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动脉CTA 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体会

2020-07-08 07:33陈英陶增胜杭明许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9期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性螺旋

陈英,陶增胜,杭明,许力

(怀来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 引言

头颈部血管疾病(Head and Neck Vascular Disease)近年来在临床的发病率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患者无论是正常生活还是生命健康都存在严重威胁[1]。作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各个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无论是身体健康或者是生活质量都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而其年轻化趋势更是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质量有积极影响,多层螺旋CT头部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CTA)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在实践中完善,在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当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应用范围逐渐广泛[2]。为更深入了解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应用多层螺旋头部CT 血管成像方式诊断的临床价值。将本院近年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相关数据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0 例。纳入标准:①接受医院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②同时接受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方式检查;③对本次研究所用造影剂无过敏情况;④并无存在意识或者语言功能障碍;⑤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患者中男性64 例,女性56 例;年龄在52~79 岁,平均为(61.3±4.8)岁。收治疾病类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吸烟、长期酗酒、高血脂症。本次研究展开前交由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通过。

1.2 诊断方法

对患者应用型号为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 排128 层CT扫描仪,先为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层厚设置为5 mm,再通过Bolus Tracking 软件完成监视层面还有感兴趣区域的设定,其中一般将主动脉弓设置为感兴趣区域,而后在肘静脉完成通道建立,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注射剂量50 mL,每秒的注射速度为4.5 mL,造影剂注射完毕后静待10 s,通过Bolus Tracking 软件对主动脉弓水平采取1 s 间隔轴扫方式观察造影剂浓度的变化状态,一旦进入150 Hu 的状态时立即自动触发扫描。CTA 扫描范围从颅底开始,直到颅顶。扫描参数设置如下:120 kV、300 mAs、野190 mm,扫描层厚为1 mm,层间隔为0.5 mm,螺距为0.923,床速为每秒49.2 mm,扫描长度设置为105~125 mm,扫描时间在3.1~4.3 s,矩阵规格为512×512。

1.3 图像重建手段

将所得原始数据输入到后期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重建的操作,重建手段包括有VR(容积再现)、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和原始横断面图像相结合后全面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程序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SPS 20.0)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测,输出显示为率(%),P<0.05,说明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病情检查准确率方面,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所得数据与多层螺旋C T 血管成像技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检出率对比(n)

所有接受检查患者检查后均提示有脑动脉狭窄情况,程度不一,其中19 例患者动脉狭窄位置在前动脉,56 例患者动脉狭窄位置在中动脉,37 例患者动脉狭窄位置在后动脉,8例患者动脉狭窄位置在颈内。

3 讨论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常见于年龄超过50 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而这种变化对于社会的多个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对于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此类型疾病有极高的致死风险,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完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抢救存活率有所提升,但存活患者依然不能避免存在各种后遗症,不利于生活质量的保障以及更好地融入与回归社会,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完成治疗,对于预后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准确的临床诊断应该得到重视[3]。

大致分类而言,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可分为出血性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缺血性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两种,在我国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群体当中,缺血性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所占比例超过75%,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无论是致残率或者致死率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是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疾病[4]。

本文所用CT 血管成像检查手段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该方式属于无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安全性能够提供保障。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可知,应用西门子64 排螺旋CT 头部血管成像检查后对于病情掌握程度与DSA 检查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CT 血管成像手段所得到的图像所提供的临床信息有限,难以帮助医生精准地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64 排螺旋CT 头部血管成像不但能够让正常的脑血管被图像检查所得,同时对于发生异常的脑血管具体变化也有显示作用,对于诸如烟雾病或者颅内动脉瘤等颅内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5]。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具备无创以及快速等优势,作为相对新型的血管检查技术,能够覆盖极大的范围,短时间内完成扫描,Z 轴具备极高的分辨率,对于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价值被临床所验证。采集原始图像后进行后期重建,MIP 能够将颈内动脉1~4 级的血管清晰显示出来,甚至对5 级以上分支也有良好呈现效果[6]。虽然其诊断效果突出,但由于该检查手段的速度极快,甚至在血液流速之上,因此需要对计算扫描启动时间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获得最佳的血管图像。

为了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以及所得数据准确性,扫描前应嘱咐受检者做好以下准备[7]:①确认受检者对于所用对比剂并不存在过敏反应;②在受检前4 h 不再摄入固体食物并尽量多喝水;③如对于检查过程存在严重的紧张反应,则在进行检查之前的半小时为其应用地西泮以达到镇静效果。

有学者[8]在相关临床研究当中指出,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应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手段检查的检出率以及指导价值突出,同时也具备较好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掌握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拥有以往检查手段无创、简便的优势,其清晰图像的指导价值极大程度提高了病情判断准确性和治疗针对性,这就避免了后续治疗的错误和浪费,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避免因为治疗失误引发医疗纠纷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应用西门子64 排螺旋CT 头部血管成像手段进行检查诊断,能够帮助医生清楚地掌握脑部病灶的具体情况,引导医生制定更加合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头颈部血管性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奇妙的螺旋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