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全面预算为例

2020-07-12 13:17李亚芳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李亚芳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从多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存在的缺陷分别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的过程中。下面分别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的现状和问题

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是预算对单位内各个业务的发生进行计划的职能体现。因此,预算编制应该是一项科学、规范、精细、严肃的工作。但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对预算的合理认识

第一,受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认识有一定偏差。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没有必要进行预算。从一方面来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的根本目的是限制消费,在预算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在领导不支持预算的背景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构简单,预算编制过程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使得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这进一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进度缓慢,同时也引起了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困难,降低了预算的可靠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预算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有的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顾单位的预算整体目标,编制出来的预算受人为的影响较大,预算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法制预算的观念也是比较淡薄的。一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财经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引起会计核算信息不真实,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无法使用真实有效的数据,编制出的预算自然缺乏说服力;二来现阶段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违反与预算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明确的概念,宁愿违反相关财经法规也不愿违背领导的意愿,严重缺乏预算法治意识,编制出的预算自然不尽合理。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的起点和核心,科学可靠的预算编制对于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尽科学合理。第一,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法”在我国已经提出多年,但由于编制较为复杂,且受人为因素较多,相关工作无法保证,许多单位依然采用原有的基数增长模式编制预算,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单位实际差距较大,造成预算的不断追加和调整的现象,制约了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预算编制时间有限,没有给预算充足的编制时间。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不到一个月。一方面较短的预算编制时间不利于调动相关部门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影响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不利于预算编制人员详细了解本单位的资金状况,影响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同时也不利于对预算编制的相关项目进行考察和论证,降低了预算的可靠性。第三,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很强,没有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机构较为简单,也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体系,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不利于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从编制预算的数据来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编制预算所需要的数据时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仅仅以历史数据为依据,缺少对未来情况的考虑,导致预算的可行性较差。此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预算编制所需数据的过程中粗枝大叶,故意隐匿预算资金具体使用项目及具体金额,以便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自主调配资金。这些做法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流向的不明确,既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同时也给预算监督带来了困难。此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表中的项目申请较为随意,项目申请中的项目多而杂,重复的项目也较多,同样不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降低了预算的可靠性。

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细致,没有真正进行全面预算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全面。相关规定表明各单位收支以及之前年度的各项结余都应全面体现在预算编制中,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切实落实好这一点。如为了避免将结余资金列入第二年的预算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便会采用往来款项来转移结余资金。这样编制出的预算更多体现了本年的资金需求状况而忽略了上一年的结余,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完善,不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二,预算编制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预算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进行岗位的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汇总成年度预算计划。全面预算是要求工作人员全员参与的,然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一方面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这便导致了编制预算的基础资料不够全面,最终编制的预算自然也不够全面细致。另一方面缺少员工的参与度也阻碍了全面预算工作的推行。

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从基础的会计人员来看,我国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大多数基础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且其业务素质较低。这便导致了预算编制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可信度较差,不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二,从进行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来看,许多从事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技能不足,且对预算法的相关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编制出的预算很难让人满意。

(二)预算执行的现状和问题

预算的有效执行是将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有效落实的过程。预算执行结果可以为预算编制提供反馈信息,通过预算执行实际结果与编制的预算的对比可以发现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对实际结果进行评价,进而发挥预算的控制职能,改进单位实际的不足。不可否认预算编制的缺陷会导致预算执行上的问题,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环节本身也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

1.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一方面,受对预算的认识程度不足的影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有的单位的预算编制只是走过程,编制的内容只有大致框架,并不精确详细。这降低了预算的约束性,给了预算随意执行的机会。另一方面,有的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做得较好,但预算执行时比较随意,并没有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现行的财政收支将财政部门预算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专项公用经费+事业支出+建设支出)。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照已经编制好的预算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混用,项目之间的支出也经常混用,导致预算编制成了无意义的工作。

2.预算执行缺乏效力

预算执行缺乏效力主要表现为不按照编制好的预算的内容列支项目支出,多支或者项目之间随意进行资金调配,造成实际预算列支项目和金额与预算编制的内容不相符合。预算执行缺乏效力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第一,预算编制过程缺乏可靠性为预算执行过程留下了隐患。预算人员没有花费充足的时间去调查和论证预算的可行性,预算编制过程中各个项目的指标并没有得到考证,从根源上便为预算的执行留下了隐患。第二,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是预算执行的进度较慢,与预算编制的进度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种现象主要是由预算管理程序不合理造成的。例如:一项设备采购,要经过申请采购方式、论证标书、公开招标、合同备案、设备验收、最终到付款的过程,招标期限较长,程序较为复杂。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好预算协调工作,造成长期工作积压,进而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与实际差距较大,给预算执行带来了困难。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严重缺失,预算执行过程得不到有效审核,预算执行过程与预算编制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进而引起预算执行的效力大打折扣。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报多用、少报补报以及挪用预算等不合理行为,这种行为忽视了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

