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顺势而为

2020-07-14 09:57张海青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品相顺势根雕

张海青

同学老刘的儿子亮仔终究在高考前辍学了,为了抚慰他“望子成龙”的梦想破灭后留下的心灵创伤,我周末下午去了老刘家。

在老刘那不甚宽敞的书房,早有一个人坐在那吞云吐雾。这人我在老刘家见过好几次,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根雕大师老黄,因为老刘平素也好这一口,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朋友。老黄的来意估计也和我一样,但他并没有谈亮仔辍学的事,而是在探讨老刘书桌上那架黄荆桩雕刻的雄鹰。

稍坐片刻的我顺势向老黄讨教:“你总是能雕什么就像什么,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你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恰恰相反,我不是雕什么像什么,而是像什么就雕什么。”老黃纠正说,“如果原材料像猴,我就把它雕成猴;但若原材料像虎,我就把它雕成虎,我只是做了一些顺势而为的事罢了。如果不顾原材料的原形和原貌,率性而为,想怎么雕就怎么雕,想雕什么就雕什么,那么雕出来的作品,必定是次品、残品,甚至是废品。”

老黄的寥寥数语,让我似乎悟到了根雕艺术的真谛。从根雕我想到了育人,育人和根雕,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看我若有所思地用手抚摸着老刘书桌上的那个根雕摆件,老黄接着说,“你看,这个根雕像什么?”我迟疑着说,“表面上像只振翅高飞的鹰,但仔细看又不太像。”“你说得很对,老刘确实是想把它雕成鹰,但从这个黄荆桩的品相及原形来看,它更像一只前腿凌空的羚羊。”在大师的指点下,我围绕这个貌似雄鹰的根雕细细品味,若果真能根据黄荆桩原有的自然品相,雕刻成一只在悬崖边前腿凌空的羚羊肯定会成为传神力作。

大概是猜出了我们造访的本意,老刘颇为疲倦地仰躺在沙发上说,“我就是个性太强,岂止是对这架黄荆桩根雕强势而为,对儿子的教育我也同样是强行做主呀!”

亮仔初中时是我的学生,那是一个很勤奋但智商并不出众的孩子。他打小对人文学科就很感兴趣,尤其非常喜欢文学,在我的推荐下曾有好几篇文章在青少年刊物中发表。他多次私下跟我说,进高中后一定要去念文科,那样每天就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文史学科了。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以后可以不再念物理化学等让他“脑壳痛”的学科。老刘的秉性我是知道的,所以当时也就不好过多言语。

果然,在高一选科时,老刘违背儿子本意,替他选择了理科,并振振有词地告诫儿子,只有自然科学才能兴国安邦,那些文史哲学都是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当我将亮仔的意见告诉老刘时,他仍然固执己见:“选择理科在高考后才能选报更多更好的院校,将来选择更好的职业,享受更好的人生。”

一向听话的儿子当然拗不过父亲,为了坚定儿子的信心,老刘到处托人,花重金请名师为儿子课余补课。但亮仔的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学习信心反倒严重下降,到高二上学期更是整晚整晚的失眠。进入高三后,曾经活泼好动的儿子沉默寡言了,并不时望着窗外发呆,班主任告诉老刘,亮仔估计是患忧郁症了。

我没有过多安慰,只是假装不经意地重复老黄的话,教育跟雕刻一样,讲究一切顺势而为,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老刘长长吐出一口气道,孩子现在每天什么书都不看了,只是喜欢在厨房炒菜,这样也好,说不定有一天能把菜炒到人民大会堂去呢!

那天晚上,我和老黄都留了下来,菜当然是亮仔炒的。尽管,这些入口尚好的菜还稍欠火候,但亮仔那久违的笑容让我知道他现在很开心,也正在努力。

(作者单位:大冶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品相顺势根雕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面相与品相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创业即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