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他一把

2020-07-13 09:06万丽
读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

万丽

摘 要:我一直以为这世上的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前者教出的学生站在顶峰,然后逐渐滑落到谷底。而后者则是在优秀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低处起步,一步步踏实向前,最后永攀高峰。我认为“强迫”教育,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从“不得不”到“乐意”,使学生更迅速成长。

关键词:推他一把;“强迫”教育;自下而上

四月的校园,桃花灼灼,闪耀着过往师生的眼;银杏叶,透着新绿,惬意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就连那不起眼的小草,此刻微风拂过,也扬起高傲的头颅。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立刻回到了教室。班里顿时喧喧攘攘,连外面的阳光都忍不住掀开帘子,一探究竟。

我走进班里。许是,感染学生的青春气息,或是,被温柔的春光治愈,我心情大好,大笔一挥,在黑板上写下一首《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对朱熹这首诗耳熟能详。我刚提笔写完题目,就听见有人在背诵。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咱们请一位同学朗诵。李飞翔,你来吧!”写罢,我回头说道。

看见他慢吞吞地站起来,我说:“不许说‘老师,你扣分吧!”李飞翔同学,品学兼优,但是性格不够活泼,课堂不主动。很多次我提问他,或许因为害羞,或许担心说不好,他总是羞怯地说:“老师,你扣分吧!”所以这次我率先发话,斩断了他的退路,他没有办法,只好鼓足勇气朗读,声音很小,听不太真切。

我鼓励他:“李飞翔同学,再大点声,没关系的,你读得很好。”此刻我热切的眼神,让他感到了压力。他更窘迫了,不安地抠着手,张口欲试,可能又害怕表现不好,一米八的大男孩,就那样尴尬地杵在那里。见况,我问道:“是不是不想读?”他点了点头。我让他坐下。我心底清楚,教育永远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时间突破自我。

我拍了拍身旁的孙山,“好,你来读!”我满怀希望看着他。可是他的声音细若游丝,有气无力。我忍不住提高分贝:“能不能大点声?”“老师,我不想读了。”他没有一丝迟疑,很干脆地回答,甚至还带有一丝挑衅的语气。一股怒火燃烧,正想好好教育他一番,但转念一想对待学生怎能不一视同仁?我让他也坐下来,准备课后谈谈。

下课后在办公室里,正巧碰到了他们的班主任,便忍不住和她说起了刚才的事情,毕竟身为班主任,她掌握的情况更详细,我希望在了解李飞翔和孙山的情况下与他们好好交谈一番。

放学后,我问李飞翔:“为什么不勇敢点?”他说:“老师,我读不好。”孙山点头说:“我也是。”我笑了笑说:“你第一遍朗读挺好的,抑扬顿挫,声音再大一点,效果会更好。”李同学不好意思得挠挠头:“老师,其实昨天我自己还在家练习来着。”我惊喜得说:“怪不得感情十分充沛,原来私下做好了功课,那你为什么不能大声一点呢?”他回答说:“我就是感觉怪不好意思的,怕大家笑话我。”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男孩子应该更勇敢一点,老师认为一点也不丢人,反而觉得朗读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他笑了笑。接着我问孙同学,“那你又为什么不想读?”“我就是觉得尴尬,谁说话那么阴阳怪气的。”他低头说。“这可不是什么阴阳怪气的,你看看我们班××朗读多有感情,你每次听不也是觉得非常有感染力。”“可我还是担心万一读错了,多遭人笑话,我害怕。”“我刚听你们班主任说了,元旦晚会你还独唱来着,这可不是缺乏勇气的表现呐!老师朗读行,却五音不全,我觉得你不仅唱歌好,朗读也不错,比我略高一筹,怎么给你个舞台展示,还不敢亮出来呢?”我注视着他。他的眼睛闪过一丝欣喜:“老师,那我下次试试。”我满意得点点头。

“老师也不是一次就学会了朗读,我上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也经常叫我起来读课文,第一次公开朗读课文的时候,读错了几个字,还隐约听到班里的笑声,我很尴尬,接下来读得磕磕绊绊,从那次我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公开朗读了。有次上课被老师点名再一次朗读,我因为太害怕,迟迟没有站起来,当时我觉得老师根本是在强迫我做一件我讨厌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我来读,班里不是有很多同学吗?她一遍遍鼓励,最终我完成了朗读,她点评说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次之后,我发现我的胆子开始大了起来,我从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直到现在我开始教你们朗读,老师觉得如果当初我的老师不逼我一把,我不会知道自己还有这方面的能力。”最后,李飞翔和孙山同学向我保证,下次一定完成任务。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天,我在评讲学生作文《我身边的雷锋》。我把作文存在的问题概括、总结、出示,开始具体分析个人存在的问题。我随机点名,大家都不怯场,被点到的同学立刻站起来,说了自己作文出现的问题,并尝试修改,站起来的学生说得很流畅,坐着的同学听得极为认真。

我印象中李飞翔的构思挺不错,想给他一次展示的机会,于是点了他的名字,请他给大家读读自己的文章。他似乎又想拒绝我,但是稍做停顿以后,他鼓起勇气,深深地吸了口气,昂起头,很认真地朗读起来。起初,有些磕磕绊绊,但逐渐变得平顺起来,渐入佳境。在这种自信的状态下,他的声音也洪亮起来。最后,他在一声重音里结束了自己的朗读。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吐了吐舌头,笑眯眯地坐下了。我又回头看了看,发现孙山同学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我感到十分欣慰,他们比我想象中进步得还要快。

我一直以为这世上的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前者教出的学生站在顶峰,然后逐渐滑落到谷底。而后者则是在优秀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低处起步,一步步踏实向前,最后永攀高峰。我认为“强迫”教育,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方式,从“不得不”到“乐意”,使學生更迅速成长。

其实教育学生如同培育一棵树苗,在他横生枝节时帮助他修剪;在他缺乏勇气时,给予他力量,从背后推他一把。教师就是要做学生背后的大手,必要时推他一把,不但能帮助他们起跳,更帮助他们平稳落地,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显岩.促进“情意目标”达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8(12):44-48.

[2]蒋会.传播自信、乐观,助力学生成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265(4):120-121.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