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的研制与应用

2020-07-01 14:16彭信贤李春华钱佳栋马天铃步丽红冯小明
护理与康复 2020年6期
关键词:支撑杆固定架侧脑室

彭信贤,李春华,钱佳栋,马天铃,步丽红,冯小明,卢 奕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脑室外引流术是抢救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或单纯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脑室引流术后需持续引流数日,为满足患者生活照顾的需要,需经常升高或降低床头而引起脑室引流装置位置的改变,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引流装置悬挂高度将导致引流不足或引流过度,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目前临床需有一种随病床床头的升降而自动调整脑室引流装置高度的设备。本研究自行研制出一款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0342908.4)用于脑室引流,在保证脑室引流装置位置准确的同时降低了脑室引流并发症及护士工作压力,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神经外科行侧脑室额角单侧或双侧钻孔外引流术患者,年龄≥18岁,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危重或者病情不稳定;有颈椎、胸椎、腰椎损伤;躁动不安,不能配合;引流过程中出现颅内再出血或发生颅内感染。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平均(57.3±11.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1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急性脑积水4例;侧脑室额角单侧钻孔外引流术15例,侧脑室额角双侧钻孔外引流术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12.1±2.3)分;脑室引流时间平均(7.15±2.06)d。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平均(55.6±11.1)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1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急性脑积水5例;侧脑室额角单侧钻孔外引流术14例,侧脑室额角双侧钻孔外引流术6例;GCS评分(12.3±2.6)分;脑室引流时间平均(6.80±1.80)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手术方式、GCS评分、脑室引流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脑室引流装置固定方法

1.2.1对照组

对行侧脑室额角单侧或双侧钻孔外引流术患者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引流装置,用绳子将脑室引流装置悬挂在床头输液架上,用测量标尺确定双耳孔水平连线(侧脑室平面)上 10~20 cm(平均15 cm)高度的位置悬挂脑室引流装置[2]。脑室引流期间护士每小时巡视引流装置位置是否准确,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及引流管有无脱落。若发现患者床头改变导致引流装置位置改变或存在引流不足、引流过度情况则相应调整引流装置的高度;如发生意外拔管者及时报告医生消毒并更换引流管。

1.2.2观察组

对行侧脑室额角单侧或双侧钻孔外引流术患者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引流装置并悬挂在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上。悬挂高度测定同对照组。脑室引流期间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2.2.1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设计及制作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包括支撑杆和导向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通过导向杆套入支撑杆内组装而成。支撑杆为长50 cm,截面2.9 cm×2.9 cm的正方形空芯杆,支撑杆上套接可以上下滑动的第1套管、第2套管。第1套管上设有可伸缩标尺(标尺刻度范围0~30 cm,最小刻度单位1 mm),用于定位侧脑室平面及第2套管挂钩架的高度。第2套管上设有用于悬挂引流瓶的挂钩架。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插板,插板朝着病床的一侧插接在病床的床垫和床板之间。插板上带有凹槽,可用螺丝固定在床板上。导向杆为长50 cm,截面2.4 cm×2.4 cm的正方形空芯杆,导向杆套入支撑杆内部,支撑杆能随导向杆上下滑移。导向杆可随病床床板调整带动支撑杆升降并保持直立。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U型连接耳,U型连接耳卡接在床框的纵向固定杆上,U型连接耳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旋设有与病床纵向固定杆相抵触的紧固螺栓,确保导向杆牢固的连接在病床床框的纵向固定杆上。委托厂家根据设计图制作。设计图见图1。

1.支撑杆;2.第1套管;3.第2套管;4.辅助挂钩;5.紧固螺栓;6.导向杆带U型连接耳;7.高度调节旋钮;8.转动轴;9.卡槽;10.插孔;11.插板;12.U型杆;13.凹槽;14.标尺;15.挂钩架。

图1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设计图

1.2.2.2 使用方法

患者术后将脑室外引流管连接引流装置。脑室引流架上导向杆下端U型连接耳用紧固螺栓妥善固定在病床床框的纵向固定杆上;调节患者床头高度至舒适体位,上下滑移支撑杆高度,将支撑杆在靠近病床一侧转动轴上插板朝着病床方向插接在病床的床垫和床板之间,转动轴可360°旋转使支撑杆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将支撑杆上第1套管测量标尺向水平方向旋转(标尺对着患者方向并带有转动关节可90°翻折),调节第1套管高度在侧脑室平面,将第1套管测量标尺向支撑杆方向旋转,调节第2套管上挂钩架的高度,保证挂钩架上脑室引流装置滴管头高度在患者双耳孔水平连线上10~20 cm之间。因支撑杆底部转动轴插板插接在病床的床垫和床板之间,可随病床床板升降而带动支撑杆升降从而实现床头升降同步。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结构示意,见图2。为避免操作误差,由该装置设计者对指定护士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的护士可操作使用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

1.支撑杆;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辅助挂钩;5.紧固螺栓;6.导向杆带U型连接耳;7.高度调节旋钮;11.插板;15.挂钩架;16.病床;17.床板;18.纵向固定杆;19.横向固定杆;20.床框。

