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对比

2020-06-29 02:49张守民张金贵崔丽丽王乐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定性正确率恶性

张守民,张金贵,崔丽丽,王乐峰

(1 滨州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滨州 251700)(2 滨州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一般是指直经≤30mm,完全脏层胸膜包绕,且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肺炎的肺实质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1]。SPN 分为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主要包括小肺癌、肺转移灶等,良性结节主要包括结核灶、炎性病变等。目前检出SPN 手段较多,有效的对SPN进行定性诊断成为当今影像学诊断肺部疾病的难题[2]。临床上首先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检出肺结节,其次对肺结节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目的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既避免延误诊治,又要防止过度治疗。DR因其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仍广泛应用临床,但对肺结节检出率不高且大多也很难定性[3]。目前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多采用CT 进行,对于>10mm 肺结节根据CT 平扫所见形态特征大多数可定性诊断,而≤10mm 肺结节因其肺癌特征性的征象还没形成或常规CT 平扫显示粗糙而定性困难,CT 增强动态扫描对SPN 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诊断意见[4]。本文对我院查体检出的35 例SPN患者分别进行CT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节做出诊断,全部病例经对症治疗、肺穿刺或胸腔镜病理最后确诊。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查体检出的35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别行CT 平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7 ~71 岁,平均57.9±4.5 岁,其中,直径≤10mm 肺结节11 例,11 ~20mm 肺结节13 例,21 ~30mm 肺结节11 例;吸烟指数≥400 支天者9 例,慢性肺病史者4 例,有肿瘤家族史者4 例。有2 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所有患者CT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做出诊断,最后经肺部穿刺、胸腔镜或手术病理确诊;其中各种类型的周围型肺癌19 例,结核瘤8 例,炎性假瘤4 例,错构瘤2 例,硬化性血管瘤1 例,转移瘤1 例。

表1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对不同大小结节良恶性诊断结果比较[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64 层螺旋CT,所有患者增强前首先从肺尖到肋隔角对肺部进行CT 平扫,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s,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mm,重建层厚1mm;之后使用浓度300mg/ml 碘海醇对比剂以3mL/S 的流率注射100mL,于注药后30 秒、60 秒、90 秒、120 秒对患者进行扫描,取病灶最大径测平均CT 值,增强后CT 值减去平扫CT 值为增强CT 值,根据良恶性结节的形态特征和增强特性进行分析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大小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结果比较:35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CT 平扫诊断正确率为62.9%,动态增强扫描为8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平扫与动态增强对直径≤10mm肺结节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6.4%和7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径11 ~20mm 肺结节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9.2%和76.9%,直径21 ~30mm 肺结节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8%和90.9%,以上二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孤立性肺结节早期发现及诊断的价值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 ~95%,目前在我国已跃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5 年生存率较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肺癌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只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孤立性结节病变,而SPN 中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0%~68%[5]。因此,提高对肺部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能力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和关键点。

3.2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大小结节良恶性诊断结果比较

虽然DR 简便快捷、价格优惠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低分辨率和低敏感性对肺结节的密度、形态、内部结构、结节-肺界面等显示有限,尤其是微小结节,导致其定性率都不高。CT 能有效显示肺结节的细节,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不但恶性结节具有一些有价值形态特征,其血供以及血管生成与良性结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动态增强特性对肺内结节进行鉴别诊断[6]。尤其是对形态特征没形成或显示模糊的小结节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恶性结节动态增强特性主要有逐渐均匀性强化,CT 净增值在20 ~60HU 之间,时间-密度曲线多表现为上升速度快,峰值维持时间长等特性[7]。本资料结果显示,CT 平扫与动态增强对直径≤10mm 肺结节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径11 ~20mm和21 ~30mm 肺结节诊断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1)尽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是恶性病变的特点,CT 平扫能显示肺结节细节,但由于直径≤10mm 小结节中的早期肺癌很少见到这些特点,所以根据形态特征鉴别诊断困难,常规增强帮助有限,动态增强CT 扫描在显示细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显示肺结节的密度改变和强化征特点。与CT 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可有效鉴别SPN 的性质[8];(2)直径11 ~30mm 的较大肺结节,其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周围性肺癌的基本征象大多表现明显,通过CT 平扫和薄层重建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动态增强主要是对形态特征表现不典型的SPN 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同时对不能确诊的肺结节建议病理确诊或定期复查。

总之,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单独CT 平扫在SPN 诊断中有局限性,CT 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猜你喜欢
定性正确率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