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政治逻辑

2020-07-12 12:15
观察与思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

提 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驾驭国际局势、科学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特质决定的,是由党的实力决定的,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是由党的贡献决定的。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那时起,许多有识之士为寻求中国的出路提出各种主张,结果都不能满足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需要,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悲惨境遇。在各种救国主张的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再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就没有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就没有民族的强盛和复兴。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

始于鸦片战争的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族人民落后挨打、受尽屈辱、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反抗帝国主义以及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为振兴中华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磨难,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救国方案,一再试验又一再碰壁,最后从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中看到新时代的曙光,把信任票投给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中国近代以来180年的历史,中国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论。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派别和集团的代表人物,曾为此苦心焦虑,浴血奋战,以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答卷。他们提出的各种方案,他们选择的各种道路,都毫无例外地在解决这两大问题的焦点上,接受社会的严格检验,以决定自己兴衰成败的历史命运。在这期间,中国人民曾进行过五次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掀起过三次革命高潮,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①参见李华兴:《从向西方学习到选择马克思主义》,《史林》,1987年第4期。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正当人们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城市与乡村发展极不平衡的条件下,选择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没有首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在革命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占领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然而在实践中,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都失败了。实践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首先占领城市来赢得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再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中国革命胜利后,党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稳步促进两个转变:一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当时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通过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因此,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既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整个中国革命也就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性质。1953年8月,我们党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核心内容是一体两翼。其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两翼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解决所有制问题,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以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却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在当时东西方对峙的冷战背景下,中国也只能大量借鉴苏联的经验。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经验,在有效调动各种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也包含着严重的弊端和缺陷:就经济体制而言,它过早地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就发展战略而言,它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在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明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不能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开始对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行艰辛探索。虽然我们在探索中发生了严重失误,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石,提供了路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通过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意愿,正确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毅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义无反顾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推进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根本目的是兴利除弊,在各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各项制度,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与农民的结合,给农民以自主决定生产方式和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利,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轻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随着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为重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并促进了各个产业的优化组合,使整个国民经济朝着均衡协调的方向迈进。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又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条件。改革要求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互利共赢,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回顾我国开放历程:1979年中央设立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推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4年相继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建成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再设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为经济开发区;1988年又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设上海浦东新区。随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我国经济从体内循环走向体内与体外双循环,使我国的生产关系逐步适应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无疑将面临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特点,要求我们既不能禁锢于书本,也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社会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经济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本政治制度,以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为根本价值取向。这些观点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宝贵经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精辟概括,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内在地具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性。其实质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活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于两个参照系而言的:一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的,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区别;二是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而言的,体现的是两种不同体制模式之间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社会主义而不同于资本主义,因其中国特色而不同于传统模式。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具有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经过不懈奋斗,彻底改变近代以来曾经遭遇的落后挨打局面,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前列,以昂扬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期盼,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预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因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更加雄厚、道路更加宽广、力量更加强大、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昭示人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内政、外交、国防各项工作,对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组织实行全面领导,其本质是适时提出适应时代发展客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导、组织和支持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以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当之无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行动带动者,当之无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的政治资源和根本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路径:一是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运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武装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实施政治领导的重要方式,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例如,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是一致的。切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根本遵循。二是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这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准确把握。所谓创新,是指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包括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制定新政策、完善新机制、获得新材料、改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在当今时代,一个国家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也靠创新。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这是我们党通过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做出的精辟概括。其要旨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人、社会和自然永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我们党描绘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既有定性的标志,就是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定量的标志,就是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到那时,我国将是这样一幅美丽图景:一是国力强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名列世界前茅,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国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和推动力。二是制度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加成熟、形式更加规范、效能更加管用,国家治理实现了主体的民主化、方式的法治化、决策的科学化、手段的信息化、活动的高效化、行为的廉洁化。三是人民幸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社会充满活力而又井然有序,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城乡居民普遍拥有富足的经济收入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四是民族复兴。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将焕发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将以踔厉风发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逻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的性质、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危治乱、人民的利害得失、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正确的建设道路,在中国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是中国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论。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国家主权沦丧,濒临亡国灭族的边缘;人民备受屈辱,失去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的起码保障。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就是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赢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就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步入小康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使命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正确结合,才能把党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复兴伟业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才能使全体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而共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我们的事业才能生机盎然、蒸蒸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①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②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2页。因此,牢固树立人民主体的历史观、人民至上的权力观、人民中心的发展观、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既是党的初心所在,也是党的奋斗目标所指。因此,我们党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素质与能力,满足人民的需要与愿望,尊重人民的价值与尊严,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关爱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增进人民的幸福与美满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取向。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从事业成功到价值实现,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得当今中国充满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并汇聚成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世界的坐标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大国,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复杂和艰巨程度举世罕见,没有一个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书写了人类历史上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9900多美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8年达到4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建成覆盖近14亿人的社会保障网,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8年达到7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以110000亿美元的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相当于排名第三到第六的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今日的中国,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中国的发展是“风景这边独好”。