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13 09:13孟媛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

孟媛

摘要:整本书阅读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同单篇教学同日而语。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中利用单篇教学的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书中的一个点入手,进行整本书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整本书教学策略、由点到面、方法指导。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说法提出后,全国各地响应课标要求,掀起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讨论热潮。的确,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从而引起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全新认识。

问题是,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容量中,完成整本书的教学任务。这存在以下困难:

首先,整本书的阅读文字量远远大于单篇教学。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完成单篇教学的任务,可以将类似于朱自清的《背影》这样的文章细细品味鉴赏,帮助他们建立阅读的路径。而整本书阅读显然不存在这样的路径。我们无法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完成阅读教学,无法如同单篇教学一般“手把手”教学生怎么读。

其次,整本书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阅读的角度也不限于一种。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在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多种不同的阅读切入口:润叶与少安的爱情、田晓霞与少平的爱情、田晓霞之死、贺秀莲与少安的关系、少平与少安的感情、少平与少安的对比、李向前与田润叶的关系变化等等。从任何一个角度去阅读,都会有耐人寻味的收获。而单篇教学情况则不同。虽然单篇教学也承载了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教学任务,但并不会在如此庞杂的材料中跋涉。

再次,根据阅读规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最初是处于一种消遣性阅读的状态中。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在浏览书中的信息,而并不是一边浏览、一边整合信息、分析材料。因此,在整本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即如何帮助学生从消遣性阅读的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文学鉴赏的状态里。这需要方法的指导。

综上,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克服以上困难,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呈现指导的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整本书教学策略探究

正因为存在以上困难,我们不得不区分整本书教学与单篇教学。不能按照单篇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整本书的教学任务。一般说来,按照阅读进度,整本书教学的课程分为以下几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成果展示课。导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做书中的内容推介,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简单介绍一些阅读角度,但不能过细,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成果展示课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侧重于整本书阅读结束后的一些成果的呈现;而阅读推进课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课型。在上阅读推进课时,学生对书中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已经完整地阅读过一遍。这时候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书中更丰富的内容,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禁锢,启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下面以阅读推进课为例,讨论阅读教学中的基本策略——抓住书中核心内容,从点到面,呈辐射状展开问题的探究。

例如,在高中必读书目《论语》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研究《论语》中的“仁”。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仁”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从“仁”入手,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和体会儒家文化。同时,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仁”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只是理解的深浅有待提高而已。问题在于,如何从“仁”入手去把握整本书。问题的选定很容易,但如何从一个问题辐射展开,从而教给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才是问题的关键。从一个小小的切口进入整本书阅读,可以打开一个大大的阅读世界。

再以我另一个初中学段的教学案例为例:

對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骆驼祥子》这本书的情节不难理解。它讲述了一个勤奋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奋斗的车夫如何堕落成为一个自私的、不幸的、苟延残喘的社会病儿。学生读过整本书后,整体故事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祥子堕落的原因。在学生初读之后,我将这节阅读推进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聚焦在分析祥子堕落的原因。但在进行这一主要环节之前,仍需设置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把握祥子的人生经历。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画小传、分享手抄报、梳理祥子经历、探究祥子变化、探究悲剧原因这几个环节。其实,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整体上仍然是由故事情节到人物分析,再到主题探究这样的思路。但是,在设计的环节上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展开教学的。而是从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初体验入手,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的阅读规律。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首先会关注到故事情节,进而会产生对“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而后才会上升到对他悲剧原因的探索以及主题的探究。这一思路刚好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就没有必要再另辟蹊径去追求新颖的阅读角度,打破学生的认知方式了。而这种教学思路也是从点到面的——像“祥子”这样的车夫不止一人,他是千千万万个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能坚守初心的人物代表。由此再次帮助学生去加深理解社会原因对人的影响,理解“祥子”形象的典型性,以便阅读其他相似的文学作品。

然而,由于整本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更多更复杂的情况。从点到面的指导也要根据实际指导阅读的书目进行调整。这种指导方法也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策略,它只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条或许可行的道路。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或许没有唯一的路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引人入胜的前景,我们共同期待着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的喜悦及收获。

参考文献:

1.蒋雁鸣.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6

2.吴欣歆.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8

3.詹丹.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2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
骨干教师指导语文阅读教学
识字教学应重视方法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天堂”
谈高中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反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