(三)预算考核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发挥离不开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将绩效评价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不断推进,但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自身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其他追求经济效益的单位不同,不需要进行绩效评价。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第二,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制定明确的预算绩效考核目标。缺乏绩效考核目标将导致绩效评价过程没有依据,绩效考核工作自然无法有效进行。第三,绩效评价的考核指标不科学。虽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基本上体现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的要求,但其考核指标没有充分体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的目标。第四,绩效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信息技术在绩效管理中少有应用。这种情况下反映绩效管理的资料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便无法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以预算为切入点,提高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单位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管理的现状,应该以完善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一)学习和宣传预算法,树立预算法治意识

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组织单位的财务人员学习好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预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对于我国新预算法的深入推行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深刻理解新预算法的精神,确切把握新预算法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一方面应该全面理解、认真学习新预算法,准确把握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改进要求。另一方面,为了尽快适应新预算法的改进,相关财务人员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积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确保及时掌握先进的预算编制及管理方法,为落实新预算法的先进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人员在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和先进业务知识的基础上需进行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财务人员应该将新预算法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准则,合理地确立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确立预算编制基数,如实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数据进行填报。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预算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不同,预算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的同时将统一与灵活性相结合。

2.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相互配合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宣传使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单位领导应对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及时调整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杜绝一人多岗或者权力集中的现象。另一方面应该使单位全体员工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转变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的思想,争取使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加预算,配合预算工作,从而培养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全面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深入推行。

3.增强预算法治观念,强化预算的约束性和强制性。我国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是我国财税体系的基本法,各级政府在制定财务计划、开展经济活动时都必须以预算法为基本准则。预算则是全国以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具有严格的强制性,是不能随意调整和变更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新预算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提倡法治预算的观念,强调将新预算法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应该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忽视预算的风险和危害,了解各种手段骗取国家财政预算资金、违反预算法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依法办事,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法落到实处

1.采用零基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新预算法中提出的零基预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的预算较为客观实际。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采用零基预算法,不能只将往年的情况作为依据,需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前应该进行仔细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单位未来年度的业务发展状况,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单位未来年度的规划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从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结合当年财政资金的状况,核定预算支出额度的大小,并明确每项资金的具体用途,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2.编制滚动预算,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按照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滚动预算,杜绝实行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时预算编制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行为,实现中长期的预算平衡。在预算编制的实际工作中,具体应做到:第一,制定中长期的财务目标;第二,做好未来年度相关项目的调研以及论证工作;第三,科学编报单位中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以深圳绿地管养为例,其制定的初期目标是达到一定的绿地覆盖率,中期目标是绿地分级管养,最终目标是努力打造绿地精品区和特色公园。在绿地管养过程中很好地制定了中长期财务目标,随着绿地管养标准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保障力度需要逐渐加大,预算支出也逐渐增加。负责绿地管养的预算单位通过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将城市绿化所需要的财政资金的上升趋势准确表示出来。财政部门根据三年滚动预算安排财政支出保障了预算的跨年度平衡。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保障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和公共事业的长期发展。

3.给预算编制工作充足的时间。预算编制是一项严谨的工作,编制预算时必须充分结合单位的实际业务状况,合理安排编制预算的时间。预算编制本身工作量较大,一方面要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其与整个行业的对比、结合过去情况对未来进行预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等因素;另一方面新预算法提倡的零基预算法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了预算科学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预算编制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必须给预算编制工作分配充足的时间。此外,在预算编制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做到预算早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上报时间一般在10月份,单位内部预算却一般在11月份开始编制,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紊乱。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调整其内部预算编制时间,使其内部预算编制早于预算上报财务部门的时间,以保证预算的科学有效性。

4.做好预算及相关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为做好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实行流程化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在全面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保障预算编制初始信息的准确性,提高预算可靠性。

5.推行编制全面预算,强调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行全面预算时一方面应强调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将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中进行统一单位的预算编制,总结组织中所有部门的未来年度业务规划活动来编制较为完善的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得设置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应该由本部门自身提供编制预算需要的详细数据,分别编制好各个部门的预算后,再将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整合。整合后的预算应该能够对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进行整体预测。

(三)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只有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预算顺利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监督和进行预算调节的权力。财务部门一方面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细节以及各个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最新情况。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当对调查得到的其他部门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各个部门在保障自身发展运行良好的同时使预算执行过程朝着单位既定的目标前进。当预算的执行情况与设定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时,要及时调整预算执行方案。

