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屹立东方

2020-07-04 02:46潘艺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展览空间

潘艺

摘要:向新中国70年国庆献礼,“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艺术化地诠释了新中国成立的70年的伟大历程,运用特殊的展览视角和新颖的展示手法再现“开国大典”,把观众情景带到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时刻。向观众讲述开国大典展览的立意,就当下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关键词:展览   空间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0)11-0159-04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用通俗易懂的展陈语言、艺术化的展示手段,一批见证历史时刻的珍贵馆藏文物和经典美术作品经过重新策划和设计,集体亮相、展示效果震撼人心。展览的空间布局舒朗大气、采用艺术手段还原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情景。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这个展览的感悟和思考。

一、展览高度

2019年8月9日“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于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正式开幕,社会反响热烈展出时间延期至今。以馆藏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为策展核心,增添了与“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珍贵文物、文献和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珍贵影音资料,呈现多元化的展陈效果。这一切都源自策展人员扎实的研究基础。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国博力求全面展现馆藏雄厚的资源、借以展现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敢于战斗、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的核心区域,而中央大厅,则在国博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展览工作中始终将政治思想和实际工作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文物的摆放角度、展陈设计风格,文物展签文字说明等,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内容设计到形式设计都严格尊重历史,不偏离党的基本路线,提高政治意识形态的工作职责和使命,这是国家博物馆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华诞精心打造的一项重要展览,要切实突出国博策展团队严谨的特色,与国家一流大馆相得益彰。

二、展览温度

要想做到有温度的精品展览,能让观众长时间留下来观展,前提是要吸引观众眼球,对展品产生兴趣。如何才能将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等级的受众群留住并得到认可呢?提升展览品质是其中重点的一个途径,这样可以开启观众们进入展厅了解历史、打开提升自我的大门。每个人对展览主题的认知程度有高有低,能否看得懂展览其实不那么重要,能得到令人满意体验和感受才是展览存在价值的体现。

高峰期间,“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览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前来,都需要限流控制参观。精选出的馆藏经典美术作品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优秀美术作品。通过不同绘画创作风格向观众展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如:石鲁的“转战陕北”,董希文的 “开国大典”等13幅经典的馆藏美术作品和24件套反应开国大典的珍贵文物。

尊重大众审美,拉近与观众的之间体验关系,也是本次展览的诉求之一。要明确展览的主题,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回应。很多没有见证过这段历史的观众们迟迟不肯离去。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面对开国大典等经典展品似乎在体验70年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和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看展览的同时,也是在体味人生。国博每周六晚增加夜场至20:30分结束,从观众现场的留言和网评统计,大量的正能量评论已充分说明展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三、展览深度

以展览的语言方式去办好展览,从内容策划、展览形式到施工制作各方面既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还要全景式呈现出较高的学术性、研究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力求去打造一个主题脉络清晰,有深度有历史使命感的展览。

展览中的每件文物对历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背后传递的信息和故事,起到“文物能说话”的作用。此次展品都为实物真品,24件/套等级之高之稀贵,没有采用任何辅助展品替代,一共划分为五组,目的就是实实在在通过文物的原貌还原历史,拉近观众与历史时刻的距离。

其中,新中国第一面红旗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不单单只是陈设的文物,我们下大力气,就是为了唤醒观众尘封已久的记忆,打动他们心灵,使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更多有关伟大时刻的历史事件。为此,策展人员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克服了展品重量和运输等一系列布展困难,成功达到了展览的预期效果。

四、展览精度

1号大厅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围合封闭空间,有别于其他的普通展厅层高,约10米,大理石基面,与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形成统一。主要功能是馆内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为了掌握展览相关的馆藏文物,以新颖开放的展陈方式再现历史,重视现代科技与艺术地融合,使展览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我们从概念设计、图面绘制阶段到施工布展,减少人、财、物的消耗,要求在设计、布展、制作施工周全考究,每道工作环节力求做到精而细。

(一)设计构思

从概念到深入设计经过多次从繁到简的提炼过程,运用文物组合的空间“间隔”对陈展形式进行合理规划,大胆采用多媒体视频影像来再现历史、烘托气氛,加强对观众的视觉冲击,达到展览既定的传播目的。

