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渔歌衬词衬腔探析*

2020-06-29 09:14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单音节衬词渔歌

陈 辉

(台州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民歌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实词)外,还常常穿插一些由语气词、感叹词、象声词、谐音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虚词),作为表达语气、情绪、情感的辅助手段。它们大多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也不在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句,但一旦和正词一起配曲咏唱,成为完整的歌曲时,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首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1]衬词是歌词中音乐意义重于文学表现意义的一种特殊成分,虽然没有实际语义,但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衬腔是歌曲旋律中运唱衬词的歌腔。衬词和衬腔在民歌中运用十分广泛,它们是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是词曲在表现功能方面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2]292衬词、衬腔是体现歌曲情绪、风格和独特韵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形态上看,衬词、衬腔大致可分为衬字、衬词和衬句三种。

浙东渔民在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与海上捕捞作业相匹配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渔歌。浙东渔歌中有表现渔民生产劳动的拔船号子、起锚号子、起篷号子、拔篷号子、撑篙号子、摇橹号子、溜网号子、拉网号子、抬网号子、宕勾号子、挑舱号子等,也有反映渔家生活、抒发渔民思想感情的叹苦歌、思夫歌、控诉歌、讽刺歌、祈祷歌、心愿歌、礼仪歌、娱乐歌、渔谚歌、爱情歌、祝酒歌、哭丧歌等。浙东渔歌的衬词衬腔十分常见,是基于吴方言的发音特点,以富有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语气词、感叹词、象声词加强语气,衬托歌腔,活跃气氛,加深思想感情的表达。浙东渔歌衬词衬腔是当地渔民在吴越歌谣和东海渔俗文化的影响下,在海洋生活和渔业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口头语言精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浙东渔歌中,有许多号子全部是由衬词组成,没有一个正词,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为自古以来号子就是人类本能的吆喝,用以振作精神、减轻疲劳、统一步调、宣泄情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发出最原始的呼喊“杭育杭育”,就是劳动号子。这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只要体力劳动没有完全消失,劳动号子就必定存在。有的虽然只有衬词没有正词,但同样可以表达情绪,振奋精神,协调行动。号子产生于劳动、依附于劳动,服务于劳动,起到鼓舞斗志、减轻疲劳、助力壮胆、凝聚心力的作用,其音乐性功能大于文学性功能,实用性功能大于表现性功能。

一、浙东渔歌的衬词分类及表现分析

衬词是指歌词中穿插、依附在正词之间没有实际语义、起衬垫作用的虚词,如语气词、感叹词、象声词、谐音词等,作为补充正词,表达语气、语感、情绪、情感的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意义。歌曲中的衬词可以分为单音节衬字、多音节衬词和整段衬词等形式。

(一)单音节衬字

单音节衬字一般出现在正词的句尾,起着拖腔、保腔、加强语气、统一韵脚的作用。单音节衬字主要有“啊”“呀”“哎”“喂”“啰”“哟”“啦”“嗨”“ 口来(来)”“呵”“喔”等。

常见的单音衬字是同一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出现于每句歌词的末尾。如《起篷歌》:“行船哪怕对头风(啰),对头风(啰),晒鲞哪管太阳红(啰),太阳红(啰),要摸珍珠海底钻(啰),海底钻(啰),要抲大鱼急撑篷(啰)。”句尾的“啰”为单音节衬字。再如《波歌仔》:“一只大船九面波喔,东海大洋好玩玩喔,碰到南风转北暴喔,十条性命九条无喔。”句末的“喔”为单音节衬字。又如《人命歌》:“天啊天啊天啊!发风落雨不留情啊,海啊海啊海啊!浪打礁触无人命啊,四面大海白茫茫啊,夹煞抲鱼人啊!”句末的“啊”为单音节衬字,起着加重语气、渲染情绪、统一韵脚的作用。如果没有衬字,《人命歌》是不押韵的,有了句末衬字“啊”,韵脚就统一了,并且强调了语气,抒发了感情,表达渔民在海上遇到风浪时的惊恐与无奈。

也有多个衬字出现在同一首歌曲里的现象,也多出现于每句末尾。《打水篙号子》里这样唱:“上缚顶两节来,上缚水来哟,上缚离三节哎,下缚水来哟,上缚顶一节来,上缚离两节来,下缚顶两节来,下缚水来哟。”句末的“来”“哟”“哎”都是单音节衬字。单音节衬字加强了渔歌语言上的归韵和格律上的统一。又如《渔歌问答》:“什么出世直溜溜(啰),什么出世两头须(哦),鳗鱼出世直溜溜(啰),红虾出世两头须(哦)。”出现在句末的单音节衬字,使乐句的尾音得到了强调,具有引长、拖腔和归韵的作用。

