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2020-07-12 08:52胡文红兰蔚
消费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政治

胡文红 兰蔚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主抓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度重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和精神意义之下,以文化自信视域为基础,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意义重大。

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教育

(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们根据一年中的天象、气候、物候、农事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的一种补充历法,针对于农耕和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2016年成功申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二十四节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

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起到主要的文化载体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依然存在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淡薄、认知不全以及无法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的深刻内涵等问题。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落实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刻不容缓。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自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潮。以此为媒介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者的相互补充在宏观方面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微观方面培养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起到了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文通过针对于武汉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专科不同专业的近百名大学生开展“关于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随机问卷调研和分层抽样的形式进行人物访谈等活动,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等实践方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现实困境如下:

(一)教育对象层面: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掌握薄弱,文化认同度有待提高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高,且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十分有必要,占比为85.12% 以上。但是,依然存在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精通了解传统文化的仅占 1.49%左右,一般了解的占 75%,较少了解的占21%,而几乎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学生占比为1.79%。而对于“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分别为:完全了解的占 4.76%,了解部分的占 31.25%,较少了解的为54.17%,基本不知道的占9.82%,基本上在一定层面反映出: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意识单薄,接受度较低,文化认同度有待提高。

(二)教育主体层面: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内容单一,教育实践力度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教育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素质等等,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主体性不明确和载体单一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较为单一,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无法真正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高职院校为例,主要设置科目多为保分数、创就业、重技能,重知识等目的,仅有很少一部分学校有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选修课程,且在很少一部分课程中也依然存在晦涩难懂、难以吃透、教学方式不灵活等等问题,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内容单一,教育实践力度低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阻碍。

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宏观层面代表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微观层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包容性,具有重要的综合育人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的视阈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多元性的一种体现。如何更好的将二者相互融合,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文育人,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和政治性的不平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也引起各大学者的高度关注。

(一)把握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契机,开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应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滋养师生心灵,发挥高校文化育人、文化创新的新功能和作用;因时制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基础,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方式,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以二十四节气为契机,通过德育、体育、美育的相互协调,融合德育、绘画和韵律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实践教育活动的实用性。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隶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奠祖先的重大节日。高校的辅导员会以此节日为契机,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以祭奠革命先烈,以此让学生铭记先列的伟大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锻炼学生不忘祖和懂感恩等革命精神。这种典型的案例,不仅在思想层面给学生带来冲击,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弘扬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情商。

(二)以互联网为媒介,开拓多元化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既是文化传承的接收地,同样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引领。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的融合,高校应该以网络新媒体为契机,结合网络平台,相关的爱国视屏和动漫、图画等方式,更加形象和生动的洗涤学生的思想,将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子,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和开拓多元化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例如: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浪子借寒衣》等故事为指引,通过座谈会和故事会的形式,发散学生思维,领略传统文化的美丽,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改变对外来文化的推崇心理,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二十四个节气,以人为例,展示出不同阶段不同的人生状态,高校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和斗志的精神,迈向人生的全新阶段,只要不断努力,就能突破新的局限。将此类的文字上传至教育平台,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改革高校教学课程设置,完善高校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积极落实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价值观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典型案例,高校展开相关的课程学习,针对于高校大学生淡化传统文化理念和定义等现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和美食等等,深入根植文化理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作为引导,另一方面,从高校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逐渐导向为人生各种哲理,激发学生的做人,做事和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及准确度,学会进行人生思考和未来的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文育人,优化校风学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政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