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2020-06-29 07:30徐巍
高教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高校

徐巍

摘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加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呈现出课程少、教材少、师资缺、普及弱的特点。通过比较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科研诚信教育体系,提出了强制约束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教育投入、引入民间组织和三方机构的共同助力、完善教材、课程、师资体系建设与评估等经验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国际比较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puts forward an urgent demand for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courses, less textbooks, less teachers and weak popular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of compulsory restriction on the educational investment of competi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trod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tripartite organization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 system and so 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老子有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所需。科研诚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更是树立良好学风、作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中的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随之而来的诸如“韩春雨论文撤稿”事件、“厦门大学傅瑾学历造假”事件、“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论文抄袭国自然基金申报书”事件等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外部原因是科研目标的异化所致,内部原因则是自身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因此,以高校为主战场,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及教师恪守基本科研道德准则,脚踏实地做人、实事求是做学问,坚持自律他律相结合,自觉抵制学术失信行为势在必行。

一、科研诚信与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界定

2009年,在科技部诚信建设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诚信知识读本》中明确了科研诚信的概念——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与科研伦理等价使用。具体包括四个不同方面的问题:第一,防止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剽窃);第二,制定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第三,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政治、經济以及商业化引发的利益冲突;第四,兼顾个人自律、机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因此,加强科研诚信的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科研评价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更需要加强以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科研行为为核心的科研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科研诚信教育的制度建设

早在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此后,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多项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文件,初步形成了引导和宣传规范科研行为与科研活动的制度体系。200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2009年,中国科协在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时也提出在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中,应传授科学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将科学道德与学风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2011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组建“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面向科研人员、教师和青年学生,在入学入职、职称晋升、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等重要节点必须开展科研诚信教育。由此可见,科研诚信教育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治本之策。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纵览

科研诚信教育,尤其是针对未来准科研人员在大学阶段所接受的科研诚信教育,目前还相当薄弱。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尚未开设科研诚信教育、科研行为规范、科研伦理道德等相关课程;科研诚信和规范通常在“入学教育”、《入学手册》中提到,或者部分德育、思政教师会在公共基础课进行专题教育。此外,还有部分高校仅仅通过网络在线课程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自学与测试。因没有“抓手”,缺乏相关高质量的教材与读本,更多是以基本概念的解读、经典案例分享以及我国现有的关于科研诚信、学风建设、职业道德的相关政策法规为蓝本,作为课程的补充阅读资料。

科研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作为一项交叉学科,囊括了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公共管理、图书情报学等多个视角,不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搭建一个全流程、全覆盖、制度化的教育体系,从科学精神、科研诚信、学术伦理、行为规范、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几大方面入手,不仅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更要将其延伸至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以几所高校为例: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武维华院士面向生物学院研究生开设了“科研道德规范与学风建设”课程,2013年,在全校普及开设“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作为公共学位必修课,主讲教师多以两院院士、学院书记、研究生培养部门负责人为主。南开大学则是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利用“南开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测试系统”将教育理论引导和自学实践相结合,践行“学校层面科学化系统化、学院层面专业化见实效、学生层面自律互督多元化”三位一体的科研诚信教育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科研诚信教育、学风师德建设、科研道德养成等各项工作。

综上,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呈现出课程少、教材少、师资缺、普及弱的特点。国内高校业已逐步意识到科研诚信教育普及的重要性,鉴于科学研究的学科属性,不同学科领域内也存在各自的科研诚信问题需要区分对待。因此需要从学科本身出发,有专业人员对具体科研学术的规范加以深入探究。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高校作为教育主体,专业师资力量紧缺、相关教材泛化多元、课程体系难以统一等难题仍制约了科研诚信教育制度的完善。关于科研诚信教育的课程体系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具体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选取等还有待完善和细化,在缺乏制度性保障的前提下,相应的教育资源也是捉襟见肘。

当下,以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宣讲科研诚信规范,会使得科研诚信教育与科学活动实践严重脱节。必须注重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熟知科研诚信规范内涵、边界及相关制度的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普及学生中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专业课程的形式,让学生不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了解科研诚信的各项要求,也要在日常科研活动中遵守学术诚信,预防学术不端。

三、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一)科研诚信教育的国际比较

1. 美国

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科研不端事件的持续包括以及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深入研究,在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和科学界共同意识到传统德育教育的科学价值观教育早已不能符合当时科研活动和学术行为的要求(胡剑,2012),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负责任研究行为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以下简称RCR)教育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打破了美国学术界科学共同体的长期自治,通过联邦政府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专业机構设置、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有效的推动了RCR教育在美国的发展壮大。通过采用与科研经费的获取相结合的模式,明确规定基金申请中强制性研究教学培训项目的用途的同时,积极扩大科研群体的教育范围,来引导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此外,借助专门的管理机构,动态调整相应管理职能,通过与大学、学会、科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多元化的合作,开展科研诚信方面的研讨会和主题教育实践,一定程度上深化RCR教育的普及。通过建设以研究生院院长为核心的RCR教师队伍,将RCR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框架之内(李素琴,边京京,&李淑华,2014);规定了包括科研不端行为、人体实验、数据采集、科研合作、发表实践与作者责任在内的九大主题内容,涉及系列演讲、开放论坛、专题研讨、工作坊在内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探索出了灵活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与措施。

