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07-14 01:11鄂璠
小康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丰县小康生活粤菜

鄂璠

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吳中区东山镇新潦村的宋永康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1998年开始,他在太湖水面竖起围网,走上了大闸蟹养殖之路。当地,像他这样的养殖户还有许多,东太湖水面基本上被密密麻麻的围网铺满了,中间只留下一条狭溜溜的水道。这种养殖方式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一般,还污染水环境。

近年来,从规定每个养殖户只能承包15亩水面到对太湖所有养殖设施进行拆除,当地政府整治水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治理,整片东太湖又恢复了昔日碧波万顷的景象。在拆除围网的同时,政府也充分考虑到了养殖户的难处,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合理补偿,一方面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擦亮”太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

2019年年底,东山镇东、西大圩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如期交付,并向社会公开发包。宋永康一下子承租了216亩池塘,他的大闸蟹养殖事业越做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最佳增长点。太湖环境提升了,大闸蟹的品质更高了,像宋永康一样的养殖能手们正在奔小康的路上奔跑前行。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南粤大地到塞北草原,14亿中华儿女正以守望相助的团结姿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拥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在西部遵义,“再回首”

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举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要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充分彰显我们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启动仪式设北京主会场和各省区市分会场,黑龙江佳木斯、江苏苏州、河南许昌、广东清远、宁夏银川闽宁镇、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海南三亚博后村、四川眉山果园村等地设采访现场。随后,全国150多家媒体的记者们兵分九路,深入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湖南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寻访普通百姓,请他们讲述自己“走向小康生活”的难忘故事与真切感受。

吹响号角 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决胜全面小康,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苏州的答案是开放再出发。

6月16日,记者们来到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母先刚的土陶烧制作坊已成为游客打卡的地方,他还在网上卖起了坛子;听闻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不少村民回乡务工,与家人团聚……青山绿水鲜花环抱着的花茂村,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回望过去,原来的花茂村被称作“荒茅田”,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到2014年的时候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58人。

2015年6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这里考察。“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就是从这里流传开的。

如今,花茂村已经全部脱贫,户均1人以上就业,通过精准扶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56元。小康,记录着变化。

在东部苏州,“再出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小康”这个源于《诗经》的古老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升华。

1979年12月6日,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同志在接待前来访华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邓小平首次用“小康”概念来描述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代替此前“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这个新构想是否可行,能否按时实现?宋永康生活、奋斗的苏州市,正是用实践印证邓小平同志小康构想的地方。

1983年2月,邓小平前往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现实可行性。此后不久,他以苏州发展变化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的地方。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对苏州探索现代化寄予殷切期望。

“站在‘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苏州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决胜全面小康,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苏州的答案是开放再出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说。

为支持苏州自贸片区发展,今年,苏州工业园区推出“行业综合准营”改革,通过简并材料、再造流程,整合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环节的各项许可,在“一网通办”平台上开设“行业综合准营”综合服务平台,办事群众只要跑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通过一次审批,就可以拿到一张包含所有许可的准营证,真正实现一件事、找一窗、跑一次。

近年来,在探索“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的道路上,苏州工业园区从未止步。“只跑一次就能在‘家门口拿到营业执照,真没想到开办一家企业这么方便。”不久前,伴随着“一网通办”二期系统优化上线,苏州工业园区顺势推出了一网通办的专属品牌——“融易办”。

线上有“融易办”,线下还有“融驿站”。迪康倍(苏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融驿站”服务点内的“融易办”自助终端,实现“线上线下”双联动,成功领取到营业执照。如今的苏州市乃至江苏省,都已掌握了“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锦囊妙计的真正“内核”——个性、主动、精准、智慧。在这里,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已经成为历史。小康,承载着初心。

在东北富锦,端稳“中国饭碗”

在中国的辽阔版图上,东北“三省一区”雄踞鸡首,地位举足轻重。2018年中秋节刚过,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为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一直关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这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东北地区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亿多人口,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至关重要。在2018年9月28日下午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东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看到展台上摆满了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他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七星农场。富锦市是三江平原腹地,幅员8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四季分明,天蓝、水清、地沃,为农业生产赋予了得天独厚的的生态条件,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七星农场拥有各类农机具4.38万台/套,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介绍说。

