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能力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2020-07-12 08:10张瑞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毕业生学院

张瑞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一、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增强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俨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如师资力量不足、同频共振效应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需要花大力气去破解,去开展实证与理论研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本科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二)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是提升广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必然前提

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是衡量一个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考查,如中建五局华南建设公司招聘简章中指出,应聘对象要“敢于创新”,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组织创新能力”,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常看重毕业生是否“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等。因此,有意识地增强在校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将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三)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个体更好适应社会的有效举措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政策提出,无不强调了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异常迅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下青年,正值大好青春年华,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淘汰,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在创新创业中争当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不负时代和国家的期待。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存在必然联系,已经有李亚琴等(2019)指出,在就业质量评价中,要突出对“创新创业人群的调查和监测”[1],周曼等(201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升学”与求职方面的影响最大[2]。秦学斌等(2018)结合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 以及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认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3]。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与反思

机械工程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毕业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逐年提升,例如,近5年以来,学院学科创新竞赛取得可喜成绩,荣获国际级科技竞赛冠军、亚军、突出成就奖,共获国家级奖励近170项、省部级奖励近370项。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165项。2013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学院为挂靠单位的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先后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在就业质量方面,学院2019年获得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57%。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 85.46%,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的比例达80.7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智力、知识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专业动手能力)的满意度为 92.81%,对毕业生在在智力、知识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综合知识水平)的满意度为97.57%。本文以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为例,探讨具体开展途径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塑造“首因效应”,从新生入学抓起。“首因效应”又称之为“第一印象效应”,洛钦斯(A. S. Lochins)指出,该种效应普遍存在,具有强烈性和持久性。实验心理学相关研究也表明,人们在接收外界信息时候,其信息输入前后顺序在认知效果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最先输入的信息起着最大的作用[4]。从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加强创新创业方面引导与教育,在学院一楼大厅专门开辟了历届优秀作品实物展示场地,在学院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邀请资深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学习方法及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学院知名毕业校友讲解创新与创业故事、参观历年创新创业成果展、科技类社团巡展与招新、主题班会、优秀科技创新类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多重载体,让广大新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锻造的重要性、学校和学院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果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与可以利用的平台和资源。依托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类社团,让大一新生就加入进来,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核心成员”。

(二)打造“共生效应”,从榜样力量抓起。自然界共生现象非常常见,植物之间一起生长,相互影响后,则更显茂盛。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直接经验的学习”之外,还有“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间接经验的学习。他的交互决定论认为,“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属于替代性强化范畴。每个班级、每个社团都有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相对优秀同学,学院特别重视这些优秀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入党、评奖评优、综合测评、保研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他们带领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以学院为挂靠单位的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大学生智造协会、3D创新设计协会等科技类社团,做好“传帮带”,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扩大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联动效应”和“滚雪球效应”,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通过“十佳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自强之星”、“双创之星”等评选,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学子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双创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多项省部级荣誉。依托学院微信公共号、Myouth、掌上校园等新媒体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图片展等载体,表彰先进典型。

(三)注重“师承效应”,从专业导师抓起。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导师的精心指导,师承效应是科技创新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5]。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通过发挥传统课堂和慕课的各自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依托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近创造学》和《应用创造学》教材,学院教师面向大三年级全体学生开设《应用创造学》课程,结合大量翔实丰富的案例,讲解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原理。以学院为挂靠单位的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大学生智造协会、3D创新设计协会等科技类社团均有具备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经验的专业导师作为强有力的“后援团”和“智囊团”,为学科竞赛、团队建设、人员分工、资金筹集等方面出谋划策、精心指导,避免了创新创业实践的“各自为政”、“低层次重复”和“青黄不接”等难题,为创新创业教育“薪火相传”的延续性与“质的飞跃”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四)构建“闭环效应”,从完善制度抓起。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和《安徽理工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细则》等文件精神,机械工程学院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学科竞赛作品制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考核办法》、《关于成立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机械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修订)》、《机械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让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与传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激励广大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中来。

(五)关注“重复定律”,从不断实践抓起。“重复定律”又被称为“实践定律”,与“一万小时定律”有点类似。通过不断实践,更确切地说,是进行“刻意的”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脱离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等项目申报,2015年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项目62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项目119项,立项数量位居全校第一。针对不同年级同学,分层次引导学生参加不同难度比赛,同时也积极承办各类专业赛事,2015年以来,牵头组织、承办了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工业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项校级学科竞赛21次。在比赛和项目申报前夕,利用班级QQ群、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比赛信息,通过召开班会、邀请历届获奖选手和导师参加培训动员会等方式,分享比赛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成立科技创新团队190余组,直接参与的各专业、年级学生数近1000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约4620人次。

当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难点,诸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执行过程中,一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立项后开展的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三后开始准备考研,高年级创新创业实践的参与度下降。与此同时,指导老师积极性尚待进一步加强,存在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市场转化率不高、创业实践开展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加强研究和解决。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毕业生学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福建工程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福建工程学院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福建工程学院
学院掠影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