也有的单音节衬字穿插、依附在正词的句子中间,如《十二月鱼类》:“正月(啊)虎(啊)鱼像团(哎)箕,纣王(格)鹿台宠妲(来)己。妲(啦)己(哎)娘(啊)娘(啊)当爱妃(啊),万里(哎)江山(格)随便其。”这类衬字的使用,使歌词更加口语化,符合方言的行腔衬垫需要,对正词也起着润饰的作用。在民歌和说唱艺术中,这种点缀在句中的衬字也十分常见。

(二)多音节衬词

多音节衬词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单音节衬字组成,例如:“吔啰”“哩啰”“嗨哟”“里格”“拉格”“吔啰嗬”“咳咗嗬”“杀啦啦啦”“咿噜哈噜”“嘞格哟嗬”“拉格嗨哟”“哎格隆冬”“咳呀格作来”等。多音节衬词大多是在正词演唱过程中附带唱出的,它们的表现作用不独立,是依附在整个唱腔和正词之中的附带部分。单独看,衬词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它们点缀在正词之间,常可使音乐的抒咏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结合起来,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浙东渔歌衬词非常丰富,随处可见,对正词起到补充、修饰和加强语气的作用,使渔歌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气息。

如《起篷》:“一拉金(拉格嗨唷),二拉银(拉格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呵)。”《起网号子》:“天上有多少星星(嗨哟),地下有多少多少人丁(嗨哟)。”《拔船号子》:“一支梅大闹宁会府(唷),(嗨格唷)!炮打二郎韩世忠(唷),(嗨拉格唷)!三次激走(里格)金兀术(唷),(嗨唷)!……”《哩啰歌》:“一根(里格)扁担挑勿弯,(格哩啰哩啰),两只(里格)脚底磨沙滩,(呵哩啰哩啰),一年三百六十(里格)天(呵),祖祖辈辈挑盐担。(呵呵哩啰哩啰哩啰哩啰哩喂)!”《十勿亲》:“一只(里唷)船(啰)儿(唷)两面(里唷)光(啰),三张(里唷)风篷(里唷)四角(里唷)方(啰)……”其中的“拉格嗨唷”“嗨哟”“嗨格唷”“嗨拉格唷”“里格”“哩啰哩啰”“里唷”等为多音节衬词。多音节衬词穿插在正词之间,起着活跃气氛、补充语义、润饰歌腔的作用。多音节衬词的出现使音乐的句法产生一定的变化,使乐句局部有了扩充,但对整体乐段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还有的多音节衬词采用同音叠字的形式,例如《撒网歌》:“网儿长来网儿巧,网儿抖抖拦海腰,虾公鱼婆快快来,网里坐坐介困困觉,双脚抖抖胡须翘,眼睛格瞪瞪头摇摇,龙王叫你来下凡,凡间的味道呱呱叫。嘎嘎嘎嘎吱吱吱吱,嘟嘟嘟嘟呼呼呼呼,啥个道理介热闹,网格里碰着了个张果老,八仙今朝要过海,要侬介鱼公鱼婆作向导。”这种叠音词,大多以象声词的形态出现,看似简单的汉字复叠,起到了摹声拟态、丰富语意、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抒发感情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舟山方言的语感与韵味。

(三)整段衬词

除了依附于正词的单音节、多音节衬词,还有一部分渔歌整段通篇都由衬词组成,没有一个正词,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一首首完整的渔歌。浙东渔歌中,没有歌词、只唱衬词的号子很多,它们产生于劳动,服务于劳动,具有组织劳动、统一节奏、协调动作、加油鼓劲的实用功能。没有正词的渔歌,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劳动场景,其表现性功能和欣赏性价值就会大大削弱和降低,因为其文字符号全是无意可解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这也说明只唱衬词的渔歌大多是渔民在劳动生活中自创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或刻意雕琢的成分,完全是渔民配合劳动的本能吆喝,其间掺和着原始本真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宣泄。

如《起锚号子》就是一首完全由衬词组成的渔歌。歌中的衬词“吔作,吔啰,吔啰来,咳呀格作来,吔啰吼,吆啰吼,咳哟作来……”没有任何语言含义,但与曲调配合,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现功能,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起到了加油鼓劲和情感宣泄的作用。谱例1:

