审题要精准,交代须分明

2020-06-21 18:28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旨漫画师生关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简析

漫画作文题,最关键的是能读懂漫画的寓意。一般来说,漫画的标题或文字部分会暗示漫画的主题,这些文字大多言简意赅,或是提示,或是交代,或是评述,往往都是点睛之笔。透过这些文字,可洞察漫画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倾向。

这幅漫画,有一段解说性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最后一节课”既是这幅漫画的背景,又是情感或观点表达的触发点。“最后一节课”应该表达什么?一般而言,表达的是师生间的惜别、不舍、感激等复杂情愫,而漫画作者只标注了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老师的深情告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师既不想影响学生复习备考,又掩藏不住内心的不舍,万般情愫化为一句质朴而又深情的话。这句话既表达了老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希望、眷恋与不舍,亦可解读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表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言简意赅,温馨暖人,意味隽永。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不是学生眼中的教书匠,学生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考试机器。他们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考场原作

师生况味

在我粗浅的印象中,与老师的相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刚开始对其有点惧怕,因为老师懂的知识总比我们多,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可有时也未必是这样。初中时,历史老师说起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话题,开始他以为自己说的不错。可我读过与此相关的文章,知道史实并非如老师说的那般①。张献忠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需还原历史背景才能了解其中一二,而不是简单下个结论就完事的。②是与老师交往的一种方式。③人前,班主任教代数、几何,我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分数,这或许是我欠缺理性思维的缘故。老师一直对我给予鼓励。这样的情感在今天似乎少见了。④所以他们的形象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⑤

我读初中时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初中,好在凭借老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升入了高中。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一个人的未来成绩如何,除了主观努力,与周围的学习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看到这幅漫画时,不由得浮想联翩。⑥要知道,如今的学生看上去更像是古时候的学徒,在训练中日积月累,以便熟练运用各种技能完成未来的考试或工作。不过,这样的“匠人”生活,看上去虽然单调无趣, 却是在磨炼我们,指导我们如何成就自我。试想,若是没有老师恰到好处的指点,我们在学习的路上指不定走上怎样的弯路。⑦

回顾这些年在学校读书的经历,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与老师的教导,自我阅读的训练亦是必不可少,那就是在大海里选取适宜自己的一滴水来滋养自己吧。⑧

最近有一部电影,名字叫《老师·好》,从电影里可以感受到尊师重教的美好氛围。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我的读书生涯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老师,比如曾经的物理老师,因为偶然的机会知道他是小说家,原来老师也都有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可以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我以影响,让我从知识中汲取营养。⑨

我理解,这师生况味,所追求的是相得益彰。有人说有的老师一本教案可以用多年。以前可能是这样,但在今天,不爱学习的老师就会成为教育中的落伍者,有被淘汰的危险。如今说起的文化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⑩

①哪般?没说清。

②前面历史老师的话没涉及张献忠失败的原因,此处显得突死。

③怎么与老师交流或交往了?语焉不详。

④今天师生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又是语焉不详。

⑤文章开头写了初中时的老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叙事语焉不详,该交代的来交代清楚;二是未能揭示主题,給人入题太慢的感觉。

⑥这种引用命题材料的方法不够妥帖,因为会让文章没有独立性和整体感.

⑦还是没能点出漫画的主题和文章主旨。这里所言的师生关系也不是漫画中那种舍情脉脉的师生关系。

⑧内容依然游离于漫画主旨之外。语言表达也不够顺畅。

⑨重点写了老师在传授知识之外给自己的影响,但情感因素被作者忽略了。

⑩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师生间应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这是作者对漫画主题的解读,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从这幅漫画中得出这样一个立意,并作为作文的立意,是不够精准的,至少是不太工稳的。另外,首句与下文文意脱节。

阅卷评点

在阅读这篇作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替考生着急——为他不紧不慢地叙述而不点出文章主旨而着急。直到读完我才明白,作者揭示的主题原来与绝大多数人对漫画的理解相去甚远。他从这幅漫画中读到的是教学相长,是师生相得益彰。这样的总结有些令人费解。难道画中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就是一种“相得”?让人难以苟同。考生对命题材料的解读可以求新,但求新要建立在准确把握材料主题的基础上。这篇文章的主旨明显不符合题意。

