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改革

2020-07-04 03:03刘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刘华

摘要: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改革,从新课程的视角来破解新高考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单一的考试视角,选择性的考试设计,选考模式使学科教学组合模式多样化,强基计划将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从新课程的视角去破解新高考改革的难题:理顺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文理不分科的改革初心,递进式地选择适合的选考模式,通过学科建设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改革:要务实、有序、平稳、创新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与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一致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改革

以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在诸多改革中尤以2014年开始的新高考改革和2018年开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影响最为深远。

新高考改革于2014年在上海市、浙江省开始试点,2017年在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等4省市推进,2018年在江苏省、福建省、廣东省、河北省、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8省市大范围开展,计划到2020年全国各省市区都将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考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新高考改革牵涉面广、影响大,给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以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为发端,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并要求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根据新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编写了普通高中语文、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教材,修订了普通高中其他学科的教材,并于2019年秋季在全国6省市开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高中教育的总体改革目标:到2022年,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有效保障师资和办学条件,基本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来说,在面临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同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能够切实做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统筹衔接,使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就成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新高考改革试点在考试模式和招生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的同时,不可否认地也给普通高中现行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一)单一的考试视角

新高考在改革试点和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是先于课程教材改革实施并突出强调了高考改革的地位与作用,一些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形成了相对单一的考试视角,并强化了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在改革试点和推进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考试改革倒逼教学改革的倾向性问题。这说明了在新高考改革试点和推进期间,课程教材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考试评价改革,打破了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正常次序,教育教学只瞄准考试,相对脱离了课程计划的制约,这也是普通高中现行教育教学普遍出现困惑与焦虑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性的考试设计

新高考的选择性考试设计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选科,指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其主要焦点在于选考科目的比例不均衡,出现选考模式的争议;第二是选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一科多考,甚至是一年多考的考试设计,主要焦点在于选择性考试多考给实际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选择性考试设计的利在于增大考试的选择权、分散考试压力、化解考试焦虑等,但是其弊也很明显,多考的试卷难度不等值容易影响考试信度,考试设计次数等同于学生参考次数,容易增加考试负担,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集中突击教学某些学科以应考,从而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问题。

(三)选考模式使学科教学组合模式多样化

新高考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最大挑战是选考模式导致的学科教学组合模式多样化,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等5省市实施的“3+3(6选3)”选考模式使学科教学组合模式达到20种,浙江省所实施的“3+3(7选3)”选考模式使学科教学组合模式达到35种,现在主流的“3+1+2”选考模式也使学科教学组合模式达到12种,这远比普通高中现行的文理分科2种学科教学组合模式要复杂得多。新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实施的选科走班,触发了相关学科教师潮汐现象、专业教室不足、资源不配套等综合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给现行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新高考选考模式的改革,表层是考试评价方面的改革,实质上是教学组织管理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重大变革。

(四)强基计划将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教学改革

新高考改革在招生录取机制方面主要探索的是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改革现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突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和重点专业,加强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这项招生制度改革将对高中基础学科教育教学,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深度改革产生引领作用。

二、从新课程的视角去破解新高考改革的难题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时间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时间几乎是同步的,高考综合改革的要点基本已经前置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并且进行了深层次的课程化设计。因此,现在需要从新课程的视角去破解新高考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理顺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及新教材编写修订之后,普通高中需要重新理顺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三者的关系。树立新课程的视角,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上位的,考试评价改革必须遵循新课程,要以课程引导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避免出现考试倒逼教学改革的现象,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有序和稳定(图1)。

(二)坚持文理不分科的改革初心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改革传统的文理分科,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是新高考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的基础性改革,是新课程科目设置的核心性改革,也符合强基计划对基础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新课程从整体课程结构上取消了包括文理分科在内的学习领域的设置,基于学科本质的差异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中国基础教育分科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学科为课程的基本单位,从课程设置角度为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选考模式的改革奠定了课程基础。

(三)递进式地选择适合的选考模式

如表2,选考模式与学科教学组合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科目选择越自由,学科教学组合越多,教学压力就越大,与选考模式相关的教学适应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选考模式在高考综合改革中很关键,选考模式的确定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省市区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可以考虑现行“3+X(文理分科)”选考模式、 “3+1+2”选考模式、“3+3(6选3)”选考模式等递进式设计,只要改革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即可递进式地选择适合的选考模式,但最终改革思路要指向“3+3(6选3)”选考模式,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目的是要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通过学科建设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新课程的基础,要通过深层次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来化解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就本质而言,新高考改革出现问题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考试评价本身,而更多在于教育教学,其核心是学科建设薄弱,难以适应选课走班等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从学科团队建设、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与评价改革、学科学习团队构建、学科教学设施建设与保障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学科建设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内涵建设,学科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与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相衔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选择,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均衡高质发展。

三、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因此,需要加强在新课程统领下的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从整体上看,需要实现普通高中改革工作重心的调整。2018年之前,改革工作重点是推进新高考,难点是在于选科走班的实施;2018年之后,改革工作重点是推进新课程、新教材,难点是新教材的实施。由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一体化设计,核心环节是实施好新教材教学,新高考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同步实施,在顶层设计和实施层面都需要切实加强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的一体化设计。

(一)要务实、有序、平稳、创新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

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注重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设计,整体设置和安排各学科以及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促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要加强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与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一致性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依据教育部新课程方案制定的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至关重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与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要同步设计,要确保课程设计与考试的科目设置与时间安排保持一致性。要依据课程方案,确定学完即考以及考试安排的均衡性等原则,合理安排高中学业考试中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的科目设置、时间安排、考试范围、成绩呈现及使用等,尤其是要切实加强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学习的关联性。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的基点,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要重点加强基础学科的特色建设,以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科育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都要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意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依托新教材内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开展有质量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因此需要重新构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体系,着重落实新高考评价体系改革思路以及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等工作。要以学业质量标准引导考试评价的内容改革,充分发挥学业质量标准的标准参照作用,引导教育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为阶段性考试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指向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从整体上促进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有机统一,以形成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 [2020-03-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3]國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4) [2020-03-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9)[2020-03-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5]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0-01-14)[2020-03-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001/t20200115_415589.html?from=groupmessage.

[6]于涵,郑益慧,程力,等.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J].中国考试,2019(12).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