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图案的产生和演变*

2020-06-29 09:14梁列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案装饰艺术

李 明 梁列峰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图案——图形的设计方案,是形式美与功能美相统一、材料和技术相结合的审美表达。图案的种类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和创造与图案艺术紧密联系。工艺美术家庞薰琹指出:“图案工作就是设计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1]67

装饰艺术图案是自新艺术主义图案之后,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类新式图案。其图案通常为简洁几何造型,结构规整,表达抽象。装饰艺术图案又分为平面、立体两大类,现已然成为当代装饰中重要的图案形式之一(图1)。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已经凋零,但其图案的构成规律、形式法则、审美趣味,仍然能够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当今设计仍然有着启示作用。那么,装饰艺术中的装饰图案又是如何衍生的,产生了怎样的演变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图1 装饰艺术代表性装饰图案① 图片摘自朱飞、李艳《地域文化视野下南京民国时期装饰艺术风格建筑装饰的探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第4期。

一、前奏曲——模仿与提炼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各种平面美术、建筑部件、服饰与织物等,均采用传统的动物与植物等具象图案装饰。20世纪初叶,一种受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和元素影响的装饰图案——装饰艺术图案在法国的设计中开始出现。最初,这类简洁抽象的几何图案根本不能融入崇尚现实主义的西方装饰美术中。与古典繁复的传统图案或是自然有机的新艺术图案相比,装饰艺术图案给人轻浮、夸张、虚假的感觉,因此,这类几何图案在形式表现中甚少。据巴黎市区一位名叫弗洛朗的老人说,他少年时曾在巴黎一家艺术工作坊做过学徒,通过雕琢、镶嵌、打磨等工艺装饰器物,图案主要以古典装饰、自然纹样为主。但工作室其他工匠也会装饰新式几何图案,即装饰艺术风格图案,那时简称“装饰”。工作坊业务繁忙时,老板也会叫他制作几何装饰。一战期间,欧洲硝烟弥漫,备受战争的摧残,人们苦不堪言。人们更为关心的是战争何时结束,和平何时到来,极少人关心所谓的艺术审美,几何图案的社会使用率极低。由于年代久远,有关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装饰图案的资料甚少。今天可知的是,装饰艺术图案是多元化的流行风尚、折中的艺术表现。装饰艺术图案受到了从神秘的东方艺术到流行的西方风尚、从历史悠久的尼罗河文明到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从非洲原始艺术到优雅动感的美国爵士乐等世界艺术文化的综合影响。装饰艺术从中模仿与提炼,汲取了丰富的灵感,立足于时代的潮流,折射出无比灿烂的文化艺术光辉。[2]这些世界文化艺术表现正是装饰艺术图案的前身,因使用了抽象的几何图案,有利于在工业社会初期的生产与传播。尽管如此,传统文化、图案装饰思想的根深蒂固,也在短时期内阻碍了这类新式几何图案的广泛应用。

(一)东方文化艺术情趣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艺术品——陶瓷、绘画、漆器,在欧洲深受欢迎,并逐渐取代了日本艺术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艺术家赫克勒斯·塞格尔斯评论道:“很难相信世界艺术观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美学思想开始转向中国艺术。”[3]究其原因,首先,欧洲文艺界波西尔、霍布森、皮特鲁奇等作家撰写了部分有关中国艺术的著作与文章,扩大了中国文化艺术在欧洲社会的影响力,使神秘的中国文化艺术被人们所知,给欧洲文艺创作增添了新鲜色彩;其次,受殖民战争的冲击,中国艺术品被列强非法掠夺,大量珍贵文物流向欧美,欧洲举办了多场中国艺术展览,将中国文化艺术的价值展示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次,中国图案文化独具特色,在装饰艺术运动中备受青睐,例如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神秘而狰狞的饕餮图案,宋元时期瓷器胎体表面晶莹润泽和细腻入微的青花纹样,明清时期几何家具的高雅风格;最后,传统的东方器物为装饰艺术美术家提供了无限的艺术灵感,使得中国文化艺术跨越时空的阻隔、打破形式的束缚,从而走向西方社会、走向世界,中国式东方文化艺术情趣开始在装饰艺术中兴起。