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有效驾驭国际局势、科学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地缘政治态势、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有不少重大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有不少重大风险需要我们坚决抵御,有不少重大阻力需要我们顽强克服,有不少重大矛盾需要我们着力解决,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确保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了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与任何国家建立结盟关系,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世界上真正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和平大国的形象,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世界贸易体系主要成员和全球治理体系核心成员,在国际重要平台发出中国声音,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中国方案和价值理念,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和共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为中国赢得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中国人民赢得前所未有的民族尊严和自信。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领导者,这个伟大的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时间维度的唯一性和空间维度的全面性,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至上的领导地位和卓越的领导作用,充分表达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由党自身的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中国政治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特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的,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党具有先进的阶级基础、先进的指导思想、先进的组织原则、先进的服务宗旨、先进的理想信念。这一切决定了党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众望所归的亲和力、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员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战斗力。②参见朱佳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7期。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最革命、最先进、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外,还具有许多自己特殊的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广大职工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显著增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完成民族复兴大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是指引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其具有科学性而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因其具有人民性而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①参见欧阳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透彻判明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人民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并取得胜利;能够有力地抵制和克服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还是执行路线方针政策,都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归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和可靠保证。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化,我们党都将万变不离其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当今,中国共产党有9000多万党员,这样一个大党靠什么组织起来并形成强大力量?最基本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便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集思广益、多谋善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得到科学体现,党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党的决策得到有效贯彻。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理想通常指人们对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奋斗能够实现的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其特征是前瞻性和远大性。信念通常指人们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是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的正确性的信服和尊崇。其特征是稳定性和执着性。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关于人生终极目标的信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仅有50多名党员,如今却成了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负责任、敢担当,以模范行动实践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实力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与党的实力相联系的,其中硬实力包括党形成的组织体系、党联系的人民群众、党掌握的国家政权、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软实力包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具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明的组织纪律,具有健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净化机制,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面前,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所展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直面问题的勇于担当、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度、纲举目张的大势把控、纵横捭阖的领导艺术、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不仅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真诚拥护、高度信赖和衷心爱戴,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的内在根据,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的现实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也在人民。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仅是鱼水关系,更是血肉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获得长期执政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实践昭示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8页。。“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②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才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成为执政党;正是依靠人民的拥护,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被载入宪法。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种政治标签、文件术语、表演姿态,而是渗入血液和骨髓中的安身立命的政治根基。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政权体系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实现其领导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其执政权。在政治运行中,共产党通过政协使其主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人大使其主张成为国家的法律法令,又通过执行机关组织实施,通过党派团体带头贯彻,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民参与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国家治理体系。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制定,我国所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政策和举措,都是由共产党提出建议,经人大通过后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法律法令的形式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贯彻实施的。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内涵和要求是: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决不允许向党闹独立性,不允许其他政党在军队建立组织和进行活动,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夺兵权;未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授权,任何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昭示我们党对军队实行独立的、全面的、直接的领导。独立的领导,是指党独立掌握军权而不与任何党派分享军权,军队领导权和指挥权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全面的领导,是指军队的一切组织、一切人员、一切工作都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直接的领导,是指党对军队的领导不设两套班子,不经过中间环节,而是直接领导军队,直接指挥军队,直接决定军队的一切重大事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利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来自党的硬实力,而且来自党的软实力。按照政治学的观点,吸引作为权力作用的一种方式,是指权力主体依靠自身卓越的品德、才能、素质和功绩所形成的公认的威望和影响来吸引和感召权力客体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以一定的政治组织为后盾,以广泛的社会认同为基础,以出众的人格魅力为依托,以稳定的政治亲和力和凝聚力为凭借,影响和引导权力客体,因而是一种最具效能的权力作用方式。中国共产党以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功绩、以率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以胸襟坦荡勇于改正错误的自我革命精神、以不断清除自身腐败现象的严明法规制度、以引导国家不断前进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以谋求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私品格赢得了全体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赖,①参见张恒山等:《法治与党的执政方式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因而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为了把广大人民组织起来当家作主,以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客观上需要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坚强核心来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②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集中体现在统揽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各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决定重大问题、推荐重要干部、开展思想教育、发挥模范作用来实施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通过各自的党组来实现。围绕党的决定,人大党组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变成国家的法令;政府党组通过政府决策程序,使党的主张变成政府的政令;政协党组通过政治协商,使党的主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党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以解决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对于同级各种组织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党总揽而不包办,协调而不替代,各方的事由各方去办,各方之间的事由党来协调。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体意志,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谙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只有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导向作用,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才能排除各种干扰,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使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使命、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群体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团结一致的重要纽带;通过多党合作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道,使其利益要求、政治愿望、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到政治体系中来,使政治体系能够吸纳更多的输入资源,确保其输出的政治产品具有更加广泛的整合功能,从而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政治根基;通过政治协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推动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把全体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贡献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从成立之时就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道又一道世所罕见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千秋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通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根本障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走向衰败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①参见何毅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8日。今天,曾经温饱不足的民族,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阔步走向繁荣富强。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到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一辆国产轿车下线、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海,中华民族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从工业凋敝、农业萎缩、满目萧条、百废待兴到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信息畅通、巨轮远航、飞机翱翔,中国人民书写着气贯长虹的新时代篇章。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外国学者和政要更为关注中国道路上的“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表示,中国共产党着眼新的时代特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展现出治理国家的高水平,让中国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同国家的政党尽管在意识形态、政治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对增强自我完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方面的追求是共同的,中国共产党可以给其他政党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①参见新华社记者:《自我革新,不断创新——世界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道》,新华网,2018年6月29日。按照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的观点,“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②新华社记者:《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海外智库专家及前政要评析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新华网,2019年10月14日。。在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大国家。中国这一飞跃发展之所以成为可能,恰恰是因为中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他们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并提出雄心勃勃但又深思熟虑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③参见胡晓光:《中国飞跃发展符合全人类利益——专访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参考消息》2017年10月17日。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迪特里希指出,中国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制度更加符合这个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来源于科学理论和切身实践,使自己能够客观地认识世界,同时也能够在未来改变这个世界。“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从严治党,体现出其先进性,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④本报记者:《自我净化,永葆生机活力——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共党的建设新要求》(上),《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5日。乌克兰中国商会执行主席鲁斯兰·奥西边科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因为中国的成功向其他国家有力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将不断适应新的条件、战胜各种挑战,并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⑤参见本报记者:《使命在肩,保持战略定力——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共党的建设新要求》(下),《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6日。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