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2020-06-27 10: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溢泪泪囊吻合术

宁 杰

(灵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400)

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而引发,鼻息肉、鼻炎、沙眼、泪道外伤等阻塞鼻泪道,难以排出泪液,致使其在泪囊中长时间滞留,造成细菌(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滋生,对泪囊壁产生刺激,进而导致慢性泪囊黏膜炎症,出现脓性或黏性分泌物[1]。临床多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该病,术式原理是:搭建鼻腔与泪囊间的新通路,代替阻塞鼻管[2]。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存在出血量多、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等弊端,而且因为结构组织暴露困难,术后再阻塞泪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影响预后。我院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时,采用了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显著,今将具体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多名慢性泪囊炎患者,于其中选取70例进行本研究。所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泪道造影明确为慢性泪囊炎;溢泪、脓性分必物出现于泪囊压迫区。计算机随机将所选患者分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女22例,男13例;年龄25~62岁,平均(35.9±5.6)岁;病程0.5~12年,平均(4.5±1.3)年。观察组女23例,男12例;年龄25~61岁,平均(35.7±5.5)岁;病程0.5~12年,平均(4.6±1.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

1.2 排除标准

排除月经期妇女、泪囊区急性肿块或炎症、萎缩性鼻炎和鼻副窦炎严重者、鼻腔狭窄者、泪道肿瘤等。

1.3 方法

术前3 d,两组给予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鼻腔给予呋喃西林滴鼻液(1%)。

对照组开展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仰卧位,鼻腔黏膜浸润麻醉。内眦部,切15~20 mm弧形切口,皮下骨膜与组织钝性分离,泪前嵴与内眦韧带充分暴露,将内眦韧带剪断;泪囊窝钝性分离,外推泪囊至泪后嵴,泪囊内侧壁筛骨纸板使用弯血管钳捅破,并将鼻粘膜充分暴露;鼻粘膜切口呈“]”型,泪囊内壁切口呈“[”型,油纱条充填(切口-鼻腔)止血;间断缝合鼻黏膜前瓣与泪囊(3针,6~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5~0细丝线)。加压包扎。

观察组开展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鼻黏膜暴露前术法与对照组相同。内眦韧带不剪断,鼻黏膜切U型口,插入探针(泪点-泪道),顶起泪囊壁;鼻粘膜切口呈“]”型,泪囊内壁切口呈“[”型;导尿管从吻合口插入;先缝合皮肤,再缝合鼻黏膜前瓣,术眼包扎。

术后7 d,抗生素冲洗泪道,之后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与复发状况。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疗效性指标:①泪道畅通情况,以通畅率与复发率计;②溢泪程度评分[3]:总分5分,0分,即无溢泪;1分,即溢泪1~2次/d;2分,即溢泪3~4次/d;3分,即溢泪5~10次/d;4分,即每天溢泪次数不少于11次;5分,即持续溢泪。

(2)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面部瘢痕。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分析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给予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表示,给予x2值检验。P<0.05,证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性指标对比

2.1.1 两组溢泪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溢泪程度评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溢泪程度评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1.2 两组泪道通畅情况对比

治疗后1个月,两组泪道通畅率和复发率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泪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面部瘢痕出现4例(11.43%);观察组均未出现面部瘢痕,并发症发生率为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x2=4.242,P=0.039)。

表1 两组溢泪程度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溢泪程度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6 个月后对照组 4.41±1.32 1.59±0.48观察组 4.42±1.31 1.14±0.33 t 0.032 4.570 P 0.487 0.000

表2 两组泪道通畅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慢性泪囊炎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依旧是手术疗法[4],其可以更快地帮助患者恢复泪道通畅。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早已获得临床认可,疗效也比较理想,但因为其具备创伤大、出血量多等特点,患者术后会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安全度也难以充分确保(本研究对照组结果足以证明此论点)。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型术式,无需切开内眦韧带、肌肉、皮肤等组织,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组织损伤少是其独特优势[5]。使用该术式后,患者面部无瘢痕,美观性更佳,容易被多数患者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溢泪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泪道畅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可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眼部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复发,避免术区瘢痕畸形,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治疗慢性泪囊炎时,采取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可通过改善溢泪情况与泪道通畅状况来加强治疗效果,通过减少并发症来提高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突出,推荐实践中推广。

猜你喜欢
溢泪泪囊吻合术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应用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观察
针刺睛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溢泪的疗效观察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内眦部球结膜半月形切除联合下泪小点咬切术治疗结膜松弛性溢泪症
鼻内镜下寻找泪囊位置的体会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