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学五策略

2020-07-09 03:42许玲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许玲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一些小古文,这些小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浓缩,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那么,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呢?

一、激

激,即激发兴趣,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看图讲故事等方法激趣

对学生来说,小古文晦涩难懂,很难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小古文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消除学生对学习小古文的畏难情绪。统编本教材中的每一篇小古文都是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看图讲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根据小古文的特点,以说、唱、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2.以激发共情来激趣

所谓共情,即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共情可以促进学生对小古文更好地学习与接受。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以“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救落入水中的小伙伴”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以引起学生共情。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得救孩子发表感言”的形式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眼中的司马光是怎样的形象。这样教学,可以让小古文学习深入学生的心中。

3.以激发信心来激趣

小古文与现代文相比,语言难懂,不好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成功学习小古文的体验中,树立起学好小古文的信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学好小古文的信心呢?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小古文其实并不难学,我们经常读到的古诗文其实也是小古文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古诗文的学习经验,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小古文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小古文的亲近感。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以增強学生学好小古文的信心。

二、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尽情地读,以读代讲,以读助理解,是学习小古文的有效方式。

1.读准字音

小古文中生僻字比较多,还有一些多音字、通假字等,把这些字的字音读准,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是学习小古文的第一要义。如对于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中的“冀复得兔”中的“冀”这个生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掌握。对于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的“足跌没水中”的“没”这个多音字,就需要学生根据句意来确定生字的读音。在句子中,这个“没”主要指的是沉入水中,漫过头顶,因此应该读“mò”。因此,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借助字典拼音确定字音,还要能够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字义,只有读准字音,才能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奠定基础。

2.读出停顿

与现代文相比较,小古文难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该在何处进行停顿。只有读好停顿,才能对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提供必要条件。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好停顿呢?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按照标点进行停顿。其次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句意在句子意思的转折处和句子意思连接处进行停顿。如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儿得活”这些都属于“谁干什么”的句式,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进行停顿。另外,还要让学生能够把小古文中的语气词读好,这是读好小古文的关键点。

3.读出特色

在小古文的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以“转换角色读”“变换编排形式读”“配乐表演读”“师生共读”“尾句回还读”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以使学生能够读出特色,读出感悟,这样一来,学生讲起故事来也就变得更加轻松了。

三、猜

统编本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猜读。“猜”是学生认识世界、感知生活、尝试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把“猜”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别致新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指出的是,猜读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乱猜,而是学生在一定阅读认知基础上的猜,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猜,这种猜是为了帮助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知以及积极的学习体验服务的。

如在《司马光》一课中,“一儿登瓮”中的“瓮”字和“水迸”中的“迸”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对于“众人皆弃去”一句中的“弃”一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句子来猜。再如,在《守株待兔》一课中的“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中的“复得”一词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反义词的意义去猜。在学生猜读的时候,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他们在猜读中理解,在猜读中进步,对小古文的学习与接受能力定会更进一层。

四、品

在小古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培养学生语感是学生教学小古文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个学习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句子,感受小古文独特的魅力。

小古文的句式有许多,倒装句“群儿戏于庭”,省略句“因释其耒而守株”等。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句式还很陌生,教师要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梳通文意、发现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感悟人物美好品质、领悟课文主旨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恰当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从缸中救出落水小伙伴的人是司马光呢?其他小伙伴们的方法为什么不可行?”,让学生从“光持石击瓮破之”中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智慧,从“众皆弃去”中感受到司马光的勇于担当,这样一来,司马光机智勇敢的鲜活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了。

五、拓

小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要想促进学生对小古文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这种拓展可以是对原文资料的拓展,也可以是对同类文章的迁移拓展阅读,还可以是对小古文本身的再加工。

1.拓展背景资料

因为小古文距离现在年代较为久远,多数学生对小古文中的人、事、景、物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资料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在拓展时机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后拓展等形式。如,在《司马光》这篇小古文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司马光的个人生平资料等内容,课中向学生拓展一些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其他古诗,课后就可以把现代文的《司马光》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现代文与白话文的不同之处。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拓展迁移阅读

为了促进学生对小古文更多的了解与认知,统编本教材中采取了小古文原文与改编后的现代文两种编排形式,在拓展阅读方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篇幅、内容、主旨等选择相应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南辕北辙》《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迁移阅读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3.拓展语言运用

小古文在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与现代文有很大区别。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内容补白、课堂表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拓展,以使小古文真正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深化小古文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依据小古文的特点,从激、读、猜、品、拓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爱上小古文,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