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问题研究

2020-07-04 02:49张夏蕊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影响因素高校

张夏蕊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序列的一个分支,辅导员的信念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念支撑着辅导员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的特定行为。通过综合探究影响该群体职业信念的内外部原因,找到了应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群体存在的职业信念不足问题的策略,以期帮助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职业信念。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信念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68-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深入发展,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教师研究的重点从教师的专业逐渐转移到了固有价值观念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将“信念”定义为对待一些事物固有的观念、价值,观念和价值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心理学名词辞典》则将“信念”定义为“人对于在自己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理想的信仰”。《不列颠百科全书(2)》将信念定义为在深度接触的基础上,人对某个特定领域事物所持有的心理上的固有态势。由前述定义可知,信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人的行为中起支配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

而《教育大辞典》对“教育信念”的界定则是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相关的其他事项所坚持的原则。一部分学者则将教育信念的界定范围缩小到教育者自身,认为是教育者本人形成的长期性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包括教育者自己、被教育者、教育内容等一切与教育相关的元素。因此,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能够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认知。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序列的一个分支,与实际意义上的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别。结合上述信念与教育信念的相关释义,将本文中的辅导员职业信念定义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秉承的工作信仰和原则。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与创新,全面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而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并且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高校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辅导员的职业内容更加具体,对于该职业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了。辅导员既要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生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更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因此,辅导员这个职业无疑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压力。尤其是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下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将正向的理念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因此,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文献法了解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产生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职业信念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探析,帮助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探讨这些信念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影响,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辅导员信念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一、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内部因素

1.辅导员个人成长不利于职业信念多元化发展

影响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因素,一在内部,二在外部。内因是主要因素,内因中,辅导员自身的学习背景及学习经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作方式等,都会影响辅导员的职业信念。大学辅导员群体大多有着同样的经历(如党员,学生干部);雖然所学专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影响职业理念形成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经历方面有很大的相似度,教学环境及学习背景的类似,导致辅导员的职业信念有一定的趋同性。而多数大学在招聘时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并没有严格限制,导致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整体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辅导员学生时代对于职业的信念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自身信念的形成。辅导员的经历、特质的雷同,必然导致辅导员职业信念走向趋同的道路,这也就不利于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多元化发展。

2.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职业信念的正确形成

高校的辅导员学历大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即再次走进校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经验。他们较为年轻,工作经验少,大部分职称级别为讲师或助教,渴望在职业中得到认可与快速提升。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辅导员会在高校内各个序列不同职位之间流转。以西北地区某外国语大学为例,辅导员工作3—4年,就会调到其他岗位工作,这就导致辅导员队伍中较少经验丰富、拥有先进和全面的知识、文化和教育思想的人才,也没有为年轻辅导员职业信念的提供可靠的指导前辈。

另外,辅导员由于普遍较为年轻,刚刚脱离学生身份踏入职场,职业的规划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辅导员仍处在工作的探索适应阶段,对提高专业素质的要求较低,对工作的思考也比较少。对于年轻辅导员来说,能够完成日常工作已经实属不易。繁忙杂乱的工作,使辅导员们很难产生坚定的职业信念,这也是阻碍辅导员信念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外语类高校为例,年轻辅导员占据辅导员队伍的50%以上,刚刚结束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对进一步培训并不感兴趣,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强烈的培训欲望。同时,即使有少数辅导员选择继续学习,也通常选择一些容易取得证书和学位的专业和领域,只有很少比例的辅导员会在对口的专业继续攻读学位。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外部因素

1.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的限制

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相比东部地区较为落后,教育的不发达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大众对高校缺少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就更谈不上对辅导员职业的了解与认同。因此,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认识不全面。

现如今还有一些家长或者学生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仍然相对陌生,他们既不认可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也不能接受辅导员的管理者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定位的模糊导致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也会发生变化,辅导员无法获得与工作压力相当的认可与社会地位,很多辅导员将这一职位看作晋升的跳板或者平台;没有岗位的热爱,职业信念也就无从谈起。