1925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展期间,中国装饰图案备受瞩目,展览中的一件服装在其束腰部分采用龙纹图案装饰,服饰上又多以云纹的闪烁贴片进行点缀(图2)。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飞龙被定义为罪恶的化身,常常喷火噬人。而在“中国热”兴起的时期,中国龙成了西方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切入点。在巴黎世博会上,以龙纹和云气纹作为服饰的图案,表达了当时的法国艺术家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向往。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中,这种装饰东方抽象几何纹样的服饰,时尚新颖,美观大方,神奇梦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与审美意义,充满了异域风情,具有创新精神。从该作品中展现出东方传统文化的品位,是异国情调与东方文化对装饰艺术设计灵感的丰富。对东方图案文化的应用不仅凸显了龙纹自身的独特魅力,更有助于推动装饰艺术的时装浪潮与国际化发展。

图2 “幻想”晚礼服① 图片摘自袁熙旸、申静《中国絮语: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中时尚设计的中国主题》,《创意与设计》2015年第4期。

祥云、垂柳、泛舟等简洁图案所组成的中国屏风让人感受到典雅的东方文化艺术气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插画家乔治·巴别尔以中国艺术作为绘画创作的灵感,把中国图案元素与法国流行风尚融合表现。中国装饰图案与工艺美术也为许多服装设计师所喜爱,如卡洛姐妹以刺绣技艺绣制中国古代动物或植物图案,让娜·浪凡将明清官服中的补子图案加以创新,增加了现代时尚气息。这些东西方艺术交流对世界民族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引导着人们走向人类文化、历史精神的深层次空间。

(二)尼罗河之光

古埃及的图案文化艺术,为我们描绘出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体系,表现了古埃及文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这些图案艺术品不单单有物质价值,更有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价值,折射出古埃及人对于审美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一种深厚的宗教文化烙印。古埃及人认为,在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之中,死亡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所以古埃及艺术亦被称为“死亡的艺术”。古埃及人不仅为逝者制造各式工艺装饰品,更尽其所能地营造雄伟的陵墓与精美的墓室环境,陵墓以及墓室艺术品也从古代流传下来。由法老金字塔陵墓造型衍生出的尖锥金字塔形图案,表现出古埃人对于死亡艺术的崇拜,彰显出古埃及图案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1922年,英国历史学家霍华德·卡特发掘出一座完整的古埃及法老陵墓——图坦卡蒙墓,出土了大量豪华的随葬品。特别是黄金面具和黄金棺椁,纯金打造,工艺精湛。黄金面具采用简洁朴素的几何设计,使用黑白色与金属原色,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古埃及文化中,光与美为同义词,神的美即为光辉,太阳即是万物之神与万物之美,凡是与太阳或光相关的形式或事物都是美好的。因此黄金工艺品、阳光照射形图案备受人们喜爱。在古墓中反映出的古埃及建筑中的室内装饰、纸草和睡莲交织形式的立柱结构等,很多都是直接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变形,最终形成了造型简明且特色鲜明的艺术图样。生长在尼罗河畔的纸草与睡莲既是古埃及人的物质粮食,也是精神粮食。纸草作为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上埃及王国的象征,千百年来,古埃及人利用它制作书写用卷,也用于穿梭航行于尼罗河上,开拓广阔的天地,传播古埃及文明的种子。此外,纸草和睡莲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创世纪与太阳神的象征,因此,在古埃及文化艺术中,人们对于这一组合纹饰有着独特的情感。这件古埃及上衣(图3)通过刺绣工艺表现出极其繁复精致的纹样,拥有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多种主题元素,具有鲜明的古埃及装饰风格。

图3 古埃及上衣① 图片摘自高兵强主编《装饰艺术运动》,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古埃及艺术有着如此绚丽的装饰图案,震惊了欧洲的艺术界,给当时正致力于发展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和美术家们带来了丰富的灵感。他们把埃及壁画做成浮雕,装饰在建筑物的前墙或珠宝与时尚配饰上。[4]因此,与工业时代联系紧密的简洁几何外形纹饰成为装饰艺术设计师们的创意题材,这些图案是从古埃及艺术中汲取的,包括埃及尖锥金字塔形、阳光照射形、纸草形、睡莲形等。古埃及图案往往与自然有着紧密联系,表现手法上以写实艺术融合装饰艺术,传达出对于古埃及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图4 非洲面具,木雕,法国非洲和大洋洲艺术博物馆藏