升格建议

1.纠偏。即矫正文章的主旨,将原文赞美师生间相得益彰这一主题调整到赞颂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这一主题上来。

2.充实。即充实文中多处语焉不详的内容,将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展现得更加具体、充分,以彰显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进而凸显文章的主题。升格之作

师生况味

在我的印象中,与老师的相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①

刚开始读初中时,对老师有点惧怕,因为老师懂的知识比我们多,惧怕也许是缘于对知识的敬畏。有一次,历史老师跟我们谈起张献忠为什么会失败的话题,他以为自己说的不错。可我读过与此相关的文章,知道史实并非如老师说的那般,张献忠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需还原历史背景才能梳理清楚,不能简单下结论。课后,我勇敢地找到老师,和他交流,老师很开心,连连夸赞我,还奖励了我一本历史读物。从此,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对老师的畏惧感也渐渐消散。②

当时,班主任教代数、几何,我無论如何努力,成绩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分数,这或许是我理性思维欠缺的缘故。老师一直鼓励我,甚至牺牲休息时间主动为我补习。如今,有的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关系,以往那种纯洁无私的师生情感沾染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我的老师始终把我当一个人而不是一台考试的机器看待,他的形象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③

我读的初中是名不见经传的初中,但是我遇上了一位位富有爱心、视生如子的好老师。凭借老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我升入了高中。在高中,老师的教学压力更大,我们的学习任务也更重,但幸运的是,在我的身边,总会有如严父如慈母般的老师出现,他们的关爱化解了我心理上的重负,给我心灵上的安慰,让我快乐地学习,砥砺前行。④

当我看到一幅漫画,看到画中一位老师,在最后一节课对学生说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时,不由得浮想联翩。是的,我们就是在书本上一行行或优美或深刻的文字的濡染中渐渐长大,我们就是在老师或温情或严厉的目光中慢慢成人。在知识的陶冶下,我们渐渐走向成熟;在老师的目光中,我们慢慢修成正果。师生之间结下深厚的情谊,相处时温暖,离别时不舍,分别后思念。我们都被老师温情的目光注视过,这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的况味值得珍藏。⑤

回顾这些年在学校读书的经历,除了收获课本上的知识与老9币的教诲,我们更在与老师的相处中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健全了自己的身心。⑥

最近有一部电影,名字叫《老师·好》,从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美好情怀。电影中的老师用纯真的爱生之情滋养学生,令人感动。爱生的老师犹如灯塔,有亮度,有温度,照亮并温暖学生的心灵。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其实,一位优秀的老师绝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他会把最纯洁、最无私、最美好的感情给学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学生以影响,让学生从他们的知识、人格和情感中汲取营养。⑦

师生之间相互珍惜,这是难得的人生佳境。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想,最美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情同父子——真挚、纯洁、无私,不含一丝一毫的功利。⑧

①从下文看,由“惧怕”到“敬爱”的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②如此修改,意在突出师生间美好情感形成的原因,突出了历史老师尊重学生、尊重知识的美好品格。

③修改之后,突出了老师对学生纯洁无私的关爱,突出了班主任“人”重于“分”的教育理念。

④修改之后,更突出了师生间的情感因素,彰显了文章主题。

⑤修改之后,紧扣漫画中老师的话,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知识,赞美了老师,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⑥修改之后,突出了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⑦改过之后,突出了文章主旨,尤其是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育理念的补充,使文章更有深度。

⑧修改后的结尾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美好的师生关系的赞美。尤其是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独到解卖,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改后评析

这篇考场作文的升格,近乎于改写,但这种改写是基于原文做出的纠偏。原文所列事例不外乎师生间的琐事,而从这一系列琐事中,不难找出体现师生情感的因素。同样的命题材料,不同的作者会“审”出相去甚远的立意;同样的事实论据,也可以用来证明多个看似不太相干的主题——就看你从什么角度、怎么去解读这些材料了。

还有一点,就是修改后的文章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叙事和议论风格:冷静,客观,娓娓而谈。

猜你喜欢
主旨漫画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