2.工作环境对辅导员职业信念的限制

在高校内,辅导员虽然是教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较多的工作内容为行政工作。行政事务繁杂,同时还要管理与教育学生,这就导致多数辅导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进一步学习提升的时间更少了。辅导员没有时间进行工作的沉淀,导致了工作基本在被动执行,很少主动承担。没有主动工作的意识,也就不会主动地思考工作,没有工作思考,也就没有坚定正向的职业信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提高教育素养和职业信念的发展。地方学校教育经费相对缺乏,文科类学校因为没有大型项目的支持更是如此。学校的办学经费并不充足,教辅人员所能获取的资源就更少;缺少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就会受到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够会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辅导员的岗位变化频繁,职业信念就会来回转换,这也使该地区辅导员职业信念发展相对落后。

二、解决对策

(一)避免学习背景同类化

辅导员类似的学习经历导致其职业信念不够多样化的问题。可以在辅导员的选聘时尽量聘用学习背景差异较大、来自不同学校的人员,而不是大量任用具有本校学习背景的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的辅导员受不同类型学校专业与文化的熏陶,经历了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其工作方式及职业理念会不同。同时,来自不同背景的辅导员的互相交流也可以增加思想碰撞,丰富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甚至成果考核办法,有助于学科间互动交流,也有助于让学生感受更多院校不一样的大学精神,培养学生多种气质,有利于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工作风格,也有利于辅导员之间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风气。良性的竞争风气一旦形成,辅导员的工作氛围与工作环境也会积极向上,因此,有利于辅导员正确职业信念的树立。

(二)完善积极机制

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作为思想层面的问题,其变化有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并且职业信念发生变化的形式有由上而下的改革,包括政策发布等,也有学校领导和学生的期望,还有同事交流、进修培训带来的思考,特别是辅导员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和同事之间互动所导致的改革愿望等。

研究显示,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变化和发展在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同时,还要面对客观现实,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外语类大学由于年轻辅导员占绝大部分,因此,对年轻辅导员职业信念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学校激励机制、设置准入门槛等方式解决,以促使年轻辅导员积极面对教学工作;同时还可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校际之间辅导员的互通有无,增加辅导员的危机意识,促使辅导员提高自身职业信念,最终实现工作成果的提高和进步。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辅导员之间的老带新制度,通过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与年轻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实现辅导员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年轻辅导员的创新工作方法带入到有经验的辅导员中,也让有经验的辅导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技巧向年轻辅导员传递,双向互动既减轻了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压力,也能在有经验辅导员的帮助下迅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三)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由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因此,辅导员的职业信念总体来说呈现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对职業本身的认同感增强;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处理一些行政类事务,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在理想信念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支援和帮助。在工作中,辅导员除了是管理者服务者之外,还更多地扮演倾听者、引导者等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各类教学实践过程。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辅导员管理制度,确保辅导员工作在合理的范围内受到应有的激励。

辅导员在学校中具有教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日常工作忙乱且繁杂;如果没有辅导员队伍正向的激励政策,辅导员很有可能会面临职业困惑与倦怠,而一旦有了职业困惑与倦怠,职业信念的树立与增强也就无从谈起。有了正向的引导与激励政策,辅导员才会有动力不断地探索职业的专业化方向;而辅导员一旦在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获得肯定或者受到奖励,就会有动力、有信心继续在岗位上学习和研究,而学习研究也是树立职业信念的重要途径。应该不断改变高校辅导员拥有编制就无惧工作成果评估的现象,改变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在职称评定中将职业信念的部分进行可量化的考核,确保辅导员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并能够将职业信念践行到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工作方式。

三、结语

辅导员职业信念,既是教育伦理学研究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领域必须探讨的内容。辅导员的职业信念含义较广,涉及教育哲学、心理学等领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探讨外国语大学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得出目前外国语类大学辅导员职业信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如最终试图给出解决意见,并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信念的确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不列颠百科全书:2[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4]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0(5).

[6]高长梅,欧阳慧.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上[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7]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辅导员影响因素高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