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对三大产业企业规模的影响研究

2020-07-12 08:52何超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变动规模

何超 中国人民大学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展望

(一)研究目的

企业的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企业规模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宏观经济环境的周期性变动对不同产业企业规模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可能存在差别,本文结合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及企业规模的制约因素,为探究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否对不同产业类型企业的规模具有不同影响提供思路。

(二)研究意义

探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对企业而言,研究结论的得出可以帮助企业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合理认识企业规模变化的原因;对政府机关而言,发现经济周期变动对企业规模的影响规律后有利于决策机构分析经济周期的后果,在相应阶段对不同产业制定相应政策,维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投资者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帮助相关投资机构及人员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

(三)研究展望

1.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宏观经济的波动,但并不能直观的描述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征,也不足以刻画经济周期波动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后续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应引入其他虚拟变量。

2.微观企业通常是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因此在考虑时应增加对时滞的考虑。

3.随着企业边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再对企业边界的界定可进一步划分为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细化研究。

二、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规模问题,自古典经济学诞生起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代表理论可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交换倾向引起分工,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新古典经济学派假设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范围是受技术因素的主导,当产品的边界成本等于边界收益时,企业所确定的生产规模是最佳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分析的角度包括人、交易相关因素、交易的市场背景。结合理性人模型和行为金融模型,以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及交易本身的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分析交易的性质,研究出企业边界的确定准则[2]。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

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传统解释、借贷解释以及供给机制三种解释,以下结合各理论对本文研究主题进行理论分析[3]。

1.传统解释主要认为经济波动借助利率与汇率两种方式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①利率传导机制主要是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利率增加,通过投资较难获得高于利率的报酬率,企业会减少投资活动,资产规模也会相应缩小。②汇率传导机制认为,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就会上升。对于浮动汇率制而言,会导致本币升值,进而出口下降。由于本币购买力增强,进口商品增加,出口商品减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2.供给机制认为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边际成本变化作用于存货[4]。根据微观经济理论,企业具有相同周期的边际成本:经济扩张阶段高,经济收缩阶段低。这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发生了改变。扩张时,劳动力其成本增加,边际利润低,这些成本大多数是加班津贴。然而产品的边际利润却与经济周期变化正好相背,边际利润降低时,企业于会更加积极营销,大量出货减少存货,提高了投资效率[5]。

3.借贷观点认为宏观经济波动会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传导至企业。①资产负债表渠道对企业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由于利率提高导致企业资产价格下跌。公司估值下降,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降低,从而避免投资;间接影响为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减少消费,导致企业收入减少,但由于生产存在固定成本,两者叠加后企业利润下降,规模相应减小。②银行贷款渠道主要观点为: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贷款数量会影响企业的运营与扩张。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减少时,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运营效率将出现较大程度地下降[6]。

由于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经济周期对企业规模的影响时应对具体产业进行分别研究。就传统观点而言,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对企业存在普遍影响,无论何种产业类型的企业都会受到利率、汇率波动的影响,此因素与产业相关性较小,因此在分析经济周期对不同产业企业规模的作用机理时不考虑利率汇率因素。就供给机制而言,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价格普遍低廉,供给机制在分析经济周期对我国企业规模的影响时存在一定局限,本文理论分析中亦不予考虑。就借贷观点而言,银行贷款渠道理论可用于研究经济周期对不同银企关系下企业规模的影响,与产业关系较小;资产负债表渠道的间接影响引入消费者需求这一中间机制,经济周期通过改变消费者收入水平,作用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三大产业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继而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这是经济周期对不同产业企业规模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收入水平下降,对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企业产量减少,规模发生变化。需求的收入弹性度量产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因此不同产业企业规模的变动随经济周期变动的程度可能不尽相同。

(二)三大产业的不同特点

由于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同,各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不同,经济周期风险对各个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三大产业中的不同特点分析如下:

1.第一产业,是指无须深加工就可直接供最终消费者使用产品或原料的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产品需求稳定,除非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年度间波动幅度一般比较有限。

2.第二产业,是指以第一产业的产品或本产业生产的半成品为基础原料,并加工至产成品的产业部门。第二产业中的能源行业与基础原材料产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周期繁荣时,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销售增加,前景乐观,企业有较强的投资冲动,企业规模相应扩大;经济周期衰退时,绝大多数企业收入下降,扩张乏力,企业投资意愿较弱。此外,第二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大,在经济危机中企业易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继而扩展至其上下游企业[7]。

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其中传播文化类企业与社会服务类企业(依据国泰安CSMAR数据库对行业的划分)较具代表性,经济衰退时人们会适当增加文化娱乐消费以满足心理需求、发泄不良情绪,由此分析传播文化类企业规模理论上与经济周期呈反向变动。消费者对社会服务类企业的服务需求相对稳定,故经济周期对社会服务类企业的规模影响不大。基于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及三大产业企业的不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对第一产业企业的规模影响不显著,与第二产业企业的规模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中传播文化类企业的规模负相关,对第三产业中社会服务类企业的规模影响不显著。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变动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经济周期调整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规模之殇
变动的是心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