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素养内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30 10:17
江苏教育 2020年36期
关键词:内化素养评价

马 原

聚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学习的关键是提升素养,如何将日常的课堂教学与素养培养融合起来?这需要教育者凝心聚力,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范例,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还需要教师从要求学生消化、记忆和反刍知识,向鼓励学生激发灵活、探寻的思维转变;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过程要从以教材学习为中心、以测试为基本评价手段转变为以提升素养为根本。

就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出发点和根本点,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读写技能不同,在当下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读写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更加强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学生能了解不同文本特点并熟练运用,这要求学生努力提升适应语境特点的理解、辨析、表达等能力。教师的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应对各种相对复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读写素养。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哪些读写素养,我们可以围绕以下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读写素养?在何种语境下学生会用到这些读写素养?立足于先前的教学经验,在何时并按照何种方式培养这些读写素养?如何判断这些教学策略的使用确实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观察清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面临读写问题时的反应,进一步思考学生需要的读写素养,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清单

尽管这份清单还无法全面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读写素养,但有一点很明确,即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详细了解哪些读写素养是他们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学生的读写素养起点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教师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能力,反思这些读写能力运用的效果,直到他们能自觉地展现读写素养。读写素养的提升是苦练内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更需要耐心和恒心。

一、读写素养内化的策略之一:关注学生的表达和行为,通过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表达和行为可以定义为在学习和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个体与群体所表达的观点及表现出的行为。在学校,当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和其他学生愿意倾听他的声音并与之互动,意味着学生个体开始发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己的实力,也渐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是读写素养内化的基础。

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前提是活动体验,只有通过参与真实的课堂活动,他们才有可能获得具体、明确的学习感受。在活动情境中,学生通过表达,彼此协作,逐步展现出他们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个体在合作环境中发表的言论若能受到其他同学的欢迎和包容,就会逐步建立起集体意识。教师的作用则是指导和深入了解学生作为个体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参与活动,有时专注讲授,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活动中必需的帮助,比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多提一些有深度、需要认真思考才能作答的问题,提供学生未知的信息或资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授新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等等。

活动体验教学还可以引入读写体验坊教学模式。读写体验坊分为阅读体验坊和写作体验坊,其理念是学生不再只是认真听讲、抄写笔记,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有意义的学习。阅读体验坊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小说、诗歌、哲思性散文等文体的能力,写作体验坊旨在培养学生为真实的目的、真正的读者进行写作的能力。阅读体验坊和写作体验坊互为支持,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一次阅读体验坊学习为例,本次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一种阅读策略——提炼所读段落的重要观点,并从文中找出支撑这一重要观点的论据。学习活动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图书馆借阅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学习活动分三个阶段:

表2 T 型表

1.阅读与讨论。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间约40 分钟。接下来,学生独立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家人》等。在学生阅读期间,要求他们每读完一段就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和阅读方法,教师则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反应,反复指导。

2.教师范读。教师朗读《项链》中的一节,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小说情节,将小说内容与自己的体悟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3.微型课教学。教师教授学生提炼重要观点的方法。先讲解读者从文段的字里行间获取更多信息的方法,然后朗读《项链》片段,要求学生找出这一段的重要观点,完成一张T 型表(表2)。

在读写体验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行为实质上变成了深层次的交流互动、表达观点。渐渐地,学生会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会更有耐心地聆听同学的声音,主动意识增强,读写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读写素养内化的策略之二:用心朗读,在交流与表达中构建阅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段,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其中的内涵和情感。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素养来说,这些仅停留在课本文段阅读的方法作用不大,朗读还应包含更深层的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理清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朗读?通过朗读,师生表达对文字的感觉,阐释自己的看法;师生、生生一起朗读,加强了彼此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师生能够进一步分享、更新观点,发现内心深处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认同感;通过有温度的声音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去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进而感同身受。其次,需要朗读什么样的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不同的文章,比如报纸上的“笔会”栏目、经典小说里的语段、网络上的热点新闻等,给学生提供尽量宽泛的阅读范围。最后,怎样朗读?在分享时教师可以使用这样的朗读策略:在大声朗读前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时间,通过网络搜索他人对该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思考自身对文章有什么看法;教师选择的文章应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觉得有一点难度,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教师通过声音让文章立体和生动起来,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建构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深层次的内涵。

