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发展为聚焦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设之探究

2020-07-14 17:28陈益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职业院校

陈益健

摘 要 教育部2015年开始推行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至今已经3年了,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和部分公办非示范校)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多数仅停留在建立一个领导机构、制定一个实施计划的层面上,等待着上级主管部门更具体的指导方案。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探究以专业发展为聚焦,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设,本文对该校近三年的诊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诊断与改进 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1为什么要以专业发展为聚焦

1.1专业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体现,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同时,职业院校的显著特征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是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载体,因此,专业发展的水平构成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关注专业的发展,就是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把专业发展作为诊改的聚焦点。

1.2专业发展涵盖人才培养工作的多个关键要素

“诊改”指导方案中强调,要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开展专业诊改工作,必定要关注教师、课程、学生、学校的保障条件等多个关键要素,因此,围绕“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有效度;学生、家长、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四个维度,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能涵盖人才培养工作的多个关键层面,符合诊改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

1.3专业诊改便于校内横向考核

专家指出,诊改要与考核相结合,学校部门与部门之间因工作性质不同(如教务处与学生处),很难制定出统一的考核标准,而学校内部的各专业,因其工作目标和任务基本相同,较容易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统一考核标准,可以通过目标绩效考核,横向比较,发现各自的短板和与其他专业的差距,有利于在校内形成各专业之间相互学习、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专业“诊改”的具体措施

聚焦专业发展,就是要以学校整体专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为诊改工作的切入点,校领导、各二级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和学校各职能部门形成质量共识,对专业定位与建设思路、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路径、教学资源配置与质量监控、学生学习成效与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通过制定发展目标、实施动态监测、开展定期考核、持续改进提高的8字循环步骤,形成聚焦专业良性发展的质量自我保证机制。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开展首轮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一个周期为3年,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2.1制订学校诊改方案(2015年9月-10月)

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专业发展为聚焦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成立了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诊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同时,修订了学校《章程》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为专业诊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制订专业建设规划(2015年11月-2016年3月)

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而后组织各专业教研室深入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制订各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探究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

2.3制订专业建设标准(2016年4月)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有效度,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等四个维度,制订了由29个关键要素构成的专业建设标准(考核点)。

2.4开展专业自我诊断(2016年4月-2017年4月)

各专业围绕上述4个维度、29个关键要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撰写专业诊断与改进剖析报告和专业考核表,随后聘请校外专家组成专家组,下沉到各二级學院,通过听取各专业的诊改剖析报告、考察实训室、查阅资料、访谈专业带头人和师生代表等手段,帮助查找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专业考核自评成绩进行复核,给出专家组考核成绩。

2.5面对问题改进提高(2017年1月-2018年4月)

各专业针对专家和自我诊断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制度。一年后,再次聘请校外专家,检查整改情况:针对问题采取哪些改进措施?取得哪些整改成效?还有存在哪些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并对全校专业再进行一次量化考核,横向比较整改成效。通过三年时间的自我诊断与改进8字循环步骤,初步构建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良性质量保证机制,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3专业诊改成效

通过三年来的专业诊改,学校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更加明晰,质量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产教融合更加紧密,服务社会能力稳步提升。在诊改过程中,新增质量保证制度11个,修订制度12个,现已基本形成了由管理目标、质量标准、信息采集、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等环节构成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三年来的整改,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中央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68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重点专业3个。

2017届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达98.47%,就业对口率为65.05%,比2016届(59.28%)高出6个百分点。通过对1112位18届毕业班学生的调查,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满意77.3%,基本满意20.5%)达97.8%,比17届96.51%(满意68.36%,基本满意28.15%)提高了1.29个百分点。

由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7、2018年)显示,我校综合发展潜力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名列榜首。

通过对全校19个有两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连续两年开展目标考核,绝大多数专业考核成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4存在问题与改进思路

在聚焦专业发展的诊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是由于各专业建设基础不同,如专业开设时间长短不同,专业师资招聘难度不同,学校对专业实训室投入不同等因素,导致专业当年考核成绩高低不能很好地体现该专业的工作绩效,因此,不能完全用绝对成绩而应该参考其相对成绩(与前一年度相比)来考核其工作成效;二是专业诊改要建立在各专业的自觉行动上,实现动态的、长效的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机制,因此,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不宜把专业目标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过于紧密,可以有所体现,但幅度不宜太大;三是专业诊改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是专业教研室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二级学院和学校层面应及时给予协助解决,否则会打击专业诊改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建立健全基层人民银行党建工作量化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探究
青海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