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20-07-04 03:03吕倜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大学生

吕倜然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组织工作困难、传承与创新不足等方面的困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增强校园文化底蕴、规范校园文化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品牌等方面探寻未来的出路。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应深入挖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挖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的需要

“文化育人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它引导教育对象回归人自身,将文化转化为信仰与力量,彰显正确的价值追求。”[3]文化育人的本质在于以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引导,教化人走向理性、走向真善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自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既要让学生充分肯定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又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和广阔前景,夯实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基,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4]高校通过校园文化来武装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通过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造,引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使大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和塑造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来看,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注重文化输出,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多元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交锋,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不再被动接受信息来源。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价值选择呈现出功利性和实用性。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挑战,“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织互动中确立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保存与抉择中明晰价值内涵和价值遵循,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而言意义重大”[5]。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出现偏重娱乐性和商业化、缺乏藝术性和思想性的现象,未能有效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思想性如何有机融合,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也不理想。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困难

校园文化活动包含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公益服务等多方面,涉及范围广泛。从学生参与来看,部分活动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排演,符合条件的学生难以选拔,导致活动组织工作困难,活动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之学习压力大,每次参与活动的总是一部分学生,许多学生不愿意参与文体活动,而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被动参与活动。从教师指导来看,部分高校专职团干部数量不足,辅导员兼任团委工作,由于日常琐碎事务较多,组织高质量活动力不从心。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活动,学校又难觅专业的指导教师。从学校管理来看,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多部门指挥、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不能有效配合,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导致各部门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各类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有效配合,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不强。

(三)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足

“校园文化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沉淀。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挖掘和总结学校发展中的传统与文化,历史与积淀。”[6]然而,部分高校未能充分挖掘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深厚的文化传统、人文底蕴和教育积淀,进而凝练出校园文化的核心,特别是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不突出。“优秀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是学校的‘文化名片,能够生动诠释学校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统,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精神风采,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7]优秀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然而,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传统项目多,创新项目少,与学校自身特色相结合的精品项目不多。特别是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色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何与教学相衔接,如何与班风、舍风、学风和校风相结合,思考得不够深入。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出路

(一)突出價值引领,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文化育人工作就难以深入推进。要善于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从具体环节出发,充分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并科学分析和研究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复杂问题中把握文化育人的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哪些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哪些是历史遗留问题,哪些是新产生的问题,哪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方式方法不灵活造成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高校应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引领当今多元的社会文化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多元社会文化思潮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客观评判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社会作用,辩证吸收多元社会文化思潮中的科学成分,引导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文化思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从历史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结合现实要求加以阐发,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大学生注重历史事件的考究和历史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理念,引导大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品德修养,培养综合能力,奉献国家和社会。

(二)强化协同联动,规范校园文化管理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高系统思维能力,着眼于整体和全局,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的联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由多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作用、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存在的条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高校内部各育人要素之间的联系,也要考虑到高校外部各领域之间的配合、互动、协调。如果只注重某一领域、某一部门、某一要素的作用,必然会对其他方面有所影响,甚至妨碍整体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要从联系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用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眼光探寻校园文化建设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机理,处理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避免承担育人作用的各子系统出现割裂、脱节乃至分离,从而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联动,要将文化育人的各要素整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相互补位、有机衔接,共同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要推进育人力量协同协作,充分调动高校各群体、各部门的文化育人元素,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作释放出最大能量,补齐短板,实现优势互补,要明确各个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要求,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承担教育任务的各主体应当提升协同意识,建立良性互动模式,共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推进育人平台协同配合,要着眼于整体,树立全局意识,不仅要关注校内育人要素的作用,还要关注校外育人要素的作用,全面统筹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行业内外、网上网下、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育人平台资源,推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要推进育人制度协同创新,处理好高校内部和各协同主体间不同层次、不同组织、不同阶段管理制度的整合协调,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教育政策和制度创新,调动多元利益主体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校园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8]。无论从国家的宏观战略来看,还是从高等教育要求来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机制的选择、效果的评估,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实现与否,也取决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校园文化建设要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动态,分析和研究大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公益服务等活动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园文化活动计划、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的时机和场合,随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调节,从而减少和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使教育成效实现最大化。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思想感情和自身价值,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大学生成长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受教育的基础、性格、家庭、爱好等差异,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先分层次、分类别、分对象,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对象的特点和个性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鼓励其个性发展,引导其发挥个人特长,为其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条件”[9]。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设定和教育内容的设置都需要循序渐进,要有步骤性和层次性,“尤其要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传播快、影响力广的特点,安排专人推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素材,以专题片、纪录片、图片、动漫、微电影等形式再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同时,充分挖掘本校长期形成的文化底蕴,在继承基础上,结合班风、舍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國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1]。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应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2]苏德亮.基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5).

[3]张彦,王丽霞.论以需要为基础的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实现——兼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规律[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刘修华,揭锡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的实践逻辑[J].高教探索,2018(04).

[6]冯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7]冯刚.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思想引领 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J].思想教育研究,2015(03).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李荣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10]吴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

[1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校大学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