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0-07-04 03:38陆改琳
教育界·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整合策略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陆改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这个要求被列入教育部的工作要点。因此,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整合策略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劳动教育中,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弥补了传统劳动教育的不足,使學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劳动经验,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教育是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实践中,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

素质教育方针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让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落地,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存在制约因素。首先,劳动教育处于尴尬的地位,劳动技术课程虽然被列为必修课程,但由于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固化,课程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劳动教育突出实践性特点,但在传统灌输式教育下,教师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导致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实践性,学生无法从劳动教育中获得乐趣,不利于他们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关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思考

劳动技术教育是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每周安排3课时开展实践活动,但许多学校安排教学计划时将劳动技术课程的课时设置为1课时。劳动技术教育过去以课程形态设置,但在当前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劳动技术教育应顺应改革的潮流,使其综合性得到展示,以便构建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目前,劳动教育由原本独立的学科转变为学习领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统一地规定具体课时。即便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为常态化的学校,给劳动技术教育分配的课时也很有限。很多综合实践活动未将劳动技术教育融入其中,导致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人们普遍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动手劳动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尤其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少参与劳动,因此,适当的劳动是必需的。此外,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或技术,而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并提高技能。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即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劳动技术教育包括传统劳动教育及技术教育,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必须突出劳动技术教育的技术性,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技术能力作为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

1.关注社会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社会发展因素,将新生事物引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是其学科特点。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时事动态、关注社会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社会上寻找热点,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进而爱上劳动。

例如,共享单车面世后就有教师将这个话题引入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走上街头巷尾,蹲点调查单车的使用情况,走访并询问身边单车使用人的感受等。这些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比,无疑融入了一定的劳动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了体验,习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感受到了快乐。

2.挖掘教材元素,寻找结点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归纳为四种: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其中,设计制作包含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两个方面。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编定了一整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这为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抓手,并且充分利用其中的劳动技术方面的设计制作主题,对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是劳动小能手”,包括“我会擦桌子”“我会扫地”和“我会垃圾分类”三个活动主题;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务劳动我能行”“跟着家人去菜场”;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做简单的家常餐”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进行劳动教育的活动主题。

3.拓展教育资源,构建支点

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那么,综合实践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的支点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劳动是渗透一切的东西。”这说明劳动天然地具备综合性特点。而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综合性。学校可从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对全球化浪潮下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有清晰的认知,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的劳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4.理论联系实践

列宁曾说:“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它具有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学习和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所谓“学中做”和“做中学”是有机统一的,一切活动都要回归实践生活,劳动内涵的认知、劳动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呼唤劳动教育,两者共同具备实践的品性,为学生将劳动教育理念内化于心、找到缘起和归宿指明了方向。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有机整合,能够使学生明白劳动要符合时代要求,劳动是包含智力和技术元素创造的劳动。时代的发展、生活的美好,无不源于平凡的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推动义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优势,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唐红.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6.

赖慧玲.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11-13.

冯光国.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区域实践——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现代教育,2019(10):10-12.

刘勇,齐国艳.基于劳动教育的“四个聚焦”校本化特色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2019(10):13-15.

邬冰.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2018(03):44-47.

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126-128+130.

金培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10(05):4-5.

杜元刚.从对小学劳动课程的反思看综合实践活动对劳动课程的超越[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103.

刘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狀及改进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整合策略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英语阅读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