2.强化预算责任,规范预算执行。一方面,预算执行过程应严格按照已经编制好的预算进行,不得随意调用资金,同时各项支出要严格控制在预算的支出额度之内。预算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应落实到项,避免在其他支出中出现超预算的现象;项目支出中的各个支出应落实到账,避免多申报少支出的现象。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预算的类型和内容将预算分为几个部分,将其分给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需要按时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预算执行结果与编制的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时,责令相关部门的同时还应追究预算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责任的落实和追究,可以有效避免谎报预算、随意分配资金等现象。

3.推行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预算执行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分析,迅速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错,实现预算执行相关信息的快速反馈,有力地降低了财务和预算风险,有利于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1.认真做好预算执行后的评价。在当年预算执行完之后,单位应立即组织开展本单位内的自我评价,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应配合单位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缺陷,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探索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良好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提供合理的反馈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当包括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分析、考核绩效评价等几个方面。在考核过程中应当坚持动态考核和全面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考核,及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与预算目标相一致,同时应及时调整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另一方面,进行预算绩效考核时应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利用多种财务指标全面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动态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可以促进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考核结束后,还应将考核结果及时对外公开以便接受公众的监督,保障考核过程客观公正。

3.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规范预算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切实做好奖惩问责,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做的不好或不予配合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问责,同样对于预算管理做的较好的部门应当予以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数据是预算编制过程的基础数据,加强预算管理应该从两方面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做到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得从事相关会计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会计法》以及相关财经政策法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定时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第二,在会计人员执业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会计执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应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避免发生不正当行为。

2.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一方面,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做假账、私设小金库等案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选用德才兼备的财务人员从事相关财务工作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单位可以开展先进财务工作方法的培训以及专业知识的竞赛,使财务人员在竞争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此外,单位还应该开展法律和道德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提高预算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预算的可靠性,使人民和社会信任预算。

三、全面预算的适用性分析

(一)适用性

全面预算总结了组织内所有部门的计划活动情况,是对中长期计划的第一年进行的更广泛、更详细的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战略目标而对未来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的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的一系列的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源于20世纪初,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国外企业中的一种管理惯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开始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中推行起来。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自2002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不断提高其预算管理水平,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在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目标、保障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电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有效地支撑了企业的转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是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单位的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被加以巩固并量化,促使预算朝着战略目标的方向进行;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实现了对预算的有效监控,一方面能够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与战略目标不符合的地方,帮助企业动态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二是可以有效管理经营风险。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制定计划并进行决策的过程。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单位下一年度的业务经营状况,有助于单位领导者通过预算编制的业务内容确定可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下一年度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被揭露出来。这有助于单位的高层领导者及时发现单位未来年度的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规避措施,从而减轻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三是实现信息高效沟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编制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得到了充分的传递和沟通。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有效的信息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四是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收入提升和成本节约。全面预算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通过全员参与配合一定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单位的经营成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联系可以培养员工勤俭节约的意识,节约单位成本,促进收入提升。

(二)局限性

尽管推行全面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全面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单位中有的部门对预算不重视甚至抵触。单位中部分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不太了解,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这便导致了全面预算的群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二是基础数据不统一。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口径,各个部门均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来执行预算,理解和技术上的偏差便造成了各个部门编制的预算口径不统一,基础数据不一致,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不利于全面预算的推行。三是有的单位的预算约束了业务进行和发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算实际执行结果偏离了编制好的预算,有的单位拘泥于预算导致原定的计划无法实施。如A工厂的某机器需要维修,由于预算对设备的状态估计不足,做了20万元的预算,但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发现维修需要30万元。按照预算A工厂无法进行全面的维修,其为了按照原有的预算执行可能会采取放弃维修或者对机器进行部分维修,使维修的结果大打折扣。这种行为极大限制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预算考核和预算执行的过程脱节。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制定后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调整,上级和其下属没有在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末对预算进行考核。预算执行过程没有和预算考核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导致年终考核的时候发现许多预算都不再适用,预算考核反而起了负面影响。

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中运用的局限性,在单位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全预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充分体现预算和考核的严肃性,实现业务部门的重视和全员参与;第二,统一预算基础数据口径,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有项目进行统一命名和统一定义;第三,将灵活性运用于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增加预算调整机制,给预算调整的机会,避免预算束缚和制约业务发展;第四,在预算编制工作结束后对编制的预算进行密切的跟踪和调整,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保障预算的顺利执行。

四、研究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执行国家预算的重要和基础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和优化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深化的财政改革的需要。

在改善内部财务管理现状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科学有效的预算决定力度,建立完善预算相关制度机制;做好单位业务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科学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预算执行后的评价及完善;在单位中切实做好奖惩机制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认识预算的重要性。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厉行节约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预算法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