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创新分析

2020-07-09 03:31杨道军
学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分析语文阅读中学语文

摘 要:阅读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主体的自主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教师应当从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阅读;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52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行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以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同时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

一、传统中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误区

(一)注重表现效果,忽视实质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中学语文教学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阅读课程非常重视课堂阅读练习和教师的单向教学,但基本上忽略了学生对阅读课文的深刻理解。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身体发育较快,希望能够独立处理事情,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对于课堂中不感兴趣的内容很难主动地去接受。

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学习是一个创新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传统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首先,形式与内容不合适。虽然有各种形式的阅读课,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过少,学生只以回答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其次,学生不注意阅读过程中的分析,不注重学习和理解问题之外的其他关系,忽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独立性不足,注重教师主导

在实践中,教师通常处于阅读的中心,很难保证学生的阅读独立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兴趣逐渐减弱,课堂的参与度较低,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教师通常将参考答案作为阅读讨论的主要中心,以及将对话练习作为指导学生的主要内容。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接受性的学习习惯,认为语文阅读课程的题目都很难,只需要听教师的讲解就可以,教师的讲解就是正确答案。殊不知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都有着不同的见解,长期下去学生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上变得越来越懒惰,无法真正地学会阅读理解。学生应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将教学工作与具体的生活案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与理解。

(三)重视阅读技巧

在应试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依靠分析教科书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自学和分析技能很差,语言规范和语言使用技能也降低。由于抑制学生的阅读惯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发挥出来;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枯燥单一,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阅读技巧的教授,面对一个阅读题目让学生必须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每次看到语文阅读就会死板地从教学框架中进行分析,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进行题目的理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遭遇了瓶颈,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了兴趣。语文阅读是感性的,若将其限制在一种公式性的思考框架中,会使得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限制了学生的思考。

二、创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应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不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承担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教学理念而言,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怎么学”的关键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协调性

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选择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应选择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师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思路建立并符合课程的预期目标。

首先,初中生的大腦正处于发育阶段,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合理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每个课时囊括的知识点不能过多,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要避免随意、笼统地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教学层次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情感阅读”的教学模式。实施“情感阅读”教育模式的关键步骤是创造一种情绪状态。情感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质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感知。同时,教师必须评估学生的情感阅读,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向学生展示适当的信任和关注,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评论,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感阅读环境,个性化的情感阅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质量。例如,一本曲集朗读应该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果教师教授情感阅读,便可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从而加深教育效果。最后,阅读内容不应该局限在教科书中,而应该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多次阅读是必须具备的,如果没有彻底阅读文本,学生便很难理解其深层含义。在课堂上反复阅读后,学生可以仔细品味作者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还要培养个人思维和阅读技能,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围绕着问题展开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创新理念,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度体验及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时充分思考,记录思考内容,反复理解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的含义。其次,学生需要融入社交生活。生活不仅是创造的源泉,也是阅读情感的基础,只有将日常生活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学生才能与作家、同学和教师产生共鸣。在课堂上,笔者常常使用“以读带说”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说”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读,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涉猎更多的经典名著和当下的一些时文,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眼界,让他们了解世界和历史的丰富多彩,增加知识面,这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三)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精读和略读的阅读技能。在精读中,学生必须详细记录他们的个人感受,并与教师分享关键点,阅读时间和地点不限于教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重要的段落,并安排在课后阅读其他段落,以便学生了解整个文本理念、结构和意义的具体概念。学生可以略读,教师允许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内容,例如对日常感兴趣或关注的内容进行略读,在重点阅读中找到问题,得出阅读结论,对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继续扩展差异之外的知识网络。教师应依据新教学理念来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全面考虑学生的课程安排情况以及学习特征,制定新型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平台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积极发言,逐步形成开放、包容、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找出答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更好地沟通文本,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设置问题,科学导入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一步步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引领学生对诗词逐词逐句地翻译,按传统的诗词阅读教学来开展课程教学,这样学生就会陷入套路化的解读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开展创新阅读教学,可以以时代背景为话题进行引入,让学生对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了解,从作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打开自主探究的大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词作内涵有新的解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会带着一定的理解与审美来对待这篇文章,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深度,有助于自主开展诗词阅读。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阅读积累是完成优秀作品的前提,只有足够大的阅读量才能够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稳步推进,不会使教学活动显得空旷单薄。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为日后的寫作夯实基础。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课程作业与阅读积累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可以把控的时间内为学生安排出阅读积累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许芳.基于新课程理念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2).

[2]白仲勋.中学语文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高考,2018(12).

[3]张丽华.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12).

作者简介:杨道军(1968.6— ),男,汉族,甘肃皋兰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分析语文阅读中学语文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创新
油田采油技术的创新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试谈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