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

2020-07-04 03:01李爽樊鸿禄谭忠昕
对外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外经验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李爽 樊鸿禄 谭忠昕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端人才需求缺口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快速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当前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随着专业硕士的出现,学术型硕士如何区别培养,提高其科研能力成为了很多高校经管类院校培养的难题。通过学习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在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有助于帮助我国高校吸收其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我国高校提升经管类学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经验;科研能力;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6-0130-03

The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Academic Postgraduates Outwards

Li Shuang1    Fan Honglu2   Tan Zhongxin3

(1.3.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2.Harbi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demand gap for top talent is expanding, and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under the rapid training model has become a current realistic problem. In addi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how to differentiate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masters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has become a problem for many colleg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y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i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it will help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absorb their advanced ideas and experie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Foreign Exper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l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经济的发展是与教育水平紧密相关的。良好的教育水平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最高程度。为了更好的从国外发达国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汲取成功经验,本文选择美国、欧洲和日本作为典型,对其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美国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1876年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形成。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美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高质、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引领。而多元知识融合、创新教育文化氛围是美国创新性研究生教育的根本。

(一)重视经管学科与不同专业的交叉培养

美国对于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将基础知识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经管基础理论知识和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展。在这个教育理念下,美国高校鼓励经管类研究生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和学科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注重研究生培养中跨学科学习研究,也积极的鼓励研究生从事跨专业的科学研究。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经管学科与仿生学的结合研究等。同時对这些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专门的奖学金扶持。

(二)重视不同环节中的创新精神培养

对于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美国在各个环节都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从课程设置和课堂授课安排上,美国经管类专业一般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注重课堂教学上对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教师一般会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和学习主动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阅读安排,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是教授知识点,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大家将大量阅读和思考后的观点进行陈述,并将自己的疑问和困扰进行课堂上的大讨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的批判思维都会得到极好的提升。

其次,在学术研究的实践环节培养上,美国高校对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放在研究工具的掌握和运用上。对于各种模型进行创新性的应用,提升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创新发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国内外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方法的扩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习中,并使得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创新性解决。

最后,在导师的制度安排上,美国高校对于学生一般采取个体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个体导师采取入学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导师对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考核以及毕业论文予以指导,从而形成以学生创新性研究为主线,提升培养的针对性。除了个体导师以外,美国还为学术型研究生成立一个包含3-5人,涵盖不同专业和专长的导师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除了可以向自己的个人导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外,也可以向不同导师委员会的不同专长导师进行咨询。这样的导师培养结构,有利于学生扩展基础知识,培养不同的专业的思维方式,形成创新型的培养成果。

二、日本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了提高科技实力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本将高等教育的重心放在了研究生培养上。这一时期日本建立了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和技术性研究院。经济管理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科学更多的偏向于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设置

日本经管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更为强调专业性和综合性。一方面,学校对于传统课程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的加大新兴学科和知识在课程设置上的比重。在强调基础学科的教育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多样性的选修课,对于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实行学分互认,丰富学术型研究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打破思维定式,夯实学术基础,提升科研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日本采用与美国类似的课堂讨论模式,注重对学生启发性思维的锻炼。授课教师会参与到讨论中,对讨论的课题进行引导和归纳,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研究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此外,日本采用德国的“大讲座”制度,由高校的研究生院组织安排,聘请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以及不同领域和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开展联合办学,对于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思路和平台。

(二)指导小组制式的导师模式

日本对于经管类研究生的导师安排采取了指导小组制度。每一个研究生安排一个主导师,由其对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把控和指导,对其研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答疑。同时,学校在主导师的基础上还会安排二到三人组成指导小组,对研究生培养进行辅助。主导师作为主要研究院的课题人员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以对学生的学术实践水平进行锻炼和提升,也为学生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提供实现和转化平台。

(三)官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

日本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是参考和借鉴“德国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国情,形成了独特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日本政府为高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实验室等研究条件,高校利用自身的研究条件,带领研究生直接参与到企业课题的研究实践中;企业提供研究的方向,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企业的实践予以校验和修正,从而形成了官产学研相互促进,相互指导的合理创新发展格局。

三、欧洲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欧洲是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1809年德国大学创建标志着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开端。欧洲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世界范围内研究生教学都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一)自由创新的教育思想

