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英语混合教学优化策略

2020-07-14 16:36蒋乐松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

蒋乐松

摘    要: 我国的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急需大量既有扎实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又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英语+技能”复合型人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跨文化性。本文首先阐明了高校旅游英语的特征,针对旅游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开发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为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高校旅游英语    教学优化策略    教学现状

我国的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急需大量既具有扎实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又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英语+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精通旅游英语的从业人员的相对匮乏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国际旅游惯例和旅游英语服务技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基于新时代“互联网+”旅游业发展需求对高校旅游英语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成为必然。

一、高校旅游英语课程特征

相比其他专业英语课,高校旅游英语是一门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包括旅游学英语、导游英语和饭店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着重培养学生在职业情境中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行业导向性,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专业性、实践性突出。高校旅游英语分为旅游英语、旅行社英语、导游英语和酒店英语四大板块,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迁移度强的特点,内容涵盖迎接宾客并致欢迎辞、旅游与导游、乘车前往酒店、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景点介绍、餐厅就餐、购物体验、文化娱乐、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投诉、送别宾客并致辞等方方面面,涉及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世界遗产、宗教文化、建筑、旅游商品、风俗民情及特色餐饮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大学英语不同,旅游英语主要服务于旅游行业,教学内容以旅游英语知识为基础,学习旅游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强调学生旅游英语口语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专业实践性更强,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沟通和交际突出跨文化性。高校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面广。一是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宗教、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建筑园林、旅游景点等;二是相关涉外旅游常识,包括旅游交通、货币、通讯、卫生检疫、法律常识、时事熱点话题等。因此,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既要导入异民族的文化的深刻内涵,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特色。只有掌握两种文化的特征和差异,才能在交际活动中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获得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老套,学生缺乏兴趣。整体而言,高校旅游英语教学采取“上课教师讲理论知识+少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的“填鸭式”“满堂灌”单向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往往采取翻译法教学方法,重点讲解语法知识、词语搭配、句型分析等,教学设计缺乏新意,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率低,忽视对学生语言职场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师生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及学习信心,导致其在后续的实习实训中失去兴趣。

(二)教材开发滞后,忽视本土文化的融入。高校旅游英语教材开发滞后且内容固化,无法体现“互联网+”背景下旅游行业的新动态和新变化,无法与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旅游英语教学虽然融入了大量专业词汇和知识点,但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更新,没有体现旅游英语的实用性与专业性。有些教材尽管强调了旅游英语的实践运用,相关模块练习却没有与时俱进。再者,长期以来高校旅游英语课程侧重讲授西方文化,教学内容设计和课程安排重点围绕西方文化进行,缺乏中华文化的融入,学生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很难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和渊源有深入领会。

(三)教学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不足。目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与行业岗位需求脱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侧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数字资源匮乏限制了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职业技能,无法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与此同时,旅游英语实践教学不足且设备落后,学生交流演练缺乏真实情境,学习内化促进机制不足。教师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组织切实有效的实践实训活动。

(四)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忽略学生应用能力考核。目前高校旅游英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终结性的笔试考核,涉及旅游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无法运用英语完成特定工作情境中的任务,忽视对学生在工作情境中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核。如此,提高旅游英语口语表达与实践能力大多被忽视或流于形式。在此考核评价标准的误导下,学生偏向语法词汇的学习,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突击方式应付并通过考试即可,完全忽视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核。

三、高校旅游英语混合教学优化策略

混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重新整合和设计,将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自信心。教师由过去的“讲授人”转变为“导学者”。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旅游英语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旅游专业英语语言知识和服务技能、精通旅游相关业务、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合格人才。为此,旅游英语教学要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旅游英语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以工作過程为主线项目化开发课程内容。开发一套好的旅游英语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学习效果的关键。首先,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创新开发设计课程体系,将旅游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项目化开发课程内容,设计机场(车站)宾客接送、景区(点)导游讲解、酒店预订与办理入住/离店手续、游客投诉受理、机场海关及移民检查等教学模块/项目,让学生在一系列任务完成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融为一体,有效培养学生旅游英语的职业能力。其次,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景、人文景观、法律法规、居民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等知识的同时,积极传递和表达我国本土优秀文化,包括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戏剧、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饮食文化、中医和中华武术等主题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混合式教学。职业能力本位的混合式教学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借助多媒体表现形式、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就业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具体做法:(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提出任务。教师事先分享给学生项目化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营造模拟职业氛围,以音频、微课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下达课程学习任务,包括工作流程和旅游主题相关的专业词汇、句型、短语等,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任务。(2)课中线下实施任务、知识内化。教师围绕工作任务情景首先进行示范讲解,利用教学实验设备模拟、提供生动的实践场景,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教学环节包括句型操练(Pattern Drills)、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s)、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s)、完成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角色的扮演( Role-Play)等,将课本的知识内容转化成真实的旅游行业工作场景,实现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实现语言的有效迁移,期间教师全程进行指导和纠错。(3)课后教学反思、技能提高。主要包括配套视频学习、知识拓展、习题测试、成果展示等内容,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教师点评学生的综合表现,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补充完善课程资源。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意见反复训练,直到知识巩固为止。

(四)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体系主要包括校内仿真模拟导游训练、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及跟岗实习。首先,高校要营造科学规范的校内“仿真模拟导游——模拟景区/景点讲解实训——模拟导游实训”信息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其次,与合作旅行社、景区、高星级酒店签订工学结合协议,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和学习,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掌握旅游行业基本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技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机制。摒弃单纯依靠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高校旅游英语课程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旅游英语口语表达及实际运用上,综合体现学生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强调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60%分值比例)和终结性评价(40%分值比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分为两部分,包括口试(4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听、说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和课堂评价(20%,侧重考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项目任务、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完成、在线学习等环节)。终结性评价(40%)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尽量避免出现“死题”,增加“活题”,考试题型包括阅读理解、词汇与结构、英汉互译、完成情景对话、应用文写作等,重点考查学生在完成相关旅游工作任务时所需的读、写、译专业知识。

四、结语

为了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应当确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项目化教材和教学内容,采取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混合教学方式,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燕.混合教学模式下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旅游英语》购物章节为例[J].2019(08):46-47.

[2]张昀.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ESP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80-82.

[3]柳晓江.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198-199.

[4]阮芳,鞠喆.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194-194.

[5]王晶晶,王琼.ESP视域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探析[J].海外英语,2019(01):30-31.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与创新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