七星农场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先后落实智能化浸种催芽、水稻侧深施肥、节水控制灌溉、宽窄行插秧、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生物技术应用、稻田种养等技术措施,为产粮提质增效创造了前提条件。2019年,七星农场全体职工克服了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5亿斤,够14亿中国人一天的口粮。给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翅膀的七星农场,目前其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饭碗正牢牢地端稳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小康,彰显着担当。

在粤北新丰,点燃“人间烟火”

一只只赤橙油亮的烧鹅一字排开,烧腊师傅手起刀落,剖开刚出炉的鹅肚,倒出烧汁,精准斩件,一气呵成。冒着腾腾热氣的烧鹅,甘香四溢,揽获了不少往来食客的芳心。

一道道广味美食的背后,还藏着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笔笔精细的“脱贫账”,承载着一户户贫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新丰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北、韶关市南端,过去,由于没有规模化的产业,当地人主要靠种地和养殖为生,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乡镇“空心化”严重。

转机来自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这个钟灵毓秀的千年古县、山明水秀的生态绿县、区位优越的交通要县成为韶关地区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战略前沿,走出了一条“色香味俱全”的扶贫和乡村振兴“风味之路”。

4年前,朱能卿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父母妻儿身患重病,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几乎花光了自己全部积蓄。由于要照顾患病的家人,他始终无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朱能卿找到了一份厨师的工作。2018年,他参加新丰县首批粤菜师傅培训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式烹调师职业资格证书,工资从每月4800元提升到了6000元。仅用2年时间,他就用自己的双手摘掉了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

在朱能卿参加培训的2018年,广东省开始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在传承粤菜文化的同时,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以来,韶关以“粤菜师傅”工程为抓手,共组织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2305人次,新增就业创业3024人。“粤菜师傅”工程现已成为城乡劳动者奔康致富的有力“加速器”,为激发扶贫“造血”提供了支撑。目前仅韶关市新丰县就有1200家餐饮企业参与“粤菜师傅”工程,直接带动1.2万人就业。

“一个粤菜师傅出师就业,就意味着全家脱贫。”新丰县就业服务局局长邓明说,他们还非常重视返乡创业人才的发展和培养,通过抓创业促产业、以产业带就业,引导返乡创业的“带头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让贫困群众致富有产业、就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

在新丰县颇有名气的潘志敏就是一位返乡创业的广式烧腊师傅。他以“粤菜师傅”工程落地实施为契机,培训粤菜厨师,传承广味厨艺,为家乡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13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人间烟火气,最暖百姓心。以前邓明最担心年轻人外流,现在他掌握的数据证明年轻人已开始返乡,仅2019年新丰县就回流了6000多人。小康,共享着幸福。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不难找到年轻人返乡的动人故事。5年前,当《小康》杂志正式推出“小康故事”栏目时,首先为大家推荐的就是一群城市里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故事。当时的他们,正在为改变自己的故乡、留住我们的乡愁而奋斗。而当时的我们也在杂志上留下墨迹: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变化,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打通中国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值得欣慰的是,这5年间,我们见证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6月11日,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上,从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寨里长大的施林娇作为唯一一位村民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在十八洞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为新时代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全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十八洞村不但脱了贫,还热闹了起来,村子里里外外变了一个样,游客络绎不绝。施林娇也成了十八洞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拍摄视频、直播带货,帮助乡亲们销售腊肉、土鸡蛋、蜂蜜、酸萝卜等特色产品。质朴的烟火气,不仅吸引着全国的“吃货们”频频为十八洞村下单,更让十八洞村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向往之地。

小康,并不遥远,也不宏大,我们正一起走向的小康生活,其实就是平凡生活中的温度与感动。

本文部分参考求是网刊发的文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5年前的今天,总书记来到这里》(刘名美、李露倩采写),《“道不尽人间天堂小康风采”系列日记之三:太湖边,一个养蟹能手的小康路》(闫玉清、赵雁采写),《“道不尽人间天堂小康风采”系列日记之五:用苏绣的针脚绣出城市品质——看苏州工业园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的“锦囊妙计”》(闫玉清、赵雁采写),《走向我们的小康 | 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端稳中国饭碗》(盛玮、徐辉冠、郭煦采写),《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人间烟火气 最暖百姓心》(张芯蕊、王兆斌采写)

猜你喜欢
新丰县小康生活粤菜
走进广东,细赏粤味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我们的小康生活 水红铁路:“90度”的危险“360度”的幸福
小康生活一定是健康生活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汉代京兆新丰县交通道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