自由的思想是欧洲普遍的价值认同,自由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唯一和最高目的就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慧,教育应该不带任何功利性质的目的。德国的高校始终坚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赋予研究生足够的自由度。英国则强调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迷信权威,要勇于利用自己的研究有理有据的对权威进行挑战。自由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两个重要要素,在自由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欧洲高校给予研究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机会。

(二)多样的导师指导模式

欧洲主要国家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和发展需要形成了多样的导师指导模式。德国实行“学徒制”导师模式。导师作为师父,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事无巨细到方方面面,从课程的选择、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写作的指导、实践工作安排等都实行一对一服务。研究生跟着老师参与各种学术研究,这种紧密的师徒模式下,研究生不仅形成了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也无时无刻不受到严谨、认真的人文素养熏陶。师生和谐的亲情关系不仅有助于培养的开展,也为导师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与德国导师占据主动地位不同,英国的导师制度处于辅助和引导的地位,经管类的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想学的方向和学习的方法。英国的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授课为主的lecture,还有一种是以答疑、研讨以及案例分析为主的tutorial。不论是lecture还是tutorial,英国的导师通常通过讲义确定内容框架,通过书单的形式给出阅读建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实践科研能力

在课程的设置上,英国重视实践调研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在课程安排上,英国对于研究生的课程开设,重点放在了“研究方法论”上,并将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核情况作为论文开题写作的前提条件。没有掌握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進行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工作。研究方法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生研究视角和研究创新思维的发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除了重视方法论,对于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英国特别强调调研的重要性,不论是作业还是学术论文,都需要学生亲自的进行一手资料的调研和整理,在保证资料来源可靠性、调研方法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研究视角。英国重视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起多个世界级的科研中心,搭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联合研究平台,通过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搭建强有力的平台和学术引领与支持。

德国实行欧洲学分转化制度,允许学生自由的在欧洲各国获得学术资源,参加国际学会会议和交流,增长学术见识,拓展视野。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发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向其学习和借鉴。

第一,从经管类研究生培养主体的角度来说,提升自我要求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内因。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普遍具备知识的广博性。我国高校在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跨专业学生比重不足50%;在知识内容储备上,经管类知识深入的有余,但是扩展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与管理之间,以及经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扩展,不利于学生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因此,需要从主观上夯实科研能力基础,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第二,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导师角度来看,各国都是以学生的自主科研为重点,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想的培养。相比较来说,我国经管类学术硕士导师在学生的课题指导和论文指导方面付出较多,而且很多高校存在着导师和学生错配,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的不足。对此,建议学习美国和日本的导师模式,由学科带头人组建导师小组,解决学生的主研究方向和交叉学科的指导问题,同时补充校外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研究视角和最新前沿咨询。

第三,从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是以丰富新兴学科课程内容,实现跨学科学习,重应用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和研究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引导和讨论模式,鼓励学生的自我观点表达和研究视角的自由,并从产学研等平台构建方面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提供实践机会。

综合国外高校的课程对研究生的学术培养方面,普遍的是老师通常在开学第一节课就会布置整个课程的讲课内容,同时给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的大量的相关网站、书籍、期刊论文等等的阅读书单。学生需要自己阅读大量的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网站信息等的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任务。这里学生的科研讨论小组之间会多次讨论导师安排的主题内容并最终由每个人分别进行汇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我国目前研究生教学方法基本上延续中小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全程只是听课和记笔记,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和教师尝试分组学习以及小组工作汇报模式,但由于学生很少主动发言,整体效果较差。课程设置是经管类学术研究生最早接触的学术活动,建议我国在经管类研究生课程设置上优化学分制度,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比重,增加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在课堂教学模式上,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现实案例和热点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要多推荐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视角为学生课下自我学习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颉. 国际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动态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

[2] 陈洪捷.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2-63.

[3] 吴杰,仵春.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启示[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7(9) .

[4] 李国庆. 自由教育思想影响下的英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

[5] 李峻. 美、德、日三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比较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

[6]楊建广.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 中国冶金教育,2012(2):52-54.

[7]李宏祥等. 国外高校教师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58-61.

(责任编辑:顾晓滨)

猜你喜欢
国外经验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新时期湖南对外宣传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