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对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探析

2020-07-10 10:12冯旭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6期
关键词:超能力戏剧英雄

冯旭

2018年11月,“第三届全国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研究论坛”在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召开,大会对于教育戏剧课应该怎么上给出了明确的引导。笔者有幸听了王佳毅老师的一堂教育戏剧课,获益颇多,现就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进行探讨。

一、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教育戏剧“主要是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自身素质修养的培训”。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戏剧重在“教育”二字,帮助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教育戏剧的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除此以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人文关怀、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观。这些都符合语文素养,尤其是情趣和价值观等的培养。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戏剧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体验”,让人工智能无法替代。这是一个自我精神建构的过程,通过艺术的体验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二、明确目标,挖掘辩题背后的关键价值

根据教育戏剧的定义及培养方向,笔者选取《平凡的超级英雄》进行赏析,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该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并通过对概念的辨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中的第3点“通过风雨小巷戏剧习式中‘现实生活是否需要超级英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激发思辨能力”,存在一个小问题。这个辩题并不是道德两难问题,无论现实生活中是否需要超级英雄都不能说是涉及道德问题。同样也是从这个小问题出发,引出教育戏剧在课堂运用中巨大的育人价值。本辩题的关键价值其实有两点:1.职业平等问题。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职业,无论是多么平凡的社会角色,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在推动社会正常运转,都应该获得尊重。2.个人崇拜是否值得提倡?我们要提倡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勇气,而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这些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加以考虑,以充分体现育人价值。

三、明晰路径,呈现指向价值的职业思考

从教学过程具体环节进行赏析。教育戏剧课开始会设法让学生放松,尤其在陌生场景下,会先通过一些游戏来放松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本课导入就采用了“狮子”和“包子”的方式,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导入前的谈话部分采用这种方式放松学生心情,这样教学效果更佳。

主题活动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教育戏剧的习式“墙上的角色”与老师共同构建“超级英雄”的条件和品质。活动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空间行走,拉开空间距离,帮助‘老者回忆这位超级英雄的超能力”。原本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个习式,让学生从“静”到“动”,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空间的概念定义。根据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指向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放松学生的身体,通过有节奏的行走和动作再次定格理解“超能力”。通过展示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超能力”可以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为后文“平凡的超级英雄”的引出做铺垫。环节六引出没有“超能力”的平凡的我们,或者坚守各个岗位的人们又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实际问题的呢?这样就从生活中的“平凡的超级英雄”逐步推进到我们自己也能够成为“超级英雄”。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终都能够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就最有价值的自己。这一点就像德国Christopgh Wulf教授在评课时提到的那样:“这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如此,实现了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以更加深入的视角看待“超级英雄”,凸显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职业平等的话题,触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从最初对职业价值的思考,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取向,由他人情境转换为自己的情境,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是否愿意从事平凡的岗位?如果我从事的岗位很平凡,那又如何让自己不平凡?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岗位都是平凡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光芒万丈。如何以平凡成就自身的不平凡,值得每一个学生深思。让五年级的孩子简单地理解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真切地进行换位思考,“深入他人的主观情感并想象他人情感,体验他人感受”,实现“共情”,逐步形成同理心,并进一步地思考职业的价值以及自我角色定位。

现在的青少年成熟年龄有所提前,一部分学生会提前遇到此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职业认知、个人发展规划、价值提升的认识就显得极具教育意义。落脚到这一节课堂上,如此调整既强化了前面的铺垫,又能够凸显本课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自我认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优化导向,渗入适应发展的正确观念

课堂第七个环节采用的是辩论,辩题是“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仍然需要一个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借助这个时机,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一来指导学生如何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这一类同学习得自我表达的方法,提升言语表达能力;二来通过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使得他对以后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这样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秉持着开放以及多维化的视角看待这样一节戏剧课,可以看到,由教学目标引申出的另一个方向也能够作为此节课的设计方向继续深入,即“个人崇拜”。课中铺垫部分提出了“超能力”的现实生活对应,那么是谁运用“超能力”帮我们解决问题?研究疫苗的医生使人们避免了疾病的大规模传染,拯救病人脱离死亡的魔爪;科学家发明卫星实现定位导航,使我们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结合生活中这样的“超级英雄”,提出辩题“现在明星对于众多粉丝来说,近乎是他们眼中的英雄,而著名的科学家等却在各媒体报道中显得‘寂寂无名,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此问题不设明确答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辩驳,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在开放的辩驳和教师提示、启发下,学生通过辨析澄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补充材料,或者让学生深入探讨,是什么在背后推动这样的现象形成。由此延伸出课外探究,让学生更有深度地思考,查找、分析资料,有理有据地汇报结果。

五、情境实践,搭建联系经验的表演舞台

课中第五个环节是在虚拟的场景中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借助一把铲子,将学生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带到了有依据的现实生活中,让他们勾连实际经验进行思考。有两组认为“超级英雄”会用铲子打怪兽,而其他答案有帮助人们挖地道、种树、铲雪、装修房子。这样“让学生从‘超能力的联想转换到平凡能力,把情境趋于现实生活化”,教师的设计意图得以实现。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流程非常清晰:讲解—表演—教师补充说明及学生调整。一把铲子巧妙地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工具,更成为学生联系生活的物质工具之一。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到工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工具,第二个层次是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系统。这节课中,铲子这个物质工具很好地为语言系统的使用提供了路径,在个体与环境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这样的客体,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对客体运用的不同背景加以想象。孩子的想象力就在与物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实现提升,这又一次体现了教育戏剧元素运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最后,借李政涛学者的发言引出借助教育戲剧在语文课堂上挖掘育人价值的方向,即实现四个转化:要积极地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建构的逻辑、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语文课堂对教育戏剧的运用,要从语言点的教学出发,寻找表演插入点,以渗透的方式最大化地发挥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课堂只是一个例子,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新的教学启示,以此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教学。

冯 旭   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

猜你喜欢
超能力戏剧英雄
传统戏剧——木偶戏
吸管的超能力
超能力
英雄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Pick a Super Power你想拥有哪种超能力?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