再如《摇橹号子》,也是通篇的衬词“也罗啊,阿家罗,也来嗨,阿家来……”,谁也不知道它们表达什么意思。在舟山像“合家啰”“阿家来”“阿家里格啰”之类衬词的渔歌还有很多。当地有人考证,“阿家里格啰”最早源自一段渔民小调。渔民们常年在大海里漂泊,在浪间颠簸,生活十分艰苦,感到寂寞无聊,常常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会编些小调苦中作乐。后来舟山各种渔民号子都用“阿家里格啰”作衬词,形成了一种特色。当地渔歌手说,如果现在我们要为“阿家里格啰”确定一个意思的话,那么“很开心”或“开心得很”应该是最合情合理的。[3]这种自编自唱随口而出的通篇由衬词组成的渔民号子,成了浙东渔歌的一大特色。谱例2:

浙东渔歌的衬词,其句式、语调、声势等与海上捕捞作业的工种、操作方式、动作律动、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正词的号子是由于渔民在紧张的高强度劳动中,无暇考虑编唱歌词,而“也啰嗬”“嗨咗嗬”“合家来”“杀啦啦啦”等衬词既是渔民劳动时的自然呼喊,也是方言的提炼和浓缩,符合劳动节奏与情感表达的需要,可以借它统一行动、助力壮胆、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借助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衬词,当地渔民在体力劳动中找到一个情绪释放和情感寄托的支点。

二、浙东渔歌的衬腔分类及表现分析

衬腔,顾名思义,是运唱衬词的歌腔。衬腔可能只是一个长音或一个简短的乐汇,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完整的乐节。它们虽有一定的表现意义,但独立性不强,一般对内容表现起着补充、加深、丰富或陪衬、反衬、对比等作用。[2]298衬腔常用象声词及渲染气氛的虚词构成,可以补充或深化正词的内容或感情,或者起到扩充结构的作用。由于衬腔不受词曲陈述关系的束缚而可以自由地发挥旋律,尽情地音乐抒咏,所以民歌中衬腔很丰富,它往往是音乐抒咏性比较强、感情抒发比较强烈、最能体现地方特色和行腔韵味的地方。衬腔的出现必然引起乐句结构的变化,但一般不会影响乐段结构。

(一)长音型衬腔

长音型的衬腔一般出现在句尾,如下例,“哎”“哟”“来”均为落在句尾的长音型衬腔。这种带装饰音的长音型衬腔,在民歌中极为普遍,类似于山歌的拖腔,具有自由抒咏的特征。谱例3:

(二)乐汇型衬腔

乐汇型的衬腔一般穿插在乐句与乐句之间,如下例,“哩啰哩啰”是贯穿全曲的乐汇型衬腔,是盐工挑担赶路时的吆喝,这一短小的音乐动机是全曲的核心音调。谱例4:

(三)乐节型衬腔

乐节型的衬腔一般出现在乐句后的跟腔中,如下例,乐句后的重复式跟腔,由两个乐节组成,起到了补充乐思、巩固主题的作用。谱例5:

(四)乐句型衬腔

在结构篇幅和结构功能上相当于一个乐句的衬腔叫乐句型衬腔或衬句。常见的衬句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

1.段前衬句:是指乐段前出现在正词前面的衬腔乐句,许多民歌把段前衬句当作引子。这首《拔船号子》的引子由两个重复的段前衬句组成,如谱例6:

2.插入衬句:乐段中穿插在正词乐句之间的衬腔乐句。它能进一步发挥正词乐句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与丰富正词乐句的形象[2]302,起到补充乐思、丰富唱腔的作用。这首宁波民歌《马灯调》的插入式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地方色彩。“哎格仑登哟”成为《马灯调》的标志性衬句,如谱例7:

3.段后衬句:乐段唱完正词以后唱的衬腔乐句。段后衬句的音乐材料有的来自正词的乐句,有的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的乐句有明显的对比,有的以前面的材料综合而成。段后衬句往往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这首《哩啰歌》的结束句,就是对前面音乐材料的概括和总结,如谱例8:

4.重复式衬句:所谓重复式衬句,就是以衬腔形式重复前面正词乐句的音乐材料,起到巩固乐思、反复强调、加深印象的作用,常常用于帮腔,如谱例9:

5.扩充式衬句:所谓扩充式衬句,是指正词的语言和音乐材料本来已经结束,但感觉意犹未尽,再扩充一句衬腔,起到补充乐思、延伸乐意、加强收束的作用,如谱例10:

(五)衬段型衬腔

衬词的发展达到一个乐段的规模,称为衬段。它一般出现在歌曲的最后部分,起扩充乐思的作用,是整首歌曲情绪上的概括和总结,如谱例11:

三、衬词、衬腔的功能和作用

浙东渔歌的衬词衬腔十分丰富,几乎达到首首有衬词、曲曲有衬腔的程度,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那么,衬词衬腔在浙东渔歌中到底具有什么功能,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浙东渔歌的衬词衬腔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五方面的作用:

