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逆向”教学设计例谈

2020-06-27 14:06曾益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逆向小学语文

曾益林

摘要: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于学生本位开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逆向”课堂强调的是教学开始于核心目标,借助表现性任务用于衡量学生已经实现的目标学习结果,最后落实教学活动。本文基于此背景,对“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逆向教学 学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具体流程为“目标—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得并不多。“逆向”教学则颠倒了教学、评价之前的位置,强调的是教学开始于核心目标,借助于表现性任务用于衡量学生已经实现的目标学习结果,最后落实教学活动,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目标表现结果。在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之后,可以发现,逆向教学设计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思维,而且颠覆了教学方式。

一、设计“表现性”任务,催生“无痕化”语文学习

在“逆向”教学实践中,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以核心素养以及单元所编排的语文要素而定,所以在确定核心目标的同时,应当基于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表现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表现性任务,这样就能够将学习结果以外显的方式呈现。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任务导语,这样才能“无痕化”地催生学生的语文学习。

例如,在《观潮》这篇课文中,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开了细致的描绘。这一单元所编排的语文要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体会自然的壮美。这也是写景类文章的阅读策略之一。但是如何落实语文要素,使学生真正体会从未谋面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其壮观呢?我结合教材以及核心目标设计以下表现性任务——随课文描写看一看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1)画一画: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合理发挥想象,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当时的景象,借助于绘画的方式展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

(2)比一比:在描写大潮的语句中,哪些是自己难以理解的?标示出文本中能够带给你新鲜感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3)写一写:描写家乡的海水,仿写作者在描绘潮涨潮落时的语句。

这一表现性任务,将文本中抽象的思维以巧妙的方式进行外显,学生们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够在脑海中建构充满动态的潮水涌动的画面,而且能够就此体会文本的结构之美;之后再将作者的语言和自身展开对比,一方面能够体会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感受其灵动之美,另一方面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学会引用;最后链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然后尝试结合作者的语言对此进行描绘,由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收集“差异性”学习成果,进行“层次化”学习评价

在实施“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标准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会自然地成为这一过程的观察者以及信息的收集者,同时还是辅助学习的帮助者。无论观察还是信息收集,这些任务都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步展开,所收集的信息中也不仅局限于学生的外显性学习结果,还包括这一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情绪触发以及所选择的方式方法。因此,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对象,促使其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等诸多层面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核心目标是要体会作者所描绘形象的鲜活特点,聚焦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紧扣这一核心目标,聚焦其中的主人公:托德和老板。在带领学生品析句段之后,感受“托德的笑”,品味老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个性特点,进而揭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领的。

师:如此精彩的闹剧没有就此结束,当“我”身穿精致服装走进一家意大利手工鞋店之后,这家店的老板也露出了一副同样丑陋的嘴脸,大家认为他会表现出怎样的表情、语言以及动作呢?根据课文中“托德的笑”以及老板的语言特点,自主设计鞋店老板所呈现的神态以及语言。

生1(A层学生):鞋店老板满脸堆笑,如同海上的惊涛:“哎哟哟,大老板,您快快请进吧!哎呀,仔细瞅瞅您身上的这套衣服,肯定价值不菲吧!一看您的身份就不一般呀!亲爱的老板,您是想要买鞋吗?您可真会挑,我们这里应有尽有,所有的鞋子都是全市顶级的呢!包您满意呢!”

生2(B层学生):自从我走进鞋店,鞋店的老板就如同笑脸面具一般,从未换过任何表情,而且直勾勾地盯着我:“哎呀,先生,请稍等一下,我一定为您挑一双最配您身份的鞋子……哎呀,可算是找到了!您看,它和您身上的衣服是多么般配,快点,穿上试试,看看是否合脚,不合脚的话,我马上替您调换……实在是太完美了!”

生3(C层学生):刚走进店内,鞋店老板就斜着眼睛问我:“你这样的打扮,怎么会来到我的店里买鞋子啊?你买得起吗?”此时,我拿出百万英镑,反问道:“你说呢?”老板看到这张百万英镑,眼睛都直了,竟然口吃起来:“哎呀,尊……贵的客人,您……是要买……鞋子吗?需要哪一种?我来为您服务吧!”

以上教学片段中,虽然学生都针对文本语言展开了品读,但是学生所展现的仿写片段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A层学生的收获最为显著,不仅掌握了原著的人物塑造方法,而且能够将神态以及语言运用其中,针对这类学生应当评优,还可以当众朗读作为范本,和其他同学共同品鉴。B层学生虽然也能够抓住老板的神态以及语言,但是在思维上稍逊,可以再增加一些句子,用于说明“我家的鞋子最好,你赶紧买吧”。对于C类学生而言,似乎理解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文中已经说明“我”的衣着打扮了,所以不必再赘述鞋店老板的刻薄表现。这样,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评价,自然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生成性”学习现状,进行“灵活化”教学调整

教师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展开全面的信息收集后,可能学生的表现与教师预期存在一些差距,需要教师展开对比分析:导致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为何?是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出现问题?还是表现性任务目标的设计不够明确?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足、知识储备不够?……此时教师需要展开深度反思,找到根本症结,并做出及时调整。

例如,我在教学《寒号鸟》的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自主阅读第2~4自然段,分析寒号鸟和喜鹊之间的不同。同时辅助学习方法提示:(1)阅读过程中用下划线标示出喜鹊的做法和说法的句子,用波浪线标示出寒号鸟的做法以及说法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讀这些句子。整堂课上,学生都在画句子,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也仅局限于这些句子,他们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向深度推进。

我在完成信息收集之后分析原因:学习目标正确且清晰,但是实际活动的设计并不具备明确的主题,只给出了学习方法方面的提示,明显缺乏需要学生展开探讨的开放性问题,这样学生在交流时自然仅局限于画过的句子,也未曾想过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限制了思维的发展。

在经过改进之后,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但是在冬天来临之际,它们各自的做法以及说法却完全不同,你更喜欢谁呢?

(1)阅读第2~4自然段,分别画出它们各自不同表现的句子,说一说你更喜欢谁。

(2)组织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更喜欢它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你画出的句子,可以分角色朗读。

在经过改进之后,学生的学习就拥有了明确的问题引导,不仅聚焦了喜鹊以及寒号鸟各自不同的表现,而且能够通过画出的句子提取关键信息,还能够就此初步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自然就是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就此产生具备增量的学习效果。

总之,逆向教学设计不仅是对教师备课思维的颠覆,而且能够使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成为观察者,落实学生的主体本位,促使其开展具有挑战性的真实学习,通过教师的反思,逐步拉近学生与预设的学习状态之间的距离,全面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魏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袁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路径探寻[J].小学教学参考,2018(27):15.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逆向小学语文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