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里的村庄

2020-06-29 07:36莫景春
三月三 2020年3期
关键词:毛南族敬畏自然保护区

毛南族聚居的“三南”地区及川山、木论等乡镇,山峦耸立,植被茂盛,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生态容易受到破坏,水土容易流失,但由于毛南族人民天性热爱自然,敬畏万物,所以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走进毛南族的村村寨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感受到无比惬意。走进森林里,只见古木参天,藤条缠绕,散发着原始森林浓郁的气息。有的树已经生长数百年,树身庞大,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毛南族人民多以烧柴草为主,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树叶树枝,但保存如此完好的森林确实让人感到有些不解。

毛南族人相信祖先有神灵,万物有灵,非常敬畏自然,世世代代与山石树木相依为命。他们深知大自然对他们生存的重要性,在源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更要好好地保护大自然,让它不受到伤害。

村后的森林是绝对不能砍的,这是毛南族人眼里的风水。破坏了风水,村里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比如生病、车祸、牲畜死亡等。谁要是砍了,村里人就会上门责令其送回山里,并且让其出资请师公祈祷。这实际上是毛南族人民敬畏自然的具体表现。

毛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大山是最坚实的依靠。山上的大片森林起到固定石头托稳泥土的作用。如果哪块石头松动了,甚至将要滚落下来,那硕大的树身就会把石头死死地卡住。保护山下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点乡亲们心中是有数的,大家非常感谢这大山和大树,感谢这些保护神。

毛南族的每个村寨口,都会栽有一棵茂盛的参天大树。大树伟岸的身躯盖住了整个村头,像是巨大的保护神,狠狠地挡住外来的一切邪恶。乡亲们相信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都是有灵性的,特别是村头的大树。任何人都不能去伤害它,就连爬上树也是触犯神灵的。

逢年过节,都有人在大树下烧香,祈求神灵的保佑。特别是外出做生意,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拜了树神,心里特别安稳踏实。有的甚至在旁边搭建一座小庙,专门祭祀,以表示虔诚的敬意。

毛南族的很多节日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比如说每年春节的“放飞百鸟”习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家家户户在春节来临前,上山采来粽叶和竹叶,包上糯米做成各种鸟的样子,挂在自家的堂屋供奉,到一定时间再取下来蒸煮,分给亲朋好友食用,以求吉祥福气。其中就隐含着对各种各样鸟类的敬畏。大自然鸟类繁多,乡亲们又多种植稻谷玉米,还有黄豆。种下的种子无比珍贵,如果播撒以后被各种各样的鸟儿发现啄食,那一年的收成可想而知。

既然生活在大山里,便时时刻刻将大山牢记在心。砍柴割草,什么时候砍,在哪些地方砍都有一定的村规民约,不能随意砍伐。比如说春天来临时不能砍,因为树木正在生长,只能在秋冬时节砍一些,够一年烧用,其余时间要到坡上割野草。牛羊的放养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比如说只能在离村子五里以外的地方养,头数不能超过五十只。这些都使植被得到很好的保护。

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拨款让农民退耕还林,切实保护生态平衡。毛南族人民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原先开垦的荒地都退出来,让它成为森林保护区的一部分,还抽空上山种几棵树,有的田地干脆就变成了林地,种上经济林,既保护了生态,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毛南族人民如此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很多珍贵的濒危物种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得以发现,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上级部门派来专家对这片喀斯特地貌及森林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1991年始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4月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在毛南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有90平方公里,经中科院及国家林业局专家考察论证,木论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石灰岩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保护区内喀斯特地貌形态多种多样,景观奇特,生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资源极为丰富,喀斯特森林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4.8%。森林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保存有许多稀有植物,有短叶黄杉、香木莲、伞花木、掌叶木异裂菊、黄枝油杉、广东松、翠柏、八角莲、青檀、白桂、单性木兰、桂楠、环江崔舌木……共有属国家保护的植物21种。其中单性木兰是稀有濒危物种,生存年代久远,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與“活化石”银杉相媲美,目前仅在环江木论发现。

在神奇的群峰林海中,形似古塔的叫塔形山,顶端尖峭的叫锥形山,底部平缓、四周群峰林立形如盆状的叫洼地,由锥峰围成的深陷如漏斗的叫峰丛漏斗……这些奇特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断裂和长年的日晒雨淋溶蚀的结果。穿越木论喀斯特林海,可以看到山体中有不少喀斯特洞穴,从山脚到山顶,层位多、规模不一,形态多种多样。洞穴内的石钟乳、石柱和石笋景观纵横偃仰,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千姿百态。从崎岖的羊肠石道到远古文明的汉代古道,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森林,脚下是纵横交错的石沟、石缝、石芽。嶙峋的岩石,仅仅在石头缝里有一些山地土壤,然而却神话般地生长着茂密的石山森林,创造了人间奇迹。

2008年广西电视台专门进到木论自然保护区深处拍了专题片,发现这里的石头会长树,感到很奇怪,于是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深入考察,结果发现了一系列罕为人知的现象。这里石多土少,地表水稀缺,森林植被神奇般地生长在一座座绵延不断的干旱石山上,穿破岩石的树木向大自然尽情地展示着它无穷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石山森林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石山深处到底有没有人家居住?摄制组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探寻之旅。在穿越的过程中,还见识了不少珍稀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单座苣苔、单性木兰等。还有各种难得一见的昆虫和小动物,森林里的生物世界就像一个个谜,深深地吸引着大家。

在天气变化多端,一时雷雨一时晴的木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筋疲力尽的摄制组碰到了一片水洼地,大家异常兴奋,看到水源,就看到了找到人家的希望。然而,涉水淌过水洼地,眼前的情景又让大家茫然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上,只有荒芜的莽草,林中赫然有一片荒凉的村庄,有的房子已经坍塌,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村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原来,毛南族人为了保护大自然,付出很大的牺牲,平时砍柴取暖做饭,维持日常生活,小心翼翼地保护;后来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很多毛南族人家让出了世世代代依靠为生的土地,甚至是居住的房子,离开了家乡,整体搬迁到保护区以外的地方。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但毛南族人民能够从大局出发,舍小家,为大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换来一片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

作者简介:莫景春,毛南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美文》《鸭绿江》等刊物发表散文数十篇,有多篇被《散文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歌落满坡》《被风吹过的村庄》。

猜你喜欢
毛南族敬畏自然保护区
毛南族傩面:精雕细刻的民族非遗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民俗主义视域下的毛南族分龙节考察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一些敬畏
敬畏先烈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敬畏 果决 笃信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