(一)美化语言、强化风格

中国语言丰富多彩,各个地域、各个族群均有特定的常用语。衬词是歌词的陪衬和点缀,也是歌词的深化和延伸。衬词的运用,会给民歌带来别具一格的情趣和风格色彩。它不仅在文学上起到美化语言、增添韵味的作用,而且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对作品情趣的提升,对地域风格的强化,具有积极意义。衬词受方言的影响非常明显,舟山渔民号子中的“合家雷”“阿家啰”“依啦嗬”“吔啰嗬”“嗨呀咗”“哟啰口来”“吔啰”“沙拉拉拉”,宁波民歌中的“哎格仑登呦”,温州民歌中的“阿尼”“介姆”“叮当叮当”等,都极富地方特色。衬词衬腔是一个地区方言腔调在民歌中的典型体现。

(二)加重语气、活跃情绪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口耳相传的民间音乐形式,口语化是民歌的显著特点。除了正词外,民歌中常穿插一些语气词、感叹词作为表达语气、情感的辅助手段,这些衬词看似没有具体含义,但实际上是劳动人民日常语言的浓缩和精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加强语气,引起听者的注意,常常在语言中增加一些感叹词, 如:“ 啊”“ 呀”“ 哎”“ 哪”“ 吔”“ 哟”“ 啰”“ 啦”“ 嗨”“ 口来(来)”“呵”“哩”“喂”等。这些具有鲜明生活特征的衬词活跃了歌曲的情绪,加强了歌曲的韵律,深化了歌曲的腔词关系,具有强调语气的作用,赋予歌曲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歌曲的表现力得到加强。

(三)拟声绘形、渲染气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劳动人民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加工提炼成艺术语言,并以此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民歌,特别是号子中,许多衬词运用象声词、谐音词模拟劳动节奏、人声吆喝和自然音响,使人如聆其声、身临其境,具有拟声绘形、渲染劳动气氛的作用。如:《起网号子》中的“嗨哟”、《抬网号子》中的“吔啰吼嗨佐”、《拔船号子》中的“嗨拉格唷”、《拔锚号子》中的“吔啰嗬”、《拔篷号子》中的“杀啦啦啦”、《起钻号子》中的“阿拉咗哩嘞”、《海上行舟》中的“依噜哈噜”、《哩啰歌》中模仿挑担节奏的“哩啰哩啰”、《撒网歌》中模仿鱼类叫声的“嘎嘎嘎嘎”“吱吱吱吱”“嘟嘟嘟嘟”“呼呼呼呼”……均起了拟声绘形、活跃气氛的作用。其中《拔篷号子》中的“杀啦啦啦”是模拟拔篷时竹质的篷环与桅杆摩擦发出的声音,结合拔篷时的律动,逐渐演变而成。

(四)引入主题、深化感情

有些渔歌,常常在开头有一个散板式的衬腔,然后引出正词和歌腔。这个衬腔,起着引子的作用,可能是一个长音,也可能是一个乐节,或者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乐句,其音调素材大多与主题音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预示着全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并有营造气氛、引入主题的作用,如《嗨啰来》的开头。谱例12:

又如《老实头歌》开头,谱例13:

再如《起网号子》开头,密集节奏型、前紧后松的衬腔,是为了配合劳动,突出号子的加油鼓劲作用。谱例14:

这类具有引子作用的衬腔在民歌中极为常见,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并对音乐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加强收束、突出主题

运用在曲尾的衬词、衬腔,既可以对正词起补充、扩展的作用,又具有加强收束、稳定终止的功能。有的衬腔通过对结束句的重复咏唱,从而给听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突出了主题。中国传统音乐注重煞尾的效果,这在浙东渔歌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嗨啰口来》结束句,衬词“嗨啰口来”用同音反复的形式四次出现在不同高度上,最后落在调式主音羽音上终止。谱例15:

结 语

综上所述,衬词衬腔是一个地区方言腔调在民歌中的典型体现。这些具有鲜明生活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衬词衬腔,活跃了歌曲的情绪,加强了歌曲的语感和韵味,深化了歌曲的腔词关系,具有强调语气、丰富乐思的作用,赋予歌曲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歌曲的表现力得到加强。浙东渔歌作为农耕渔猎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民歌,其歌词语言质朴,音乐粗犷豪迈,衬词衬腔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浙东渔歌的衬词衬腔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活跃音乐情绪,强化音乐风格,丰富音乐语言,渲染音乐气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衬词、衬腔在浙东渔歌中的表现意义和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探究浙东渔歌的音乐特征、语言特色、文化内涵、审美意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单音节衬词渔歌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吕铮铮美术作品
浅谈汕尾渔歌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天籁之音海边来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