以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朗读主题:一起分享“我”的故事,大声说出来并探寻其中的意义。在分享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展开叙事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方法一:为学生营造讲述故事的课堂空间,周密组织可以实践具体素养的教学活动。在学校文化节期间,启发学生运用话剧演绎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准备“文明风采”活动时,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讲述“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如果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将《长亭送别》的剧情画成图,缀连起来,分享彼此的理解;学习《长江三峡》,带领学生共同了解关于长江三峡的地理、历史知识等。应该说,语文学习中无不渗透着素养的培养,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示范、跟进和优化。

方法二: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故事或经典。在一次朗读中,我的学生曾经通过扮演史铁生和他的母亲,演绎了他们在阅读散文《秋天的怀念》后的感悟和体会,令大家难忘。

方法三:分享教师自己的故事。教师不应受限于自己在学生眼中的权威形象,应当时常和学生分享“我”的故事。比如,可以讲述自己或者父辈们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拼搏奋进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经历的价值和意义。

三、读写素养内化的策略之三:持续进行形成性自我评价,不断增强素养内涵

评价读写素养是否提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增强学生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这样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建立在三个原则基础之上:一是连贯性原则。连贯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学习的结果等是否达到了个体最初设定的目标。二是形成性原则。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学习者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方面是通过多元评价,反馈学习信息,包括教师、同学、自己的成绩,课堂表现,活动反应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评价反馈信息的吸收、反思,进而调整学习态度、方法、行为等。三是自我评价原则。学生利用各种数据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逐渐规范学习行为,这是很可贵的学习品质。教师可采取一些开放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通过采访了解他们对读写素养训练的感受、理解和内化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学过的读写技能,你掌握了哪些?这些读写技能中,你认为包含了哪些读写素养?回忆一个能体现读写素养的具体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你观察到自己或他人具备哪些读写素养?你认为提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哪些?进入职场后,你认为可以用到哪些读写素养?……

在任何情况下,评价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利用反馈的信息增强交互学习的能力,达到反思自我学习情况的效能。以写作素养提升为例,目前的写作课堂现状是,教师在课堂上发布作文题,对作文题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写作。教师在下一节课进行集体讲评,朗读佳作,一次作文的写作和讲评过程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写作课,学生收效甚微,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修改,也不清楚可以通过何种方法进行改进。久而久之,学生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教师怕教作文,因为觉得写作涉及方方面面,教授过程费时费力,学生提升太慢。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只有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才能习得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记录习作的修改过程,实时收集学生的思维信息,及时予以指导和评价。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教师指导其如何确定文章的观点、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如何辨识哪些材料可以为我所用、如何删减无用的内容等。修改、评价、再修改,这种螺旋式递进的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调整和修正。

同时,学生需要有和他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可以要求学生将未成文的草稿、修改过的作文、鉴赏文章、读书笔记、日记、点滴的思想片段等放进自己的档案袋内。教师时常检查学生的作品,但无需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合适的情境下,教师请学生展示档案袋,让学生们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

四、评价与思考

读写素养内化策略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经过笔者的实践与观察,发现通过训练,学生的读写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读写素养得到了提升,如表3 所示。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实时收集学生的思维信息,以实现读写素养的可视化等。随着素养培养活动的逐步深入,这些难点会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能够为这些素养持续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应该是教师始终怀抱着推动素养提升的热情。正如约翰·杜威所言:“单拥有方法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欲望、有意愿去使用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当预期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时,会不会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反复思量,修改教学设计?是否会接受挑战,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难题?等等。教师须真正意识到读写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将读写素养的培养细化为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将素养定义为行动,不断地优化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读写素养。

表3 读写素养内化的部分典型表现

猜你喜欢
内化素养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