(三)非洲原始艺术

非洲文化艺术的代表莫过于木雕艺术品。毕加索开创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形成“立体主义”艺术风潮,便是从非洲原始木雕面具中汲取的灵感。20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在非洲尼日利亚、加蓬与刚果等地的原始部落中获取了大量的木雕面具等原始艺术品(图4),为立体主义作品增加了思考的维度。一些创作省略部分形体,集中刻画脸部形象,装饰艺术中几何图案热力四射的激情、简洁的几何结构、浓郁的外国情趣都与这些原始艺术品息息相关。非洲社会围绕农业发展所进行的文化艺术活动,传承着非洲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追求,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化作非洲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及本质意义。在社会观念或审美意味上,非洲面具艺术都与宗教文化交织融合,以期望祈求福祉、获神保佑、安慰心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彰显出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艺术美感形式。非洲部落人民在进行舞蹈时,喜爱戴造型夸张的面具,这些面具通常采用木材或金属制造。面具造型诡异、古朴单纯,极具象征意义,在简朴的质地中表现出非洲原始艺术的冲动。20世纪初在刚果搜集到的纺织品,其色彩构成与菱形几何构图,都是装饰艺术运动模仿与提炼的风格元素(图5)。非洲艺术形式与多元的文化内涵反映了非洲地域鲜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精神、生产创造、宗教观念、生活方式等。这些艺术精品散发出神秘的色彩,深受欧洲文艺界的推崇。

图5 非洲织毯,纤维织毯,法国非洲和大洋洲艺术博物馆藏

非洲原始艺术在欧洲魅力无限,与立体主义艺术在欧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立体主义主张用抽象的方法表现物理的形态,通常采用折线、弧线等图案装饰,强调纹饰的文化底蕴及象征意义,而非洲原始艺术正是如此。非洲艺术历史悠久,它所展现的独特个性与木质材料的自然本性,蕴含着深层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

(四)印第安文化元素

图6 美国好莱坞剧院中的室内壁饰

印第安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无论是宫廷神庙建筑、梯田灌溉系统还是其他土木工程,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事实上,就社会功能而言,印第安人营造神庙建筑、金字塔式祭台是为供奉取悦天地神灵,以博取佑护,这些建筑是印第安人所尊崇的神祇;这样的宗教信仰是印第安人精神的寄托,神的意志与灵通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方形的金字塔或神庙也如同印第安文明的社会秩序一样层次分明,上层权贵阶级通常掌握大祭司一职,拥有重要的社会权力与宗教权威,负责天文历法研究以及开展宗教祭祀活动;而下层普通民众则被禁止参与文化活动。此外,在印第安阿兹台克人的日历石板上,刻有象征太阳神的形象以及金星历法的文字、标识与图腾;在阿兹台克文化中,太阳创造了人类文明与万物生灵,同时也是代表时间往复的唯一标志物;因此,阿兹台克日历不仅是历书,也反映了阿兹台克人的宇宙观念——延续族群生命的希望与兴旺,守护宇宙与自然的秩序。20世纪20年代,法国举办了一场殖民地艺术品展览,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和动植物纹饰,成为欧美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作为殖民地的广大拉美地区,美洲艺术(阿兹台克、玛雅、印加文化)也为装饰艺术运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通过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阿兹台克神庙阶梯状的形象以及阿兹台克日历文化对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因而从中衍生出的主要装饰图案有:神庙方形金字塔形、阿兹台克放射形(图6)等,许多建筑物外部的图案形式也都采用了阶梯形或图腾上的纹样。

