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20-06-27 14:06黄飞虎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数学知识小学数学

黄飞虎

摘要:知识重在学习,更重在应用,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针对目前小学生只重视学习数学知识,而忽视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本文从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趣味、体会应用价值和创新应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意义在于引起学生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解题技能,做到活学活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知识 应用意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把数学定义、公式等知识说得一字不差,然而,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许多学生绞尽脑汁想出的解题思路,常常不得要领,考虑不到生活的实际情况,往往错算、漏算。学生只有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得透彻,熟练应用。

因此,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达到“活用”的程度,才能让数学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课堂上,老师经常营造现实生活性的、富有吸引力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在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范围,激发自己潜在的数学应用意识。

和“小数除法”有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它的答案与一般计算题是有区别的,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确定,但是学生往往因忽略了这一点而出现错误。例如:三(1)班43名师生去风景区春游,一辆观光车最多能坐8人,他们至少需要几辆车?

组织学生交流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43÷8=5.375(辆)

方法二:43÷8=5.375(辆)≈5(辆),因为需要的观光车是整数辆,“5.375”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就是“5”。

方法三:43÷8=5(辆)……3(人),5+1=6(辆),因为剩下的3个人还需要再坐1辆车。

经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只有“方法三”才是正确的。同样类型的题目,计算制作一个正方体募捐箱需要多少材料时,通常采用“进一法”取整数;而计算一匹布料可以做多少件同样尺寸的衣服时,最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是采用“去尾法”保留整数。

在以上的情景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知道了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二、开展动手操作,增强应用趣味

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注意力、激活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动手操作类型的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结果,操作性强,趣味性十足。

“认识角”的课堂上,笔者出示了一道操作题:剪掉一张长方形纸的一个角,它还剩几个角?同学们都脱口而出:“剩下3个角!”我摇了摇头,说:“真的吗?再想想看。”同学们被我问得一头雾水,都怔住了。我接着说:“不要急于下结论,你们可以根据猜测动手去画一画、试一试,用事实来说明。”听我这么一说,学生立刻行动起来,折的折,画的画,果然发现了不同的答案。

学生交流并出示了几种剪法:沿长方形对角线剪的还剩下3个角(如图一);沿着其中一个角向对边剪的还剩下4个角(如图二);如果减去一个很小的角,剩下角的个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原来增加1个,是5个角了(如图三)。

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分一分、做一做等操作,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调查统计、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来解决许多稍微复杂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还锻炼了手脑并用的能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三、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应用价值

生活中,我们通过对已知数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判断出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平时选购物品时,面对各种品牌的同类产品,我们常常会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而同一品牌的同一个产品,我们往往只比价格,希望买到放心又满意的商品。

大型商场、超市一般会在节假日前后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以刺激消费,提高营业额。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擦亮眼睛,先看一看再比一比,从而找到真正的实惠。例如:某个假日,本地的三大超市均进行促销活动,宣传力度都很大,以同一品牌、同一规格(200毫升×12盒)的酸奶为例。

甲超市标签价60.00元,九折促销;乙超市原价59.90元,会员价52.90元;丙超市定价60元,买一箱送同规格产品2盒。

到底哪家超市价格最优惠呢?显然,我们不能只比定价、现价,而要一一计算三个超市每盒的单价,再对比分析,做出判断。

甲超市:60×90%÷12=4.5(元)

乙超市:52.90÷12≈4.4(元)

丙超市:60÷(12+2)≈4.3(元)

经过比较,4.5>4.4>4.3,丙超市优惠最大,单价比甲超市少了0.2元,一箱12盒,共计优惠12×0.2=2.4(元)。

生活中相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如:一根绳子围成不同的长方形,要想面积最大应该怎样围;一定的人数去宾馆住宿,有价格不等的双人间和三人间,哪种组合的价格最低……很显然,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均可以用数学中一一列举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极大的应用价值。

四、鼓励一题多解,创新应用方法

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解题的关键是什么,然后再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最后通过列式计算得出答案。其实,同一道题目,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同学自己就能够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例如,小李买了一盆万年青和一盆吊兰,共计花费100元,已知万年青的价格是吊兰的4倍,万年青和吊兰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看似简单的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时,学生却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法,并在解答时运用了除法、分数和解比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拘泥于所在单元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学到的知识,还将相似的知识都融会贯通了,摆脱了单一僵化的解题思路的束缚。像这样一题多解的练习,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拓宽了解题思路,并创新知识的应用方法,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应用这些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使数学知识真正学为所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数学知识小学数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