2. 日本

近年来,日本学术界频发论文造假等学术失范行为,例如:日本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权威加藤茂明课题组被曝在1996年至2011年间发表的43篇论文中存在不当使用图片等故意捏造行为;国立循环器官病研究中心利用患者个人信息进行大规模疾病实态调查的研究中出现了158件违规情况、京都府立医大前教授高血压药临床研究修改数据夸大疗效;防卫医大讲师论文篡改、伪造数据等。针对以上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所管辖的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要求接受其科研经费资助的学者必须接受科研伦理研修培训,未进行学习的学者可能会被终止支付科研经费。在教材的选择上,主要以美国大学使用的教材为基础,结合日本本国的法律、文化和文部科学省的相关政策法规编纂,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完成学习和测评。

3. 韩国

2001年,韩国教育部制定了学术道德建设规划,并于2015年出台了研究伦理指南,以高校作为学术道德教育的主战场,打造了包括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学术道德委员会成员以及在校学生在内都需要参加学术道德教育培训体系。韩国科研诚信教育的实施主体为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课程与教材选择相对多元化。主要以学术道德教育的主管部门、专业的学术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配套以学术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构成。韩国《学术振兴法》明确规定教育部是学术道德最高决策管理机构,下设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源,会同科技部下设的韩国研究财团具体组织实施,针对韩国138所专科院校和201所本科院校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具体从事学术道德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发院中学术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团队、韩国高校内部从事学术道德教育的专业教师以及Copykiller公司(韩国研究财团制定的学术研究伦理道德的民间机构)独立的专业教师团队,开展报告、演讲、学术研讨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学课程(郭凤臣&张雷生,2018)。教材包括:基础教材、案例分析与问答教材、专业领域教材、国家最新动向和案例教材,并配有相关辅导性教材以及为各个学科专业领域量身编纂的教材。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经验借鉴

1. 强制约束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教育投入

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家、各部委的项目和基金,都属于竞争性经费,都是以科研工作者或者科研团队为主体进行申请,必须强调专款专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提到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所以针对科研诚信教育务必施加以强制性列支科目,但是同时给与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师自主权,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所处学科的规律和趋势,有的放矢的合理布局。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开展科研诚信教育的研讨、培训、宣讲、学习等实践轰动,购置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案例和专业教材,参与国际研讨和交流。当然,以上活动的受益者不仅限于教师自身,更多的是让研究在参与科学研究的同时,切身体会到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的师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守底线、讲规矩意识。

2. 引入民间组织和三方机构的共同助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确立了全覆盖、制度化、零容忍的问责体系,基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明确了从事科研活动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第一主体责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要发挥自律自净功能。根据不同情况,加大了工商、公安等外部力量的介入力度。当前,科研机构主体责任的缺失和主导地位的弱化已经成为科研诚信行为规范管理的主要障碍,专业化管理更是极其薄弱。在强调科研活动全流程、全覆盖、制度化监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实专业化的社会力量,专职专人专业从事科研诚信建设。以科研项目的管理为例,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项目选题征集、项目指南发布、申报书形式审查、立项评审过程、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覆盖,同时也要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针对重大失信行为和失信案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联合调查机制,组织开展重大科研诚信案件的联合调查,保持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严厉打击的持续高压态势,严肃责任相关主体及具体责任人的问责。此外,还要推进科研诚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研诚信电子档案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与监管,营造爱科学、信科学、懂科学的文化氛围和政策环境。

3. 完善教材、课程、师资体系建设与评估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出版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手册的第一、二版,同时,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2次发布了标准课件,支持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诚信教育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此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翻译的《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也已经出版至第三版,作为美国在科研行为教育培训中使用的经典教材,被众多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选择RCR课程的教材。

然而,所用教材在美国大学教材的基础上,也应当结合中国法律、国情、对应的学科特点等有针对性的编纂一本适用中国学生的教材,结合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短期、长期,定期、不定期的研讨、演讲、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科研诚信的教育实践。不但能够对关键概念加以解释、界定,更要在阐述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案件加以讨论和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烂熟于心。另外,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强调在入学入职、职称晋升等关键节点科研诚信教育的介入。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科研诚信教育的主体,应按照教育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要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将学风宣讲工作纳入到新生入学培训、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新聘教授导师的入职培训等日常工作中,并用制度加以确定,形成学风宣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郭凤臣,张雷生.韩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研究[J].南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6):144-149.

[2]胡剑.美国负责任研究行为(RCR)教育的演进、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02):120-128.

[3]李素琴,边京京,李淑华.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最佳实践——RCR教育项目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9:63-68.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高校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购物免税与退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启示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