(五)爵士的文化内涵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黑人爵士乐十分流行,跳跃的节奏、快捷的速度、性感而诱惑的表演形式亲和而富有感染力,征服了人们的视听觉。爵士舞本源可追溯至非洲文化艺术,与美国本土多元文化交织融合,并追随爵士乐的发展衍变成形,成为一种凸显独特个性的、热情洒脱的、即兴动感的、节奏跳跃的舞蹈形式。爵士舞的姿态犹如黑人的个性,原始自然、热情奔放、淳朴自由;它以局部身体的扭动、曲折、旋转等动作变化以及呈尖锥形、波浪形的肢体语言,展示出令人愉悦的艺术内涵。因此,许多设计师将它们的表演形式——无论是表演者的服饰,还是音乐的旋律——通过设计图案加以表达。这类设计图案通常为:重叠箭头形、曲折锯齿形、闪电形等,同样充满了强烈的节奏与色彩感,主要体现在美国建筑装饰设计中,这也与爵士乐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流行以及美国社会对于工业科技的崇拜密切相连。正因如此,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前卫现代,作为世界的先锋艺术快速发展,且具有大众化、民主性的典型特征。

二、横向的时间序列——演绎与变化

装饰艺术运动发源于法国,却在美国引发高潮。法国装饰图案突出表现在绚丽华贵的产品设计上,比如家具、漆器、珠宝设计以及服饰纺织物设计等。至此, 装饰艺术图案初步成形,根据各种资料文献粗略统计,这一时期,装饰艺术风格的图案使用比例约为30%。当装饰艺术运动转入美国后,装饰图案则主要表现在建筑以及与其相关的设计之上,装饰效果宏伟美观,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全美许多设计案例之中都可看到装饰艺术装饰图案,自然纹样与古典符号也占有一定比例。而因装饰艺术风格存在地域与人文差异,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尽一致,所以,装饰图案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感,并处于演绎与变化的状态之中。

(一)发源——法式浪漫

法国装饰艺术图案主要是受这场运动过程中的“现代风格因素”影响。第一,此时的法国设计艺术家为顺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认同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借鉴现代艺术思潮,应用新式工业材料,并整合格拉斯哥学派与奥地利分离派的直线艺术学说、法国本土的装饰形式以及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风格,最终形成现代式多元化的图案形式。第二,法国装饰艺术与德国现代主义运动于同一时段产生,又大致在战后同一阶段式微,两者之间在形式与理念上关系密切,相互借鉴。因此,装饰艺术图案也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第三,从艺术理念上观察,对于机械化工业大生产的认同,使得装饰艺术反对矫揉造作的有机图案或形态,主张程式化的、简约的图案风格。第四,法国装饰艺术风潮席卷欧美是现代工业生产标准化与批量化的结果,所以几何样式的现代风格图案是其典型特征。

法国装饰艺术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为少数权贵和精英阶层服务、非民主化、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因此,法国装饰艺术存在固有的两面性:政治与艺术上具有民主化倾向,而在设计艺术实践上保有精英主义倾向,从中离不开大量以此为象征性的图案应用,这也是装饰艺术图案着重装饰的缘由。

一战结束之后,新艺术主义风格开始逐渐式微,机械化生产与工业技术走向成熟,加之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观念的萌生,促使法国在工业时代背景下开拓功能性艺术的设计表达,但在法国上层社会秉持保守的“装饰”传统,以及无法完全达及功能主义的情况之下,部分设计艺术家唯有利用融合式的折中主义加以形式表现。与此同时,殖民统治下的海外市场与经济,给处于战后破碎的社会带去了一丝慰藉,殖民地文化为法国装饰艺术图案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内涵与设计形式风格。

1925年,巴黎举办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世博会),展览了大量装饰豪华的工业艺术品,反映了法国设计界将装饰艺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美学思想,浓厚的工业精神象征着一个新的艺术时代即将到来——古典优雅、异国情调、夸张现代。

法国装饰艺术中的纹饰图案主要应用于家具设计与纺织品设计领域,从家具设计中可探究装饰图案的美学价值。巴黎著名室内与家具设计师埃米尔-杰奎斯·鲁尔曼,在设计中通过严谨的工艺来表现传统图案,材质上偏爱象牙镶嵌,用简洁的几何造型与外观上繁复的镶饰构成奇妙的视觉形象。作品角柜(图7)采用象牙镶饰,以漆彩饰紫檀硬木,角柜表面的植物花卉图案造型独特、形式美观、构成有序、工艺精湛,配合简洁直观的几何构造,是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

图7 紫檀角柜,埃米尔·杰奎斯·鲁尔曼(1879—1933),1916年,木质家具,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藏

