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成就学生未来梦想

2020-07-14 09:57孙望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璞玉班主任过程

孙望安

故事特点

观察比较细腻,发现比较及时,措施具渐进性。

老师宣布上课,而应文敏却“趴在课桌上”,老师怀疑他可能生病,简单询问但没有在课堂上追根寻源一查到底,而是选择作冷处理,留置课后进一步观察,避免了在课堂上引发正面冲突或激化矛盾,也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应文敏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个子高挑的外表以及精心打理的头发让老师意识到该生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初步判断该生可能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家伙,这才对该生产生足够的重视,并萌生伺机开展工作的想法。其中包括找到家长进一步了解到他的“演员梦”与“播音主持兴趣”。

从“偷偷观察应文敏”,发现他“正饶有兴趣地听着”“一改往昔冷漠傲慢的神态,反倒露出一丝因为害羞而憨厚的笑容”“我真真切切看到,在他微笑着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从而逐步发现、了解该生心灵深处所思所想,相继给予机会和正面肯定。

同时,我们也能感觉到,在肯定之时班主任也为应文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你读得真不错,是一块有待打磨的璞玉。相信经过打磨,你一定可以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璞玉”要经过痛苦的“打磨”,才能产生“光芒”。“璞玉”是现实中的应文敏的定位,“打磨”是应文敏成长必经的过程与“痛苦”,“光芒”是应文敏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老师当堂寥寥数语不仅让应文敏一个人受到了鼓励,同时也让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各自想要努力的方向。

主题对象明确,内容相对集中,描述客观真实。

一篇千余字的短小教育故事,选用了第一次上课,与其家长交流以及课堂上互动等多个场景。它生动再现了应文敏进入高中后不久在文化基础课程学习以及未来升学目标等方面表现出的迷茫等问题,集中描述了在老师引导帮助下应文敏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的过程,直接聚焦在应文敏的“演员梦”和“播音主持兴趣”等方面及其未来发展的潜能。聚焦一个主题、反映一个主角有效地避免了讲述教育故事中比较常见的内容杂乱、问题宽泛不聚焦等问题。

故事在描写应文敏的行为、表情的同时,也描述了老师自己的认识以及思想变化过程。例如“偷偷观察应文敏”“我的心咯噔一下”“我也暂时松了一口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无计可施”“我想,时机到了”“我压抑着心中的兴奋”等。这些真实的描述比较客观地记录了老师作出的“反应”,产生的“想法”,经历的“过程”。它不仅代表了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老师的“心境”“情绪”“境界”“方法”,为事后梳理与反思做好了铺垫。

有待商榷

分析不够充分,“病因”诊断含糊。

也许是限于篇幅,该文以陈述事实和介绍转化过程为主,基本上没有深入的分析。在对应文敏“病因”分析诊断方面,有两点留给读者比较深的印象:一是标题“冷酷”,二是其父介绍的“演员梦”。似乎导致应文敏的多种不良表现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引发的,甚至还可能误导读者,应文敏是因为有“演员梦”才表现得“冷酷”。但是,细读起来不难看出,如标题所示“冷酷”是“伪装”,那么被“冷酷”所“伪装”的究竟是什么呢?

老师若能从根本上分析应文敏“冷酷”的原因,则更有利于对症下药。根据故事中的有关描述,例如应文敏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积极性不高等,我们可以猜测其中缘由可能是多方面的。

缺乏信心。应文敏不缺“梦想”,且与其梦想相连的是他具有一定的特长和天赋,但能否梦想成真,应文敏心中没底。认识迷茫。对自己在高中阶段该做的事没有想明白,对前行的路径不清楚,对高考的结果不敢去设想。故事中的部分描述“在后面的学习中,应文敏消极、懒散、落后,终日无所事事,消磨时间”等,这通常是一种迷茫的表象。厌学情绪。这是在故事中挑明了的一个问题。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需要老师更细致地分析,从而判断其厌学问题的严重程度。不然,他“饶有兴趣地听着”就纯属“例外”情况。毅力不足。虽有理想、有天赋、有基础,但是害怕吃苦,或不愿意吃苦。明知努力、勤奋、付出的重要性,但不能持之以恒。自愧自卑。因文化课成绩比较差,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假扮“冷酷”,遮盖心灵深处的自卑等。

个别沟通缺失,判断显得主观。

基于观察和与其父亲的交流,老师做出了一些判断,逐步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是,由于对其“病因”诊断不明确,对于应文敏发生的转变究竟能持续多久,很难做出判断。在观察以及转化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就“伪装”问题直接与该生交流沟通(也许有过交流沟通,但是没有在故事中反映出来),因此老师很难知道应文敏究竟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要“冷酷”。如能抓住应文敏“饶有兴趣地听着”的这个时机,与之深入交流,不仅能在工作上多一个“环节”和机会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更能通过深入地沟通对其“病因”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背景有待清晰,理念可再提炼。

故事以“新学期第一天”开头,但读者很难理解是高一新生秋季开学第一天,还是其他情境。从后面介绍的文字“我这才注意到,这是一个像从漫画中走出来的大男孩,眉清目秀……”看,应该是高一新生的第一次课。若发现学生在班主任第一节课上就能趴在课桌上,那么故事中提到的深入交谈,或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或提前展开。但是,另有一处提到“我们班是传媒班”,班主任对该生的“梦想”“相貌”等就不会有文中所描述的“我这才注意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父亲当面告诉我”等,因为这都应该是预料之中或班主任该了如指掌的内容。

故事的题目“用肯定卸下冷酷的伪装”告诉读者,转化应文敏的主要方法是“肯定”或赞赏、激励等。但是在全文中,真正的“肯定”仅有一处。也许是考虑到文章篇幅的原因,紧接着计划使用的“肯定”“激励”等措施没能够充分描述,但仍然可以在故事结尾处直接或暗示会继续“肯定”,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建言促改

若的确是仅有的一次“肯定”促使应文敏发生了变化,则可增加一段反思,甚至在重构与呈现这个教育故事时,将自己在观察、发现、引导等过程中的感悟提炼出来,较之仅用“肯定”两个字,其作用与意义可能会大得多。深刻的感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育人能力,同时对他人而言则可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发新的思考或受到启迪。

教育故事与其他主题故事的不同之处就是它需要反映或揭示一定的教育规律、教育学原理、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只有撰写者在构思和撰写时完成了认识升华的过程,才能通过写教育故事提升自我。不然就会像在沙滩上捡拾的一颗颗珠子,若缺少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再好的宝贝也只是零散的原材料,难以成为工艺品,更不可能成为精品展示在他人的面前。

責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璞玉班主任过程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锲而不舍
夸夸我的班主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班主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