为了达到整体设计尊重历史的原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从历史照片、视频影像中提取最能表现那段重要历史时刻的设计元素,构成创作的基本依据。在精选出的作品中,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的构图给予展厅设计很大启发。层高12米仿佛置身剧场舞台之上,弱化广场的建筑结构的概念,虚拟再现“开国大典”的庄严历史时刻,在中央大厅后方设立一面LED大屏幕滚动循环播放毛主席站在麦克风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珍贵映像,表现气势恢宏的阅兵场景。静态与动态的映像结合产生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假想站在舞台面对眼前的庄严时刻,唤醒的是大家对历史的记忆和体味风雨历程新中国70年的变迁。

(二)空间规划

保持大厅的通透特性,中央大厅空间内没有展柱,不采取墙体的围隔处理手段,没有影响空间区域划。如何把握好空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是设计初期的最大难度。展厅内的文物展品共24件套,设计划分为五个区域。按内容设计的文物量去设计每个区域的空间面积和计算展线,有几个重要因素可以更好地展现稳重严肃的主题风格。

1.空间节奏

入口处是展览标题台,防止标题台的高度遮挡中心区域红旗展示,降低标题台的高度,产生空间递增层次关系,审美疲劳的视觉。

展厅中心属于空间的重要枢纽区域,对展厅的空间节奏起到导向作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空间疏朗,最多可容纳上百人,例如:党员集体活动、录制纪录片,教学参观等活动,传宣展览的同时也为不同的活动需求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展厅左右两侧空间区域相对紧凑密集,将24件套文物按文物体量和内容分类组合陈列,观众可以绕行立体化参观。

2.展线形式

展览流线避免交叉、重复甚至遗漏的文物的问题,采用直线和放射展线对比方式。

一是直线的参观路线方向统一,能表现出新中国经典美术绘画作品序列性和革命史上重要历史事件时间顺序,使观众从画作中感受先烈们在峥嵘岁月奋战的革命精神,回顾新中国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 。

二是放射的参观线路可满足不同观众对展览内容的选择,中央的某一个点为中心,向周边的空间区域呈现放射散发的路线,这种方式适合中心空间区域大,可容纳大流量参观的需求。丰富灵动的展线,可以达到分流和疏散的目的,还能表现较强烈的主次之分的特点,突出新中国第一面旗帜的重要意义。

3.陈列手段

进入展厅按顺时针进行参观,考虑到展厅的空间较大,采用两种布置手段。一种是将24件套的文物展品直接独立放置于陈列柜或者展台。借助玻璃展柜和大型展台陈列形式,减少围挡保证大厅的视线开阔,展线自由度更加广。

另一种将展品沿着墙面或与墙体连接的展板放置或悬挂安置,内容连贯,参观路线明确。在展厅两侧的沿墙展示,呈现序列式布局,线性的排列空间有秩序和清晰的指引观看,在宽敞的空间内画作呈现序列性和整体性的效果。

(三)情景营造

展览中的文物和画作并不陌生,一部分在基本陈列《复兴之路》、一部分也曾在《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公开展出。经过重新策展集体亮相,打造契合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历史节点,拿出具有历史价值的国博特色的精品为祖国献礼。情景再现文物背后的故事,中央人民政府的筹备、过程、外交认可、社会支持等。馆藏珍贵文物的展示制作从艺术和安全角度都做了细致的考量,如下:

1.道具设计

(1)第一面五星红旗

陈设在展厅中央最亮眼的地方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以展示文物全貌为原则,460cm×360cm红旗斜面全铺展示,将每个角度精确测量到位,目的是展台斜面功能与营造表现力相统一,红旗接缝细节清晰可见,旗面上岁月留下的痕迹,让人心存崇敬,将展览推向了高潮。