漆器艺术家让·杜南的屏风设计与壁饰设计都使用了鲜艳的色彩对比,纹饰效果精致细腻,设计元素中呈现出古埃及或东方艺术情调,并且具有比较高雅的艺术品质。此外,杜南还运用抽象的几何装饰图案作为漆器纹样,色彩华丽,对比鲜明,注重肌理表现,蛋壳嵌饰也是他“东方风格”的重要表现(图8)。[5]

图8 几何漆瓶,让·杜南(1877—1942),漆器

勒内·拉里克是法国装饰艺术中出色的玻璃器皿与珠宝大师,其作品被视为“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他的首饰设计主要以简洁的几何形为基础,如三角形、圆形以及方形,通常使用叠加或排列的形式展现,形成复杂的装饰结构,装饰图案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印第安、古埃及艺术,充满了异国风情。玻璃器皿是拉里克风格的又一突破,表面光滑细腻,常常以重叠的动物图案进行表现,极具装饰效果。

装饰艺术风格的纺织品图案则是从新艺术中汲取的各种弧形、半弧形和曲卷纹样。而在图案形象中使用最常见的是玫瑰花形。玫瑰花是织物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主题元素,或许是由于玫瑰花能够体现出立体主义特点,适应立体主义思想来表现花形结构,同时也能体现出法国艺术的浪漫情怀。玫瑰花由层层花瓣组成,花形的演绎变化也易于归纳与表现。

装饰艺术运动中的织物图案,闪电形、棋盘形、曲折楼梯形与金字塔形等几何图案也受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影响,是将正方形、同心圆、圆与三角形等多次穿插重构而成。这些纹饰通过单独的或复合化的表现构成,以不同的姿态重演着循环、组合或重合,并以更加精练的形式延伸发展下去。

从深层意义上讲,法国装饰艺术图案是法国设计艺术家对文化进行探究与创造的结果,实际上是图案文化的解构。如古埃及或印第安风格图案都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发展过程中所融合的文化形态产物。法国装饰艺术图案在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方面的表现与主张,掀起了20世纪工业时代波澜壮阔的艺术思潮,并对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后现代主义设计,乃至当下的艺术设计,均产生了重要的文化艺术影响。

(二)高潮——美式现代

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洲的装饰设计艺术家跨越西大洋,奔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处于颓势的法国装饰艺术在美国结合商业主义、大众艺术与通俗文化后焕发新生,呈现出华美富丽的面貌。在新生的美国,装饰艺术华丽新锐、突破传统,又不如现代主义那样前卫冒进,是美国文化艺术的最佳代表,而先进的美国工业体系与生产技术也有利于创造重复式的几何化图案。由此可见,美国装饰艺术图案同样强调传统艺术形式的表达,追求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现代文化内涵。

在美国装饰艺术风格中,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艺术还是百老汇音乐剧表演,都明显表现出对阿兹台克、玛雅、古埃及和东方文化艺术的偏爱。这些文化中的符号不但是装饰艺术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对美国装饰艺术的发展也构成了巨大的助力。而在“好莱坞”风格中华美繁复的装饰、几何折返的图案、艳丽闪烁的色彩、夸张抽象的表现,其实都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化解策略,可谓“精神止痛药”。