图2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1.3 评价方法

1.3.1引流装置位置的日均不准确次数

引流期间由责任护士每小时测量1次悬挂高度的准确性,一日测24次,引流期间每日测定,以高于或低于设定的悬挂高度5%定义为不准确(刻度表示精确到mm,如悬挂高度为10.0 cm,则低于9.5 cm或高于10.5 cm就判定为不准确)。计算日均不准确次数,日均不准确次数=不准确总次数/引流总天数。

1.3.2脑室引流并发症的日均发生次数

脑室引流并发症指脑室引流期间观察引流量过少或过多、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根据每例患者术后每日不同的脑脊液滴速将引流装置悬挂在合适高度使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50~300 ml。如引流速度<5 ml/h,定义为引流不足;如引流速度>25 ml/h,定义为引流过度[3];如引流管脱出定义为意外拔管。引流期间由责任护士每小时观察记录有无发生上述并发症,一日观察24次,引流期间每日观察,计算并发症日均发生次数,并发症日均发生次数=并发症发生总次数/引流总天数。

1.3.3护士工作压力

采用自行设计的压力调查问卷,在本研究结束后发放给每个参与护士。共调查神经外科护士27人,了解相同护士对使用不同脑室引流装置悬挂方案时,担心意外拔管、担心引流不足或过度、担心家属不满意3方面的压力程度。该问卷采用 Likert 4级评分法,4分为非常担心、3分为担心、2分为一般担心、1分为不担心,由调查人员直接发给神经外科的护士,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27份,回收27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方式,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引流装置不准确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次数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秩的差异,护士工作压力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均数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室引流装置位置日均不准确次数的比较

两组引流时间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9);观察组脑室引流日均不准确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室引流位置日均不准确次数的比较

2.2 两组脑室引流并发症日均发生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脑室引流并发症(引流不足、引流过度、意外拔管)日均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室引流并发症日均发生次数的比较

2.3 两组护士工作压力的比较

观察组护士担心意外拔管、担心引流不足或过度、担心家属不满意等工作压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工作压力的比较 分

3 体会

3.1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可提高脑室引流位置的精确性

脑室外引流要求引流过程中无脑脊液返流,持续引流并能维持正常的颅内压0.8~2.0 kPa(80~200 mmH2O)。为维持正常颅内压,当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引流装置应放置于距侧脑室(双耳孔水平连线上)上方10~20 cm之间(平均15 cm)。在脑室引流过程中如引流过度会使颅内压过低,易诱发颅内出血;如引流不足,颅内压持续超过2.0 kPa(200 mmH2O)会诱发脑疝形成,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4]。以往虽然有部分研究报道了自行研制的脑室引流架解决了脑室引流装置安全固定、悬挂高度精确测量等问题[5-6],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为满足患者生活照顾的需要,需经常升高或降低床头而导致脑室引流装置位置的改变。目前临床无统一的固定引流装置的专用设备,传统方法用绳子悬挂在床头输液架上,目测或用标尺测量引流瓶悬挂高度,近年来有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报道自行研制的脑室引流固定精准监测装置及同步高度调节装置应用于临床[7-8],但是上述方法只解决了引流高度精确测量问题,每次变换床头高度时都需要医护人员重新调整引流装置的高度,增加了医护工作量。对脑室引流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虽然医护人员常规会对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其不要随意自行抬高降低床头的高度或者移动引流装置悬挂高度,但是因患者的陪护者经常更换,导致随意自行抬高降低床头高度或者移动引流装置悬挂高度的情况常有发生,从而改变了脑室引流的流速。本研究中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为自动调整脑室引流装置高度的装置,脑室引流位置的精确性明显提高。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脑室引流位置日均不准确次数为(0.23±0.1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日均不准确次数(4.33±0.33)次。

3.2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可减少脑室引流的并发症发生率

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在支撑杆上设有用于精确调节引流瓶悬挂高度的标尺,为患者维持正常颅内压提供了保障。支撑杆在靠近病床的一侧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插板,插板在远离支撑杆的一侧朝着病床延伸并插接在病床的床垫和床板之间,支撑杆内部中空,导向杆上下滑移地连接在支撑杆内,通过导向杆适当的调整,随病床床板的翻转角度,支撑杆随之升降并保持直立,通过以上设计脑室引流期间患者不会因为抬高或降低床头而引起脑室引流位置改变而造成引流并发症的发生。基于以上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脑室引流不足、引流过度及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 使用床头升降同步型脑室引流固定架可降低护士工作压力

脑室引流期间患者无需被迫卧位,患者家属可以根据生活照顾需要随时抬高或降低床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护士不再担心因家属自行抬高或降低床头高度引起引流装置位置改变而引发引流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意外发生。护士不会因患者床头的升降而额外增加巡视次数及调节引流装置高度的次数,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护理工时、同时也降低了护士工作压力。护士工作压力评分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压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支撑杆固定架侧脑室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无天于上2035(一)
宿舍用洗漱架
挂画魔架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