(2)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悬挂的灯笼

灯笼以前一直处于馆藏状态,此次是自国家博物馆新馆重新开放以来首次对外展出。下面一圈汉白玉的栏杆,采用高差空间的裸展效果,增加灯笼高度形成高差和升高平台空间,形成一个空间区域,通过托起高度获得悬挂及飘动的艺术表现力。设计角度是通过仰视架高的灯笼与在城楼上飘动的景观画互相呼应。

最后,文物的组合排列,其中印文采用高中低立体化的展示手法,增强展示的空间层次,打破了平面化。

2.色彩

基于大廳建筑明度纯度基础上选择陈设的色调,力求反映了红色题材主题内容,找出最能反映主题内容的设计符号,色调简约,采用暗红来映衬经典美术画作的历史感,黑白的影像视频,深灰色的展台配合。

3.科技手段

声光电多媒体,在中央1号大厅中心位置设置7米×10米的LED 屏幕(点间距3mm),动态的循环播放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黑白视频资料,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对整个展厅的渲染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四)安全设施

陈列设计时始终展品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来深入设计。

1.文物展示

(1)玻璃罩

第一面五星红旗面积约为460cm×360cm,从文物安全和避免尘土的因素,加上玻璃安全保护措施。运输和幅面限制,玻璃外罩需要面与面拼接处理,顶盖玻璃的安全定时进行检测。因此玻璃拼缝位置不能拼接到文物的关键位置,设计精确到毫米,影响视觉效果。红旗要陈设的意义不单单是红旗本身,更多的是它背后许多感人的故事,让人想到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热泪盈眶。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展厅影像画面与红旗交叠,强烈感受到国歌奏响国旗缓缓升起那一刻,难掩激动之情。

(2)灯笼支架

灯笼的馆藏时间很久,文物的质地有所磨损,为安全起见,我们就灯笼出库到布展都做了详细的跟踪记录。灯笼的目测体积硕大高约3米,但进入高约12米的大空间内,就不显大。在确保灯笼加固安全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设计,加高加宽展台面积,灯笼约架高到5米位置,陈设于大厅内左右两侧的大理石墙体前。由于灯笼自重和场地设施原因,灯笼没有使用悬挂设计,而是采取木龙骨加灯笼支架,铁支架下方里面做了一个包围支架的台子,设有配重和固定件,来保证架子不倾斜不松动,产生一种仿佛悬挂于天安门城楼的视觉效果。

(3)画作固定

作品的画幅尺寸大小不一,平面上排序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主,从画作运输到安装,始终是安全放到第一位,小到一个螺丝钉和画与画之间间隔数,大到悬挂方式,设计图纸与现场的情况随时做细微处理,统一调整到3米的高度。使观众看清楚。

2.光源

光源既能照明展品看清展品,也起到营造展览氛围的作用。博物馆对展品的照明要求十分严格的要求,从安全保护的角度来说,任何展品被光源的照射都是有损耗的,需要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1号中央大厅是顶光的普通照明,一种最为常见的照明方式,光源过于通亮,从各个因素考量需要通过人工设备来操控调节光源。展柜内设有局部照明,观众可清晰可见展品的细节。考虑局部特殊性,采取分区照明方式,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光照效果。

第一面五星红旗、从光线照射的安全性来说,五星红旗的纤维容易褪色,为了保存管理好这面珍贵的文物,将安全与艺术化兼并,在不影响展厅整体照明度,关闭建筑顶部部分光照,不对展品产生直射作用,展品的顶光区域的特殊处理对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配合着LED大屏幕的视听效果,在中央1号大厅中心位置设置10m×7m的LED 屏幕(点间距3mm),动态的循环播放视频资料,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对整个展厅的渲染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LED大屏的照射对周边的环境是会产生影响的,前面是红旗,两侧是画作,同时关闭贴近大屏幕上方的2排顶光,降低光照,从而使得大屏幕的影像更加清晰。

五、结语

在人民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博物馆承载了精神文明的使命,一个好的展览做到用心用情是将影响着当下观众的审美观。《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的社会反响强烈,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来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把国博的文化价值向社会传递,作出有创意有创新、充分展示国家博物馆在新时代新风貌的展览而努力。

猜你喜欢
展览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关于低碳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