美国装饰艺术集中表现于建筑及相关设计上,其“装饰”中的壁画、图案与雕塑等也都是围绕着建筑设计为中心而展开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在美国的发展受本土芝加哥学派与欧洲艺术设计风格的双重影响。美国装饰艺术建筑风格重视建筑的几何形体、曲折线以及重复的线条图案运用,最终成为装饰艺术风格所特有的表现形式。曲折形是传统自然曲线的形式演变,它减弱了弧线形态,取而代之的是尖锐的转角形态,并成为一种独特的图案装饰情趣。美国处在工业文明的最前沿,装饰艺术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壤,在本质上造就出一种“机械的美学”。这种艺术审美样式的现实化不仅表现在新型建筑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还体现在装饰图案的造型与主题上,一些工业产品(如汽车等)也被视为装饰元素并被塑造成建筑物上的图案符号,这是流线型图形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美国装饰艺术建筑风格,流行在细密线条的顶部或“收头”部分,呈现出重叠的几何块体,并且不断地反复表现其中某些建筑细部的装饰细节。层层递加的梯状造型完全是那个年代建筑设计的统一模式。这也是美国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耸的摩天大楼也十分强调线条重复性的装饰以及垂直向上的动势。在纽约,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著名的建筑有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大厦等,大量的装饰图案、金属材质、强烈的色彩等都加重了装饰艺术风格的韵味。同时,设计中融汇了民主文化与通俗艺术元素,最终形成了特有的美国式现代风格。由于美国资本实力雄厚,美国装饰艺术在实践设计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融合通俗文化与大众审美的气势恢宏的高层建筑彻底改变了美国城市的天际线。美国设计艺术家在建筑形式上着重体现高层建筑的恢宏,并增添立体几何图案结构,将本土文化艺术融入设计之中,改变了法国式的专为上流阶层所服务的装饰图案风格。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装饰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运动。好莱坞舞台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流线形的工业产品设计以及纽约气势恢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与立体图案设计,都彰显出美国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美国的装饰艺术建筑拥有一种“爵士风格”。在美国,爵士乐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也是视觉符号的传达,更是一种个性的表达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憧憬。美国爵士乐与建筑的关系密切,爵士乐早期拼写为“Jass”,而后又改变为“Jazz”,从“S”到“Z”的形态演变,正好符合那个年代图案风格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以师从自然的新艺术审美表现演变为工业精神与机械美学的、反复折冲的“Z”形几何装饰图案,这种转变充满了象征性与趣味性。而此类装饰图形不仅仅在美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体现,在家具设计和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图9)。

图9 摩天大楼椅,阿贝尔·费迪(1895—1965),1927年,家具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机械美学的流行,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除了在建筑结构与室内设计中使用,在美国,金属材质还被应用于建筑物的外部装饰。[6]纽约帝国大厦的顶部就主要以铝建造,另一座纽约地标性建筑克莱斯勒大厦(图10),更是以不锈钢为基本材料,塑造出一座浪漫的金属尖塔,节节上升的尖塔由数度重叠的多个圆弧拱形结构组成,四周的框架用镍铬钢材制造,构筑连续折冲的几何形三角窗,犹如一个个尖锐的锯齿,这实质上是典型的曲折形装饰图案立体化的演变应用。整座金属尖塔宏伟壮观,让人不禁感叹装饰艺术建筑的独特魅力。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崇尚华美、追求形式美的文化革新运动。此时的美国装饰艺术高潮与其新兴的中产阶级有着直接联系,即许多装饰艺术美学价值正好符合中产阶级的审美观,人们对于产品形式造型美感的追求与富贵豪华的消费心理需求,正好吻合装饰艺术的艺术文化内涵。美国装饰艺术着重体现材质属性和光感,强调在形式中装饰几何或折返图案,在色彩中应用金属色系等,营造出华美富丽的观感,反映出美国大众对高质量的生活、奢侈感与富足感的向往。

(三)纵向的艺术趣味——延伸与发展

当代几何装饰图案设计基本上是以装饰艺术图案为母体衍生而来,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再到解构应用的演变过程。抽象几何图案也被广泛地延伸或运用于现当代各类设计领域,如家居设计、产品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以及装饰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

在继承装饰艺术图案风格的基础上,当代设计师把握时代文化艺术的脉搏,领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态,创造出更具创意性与时尚性的装饰纹样。装饰艺术图案由简洁几何图形构成的装饰风格,具备了视觉上的“清新感”,给人一种富于动感而自然的真实信息传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工艺水准、设计思维和大众审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装饰图案文化艺术在新的领域持续延伸与发展。

图10 克莱斯勒大厦,威廉·凡·阿伦(1883—1954),1930年,建筑,美国纽约。

结 语

装饰图案在装饰艺术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诞生不久便迅速成熟,演变为现当代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表现符号。装饰艺术图案艺术不仅包含了审美的形式,还包含了特殊的文化和历史,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其中有世界多元文化影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适应性。“装饰图案把绘画、雕塑、设计之间的艺术界限沟通,综合思维,创造了综合设计的现代装饰艺术,相信我们的民族也可以开拓自己的现代装饰艺术。”[1]67

猜你喜欢
图案装饰艺术
鲤鱼旗装饰坠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DIY节日装饰家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