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NEWS IN BRIEF

2020-07-15 02:20
建筑遗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遗产历史建筑

国际报道

1. 威尼斯因洪灾进入紧急状态,文化遗产受损严重

受极端天气影响,威尼斯遭遇严重洪灾。威尼斯海浪预测与监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11 月12 日威尼斯最高水位曾达到1.87 米,这是自1966 年以来该地区出现过的最高值。截至目前,极端天气已造成2 人死亡,多人受伤。威尼斯著名历史地标圣马可大教堂也受到洪水侵袭,教堂地板被水淹没,洪水还破坏了教堂玻璃并涌入地下室。意大利政府正在评估威尼斯文化古迹受损程度。市长路易吉 · 布鲁尼亚罗估计,威尼斯遭受数以亿计欧元损失。他把这场洪灾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呼吁先前推迟工期的“摩西工程”尽早竣工。意大利总理朱塞佩 · 孔特(Giuseppe Conte)说,内阁会议批准威尼斯申请进入紧急状态的请求,同时下令划拨2 000 万欧元(1.5 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资金。房屋受损的居民每户可以申领至多5 000 欧元(3.9 万元人民币)补助,商店、餐馆等商户可以申领至多2 万欧元(15.4 万元人民币)补助。

威尼斯及其潟湖于1987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举世闻名的古城和旅游胜地。威尼斯古城及其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饱受过度旅游开发和大型游轮停靠的影响,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则是近年来古城的又一巨大威胁。(来源:新华网)

2. 非洲佛得角文化遗产研究院获得2019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腊梅丽娜 · 默库里文化景观保护奖”

2019 年11 月18 日,2019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腊梅丽娜 · 默库里(Melina Mercouri)文化景观保护奖”被授予给佛得角文化遗产研究院,以表彰其对科瓦、保罗和里贝拉达托雷自然公园(Parque Natural de Cova, Paul e Ribeira da Torre)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科瓦、保罗和里贝拉达托雷自然公园是佛得角山区湿地及其最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的标志性例子。火山口(Cova)、森林、陡峭的山峰、深谷和俯瞰大海的悬崖为自然公园的主要地形特征。当地民众发现了来适应这种特殊的景观巧妙的方法,顺应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建造了道路和小径,以及水土保持和灌溉的基础设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腊梅丽娜 · 默库里国际文化景观保护由希腊政府资助,以已故希腊女演员和前文化部长梅丽娜 · 默库里的名字命名,该奖项旨在奖励个人、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在保护和管理文化景观方面做出的杰出努力。(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出版物《文化2030:指标》

在2019 年11 月19 日于法国巴黎教科文总部举办的文化部长论坛上,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部门介绍了教科文文化项目的最新出版物——《文化2030:指标》(Culture | 2030 Indicators)。该出版物的将一系列的主题指标整合到一个系统的框架之中,其目的是为了衡量和监测文化在实现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该出版物同时关注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情况,不仅仅是关注在文化产业,同时横向综合地比较了其他产业。

《文化2030:指标》结合了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在内的各种数据,并将尽可能依赖教科文统计研究所、各成员国的统计研究部门和《文化公约》的定期报告等现有数据源。收集的数据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对实现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

4. “气候变化、世界遗产与旅游”研讨会在巴黎召开

“气候变化、世界遗产与旅游”研讨会于2019 年12 月16 日在巴黎教科文总部召开。研讨会由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巴黎第一大学(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 University)、法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France)和法国世界遗产协会(Association des biens français du patrimoine mondial)共同举办。

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业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以个人水平衡量排放量时。在未来25 的年,包括航空旅行在内的旅游业碳排放量有望翻番。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和及其保护构成了威胁,而这两点正是发展世界遗产旅游的关键要素。

研讨会集中讨论了气候变化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各种环境中影响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讨会的成员进一步强调了了解风险、保持有效的监测并在本地和国际上采取行动的重要性。此外,研讨会还提供了有关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气候脆弱性指数(Climate Vulnerability Index)的案例研究。(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

5.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保护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宣布涉及110 万美元的合作项目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和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Alli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in Conflict Areas)于2019年12 月18 日宣布建立一项110 万美元的合作伙伴项目。通过两个组织的携手努力,共同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受冲突威胁的文化遗产。

从2020 年开始,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将为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两个因地区冲突收到破坏的文化遗产的修复重建项目:重建位于伊拉克Mount Sinjar的Mam Rashan神社(见附图),该遗址于2014 年底被ISIS 摧毁;以及也门塔伊兹老城的Al-Badr 宫殿的修复,这是塔伊兹国家博物馆大楼的一部分,也门内战中被破坏。

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也将通过选择受冲突影响地区的项目来应对危机,以支持早期恢复行动 此外,这两个组织将联合对这些地区进行探索性访问,以评估在这些地区潜在的对文化遗产的威胁。(来源: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网站)

6. 盖蒂保护研究所将于马来西亚槟城举办东南亚城市保护规划主题培训班

盖蒂保护研究所于2020 年1 月宣布与思考城市(Think City)合作举办的东南亚城市保护系列课程中的第二个课程——“老城区,新挑战(Old Cities, New Challenges)”将于11 月13 日至21 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报名现已开始,截止日期为4月15日。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让学员们充分地了解学习到保护方法论和在城市环境中有效且可行的保护手段和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东南亚历史城市保护实践。课程的设置将会十分具有互动性,除讲座形式的授课外,还有小组讨论和槟城历史城区的实地联系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培训班将强调以价值为基础的遗产保护方法。参加学员将分享他们在各自城市中有关遗产保护挑战的经验。

本次培训班授课涵盖的内容大致有:审查国际方法,包括历史城市景观(HUL);有形和非物质遗产的记录,包括文化地图的方法;通过定义历史古迹的文化意义一获得对其文化重要性的论述;与文化资本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遗产经济学;历史城区中的嵌入式再开发;学习城市保护规划中的目标、策略和其他组成部分,让学员参与起草针对特定地点的规划。(来源:盖蒂保护研究所网站)

7. 特朗普威胁打击伊朗文化遗址惹众怒,美防长:会遵守武装冲突法

美伊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两国领导人互放狠话,特朗普更连续两日威胁要对伊朗文化遗产进行打击,引起公愤,连美国防长也出来“灭火”。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2020 年1月6 日受访被问及此事时表示:“我们将遵守武装冲突法。”当被追问是否因涉及战争罪而不会打击伊朗文化遗产时,埃斯珀重申“这就是武装冲突法(规定的)”。尽管他并未详细说明,但路透社称这是埃斯珀“强烈暗示”美国不会违反武装冲突法打击伊朗文化遗址。

根据1954 年海牙公约(即《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达成了国际协议,支持“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 2017 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非法破坏包括宗教遗址和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美国前驻北约大使、前副国务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指出,当时特朗普政府支持了这项决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当地时间6 日会见伊朗代表,强调保护文化遗产。阿祖莱在会见中谈及《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1954 年)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年)。她指出,美国和伊朗均为这两个公约的缔约国。

伊朗境内有24 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波斯园林、大不里士集市区等,在数量上居世界第10 位,与美国并列。(来源:新浪新闻)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纳粹集中营解放75 周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 月22 日至27 日期间举行了一些列活动纪念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Auschwitz-Birkenau)集中营解放75 周年。系列活动在法国巴黎的教科文总部举行,包括会议、纪念仪式和两场主题展览。以“75 年后的奥斯维辛-比克瑙”为题的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遗产保护——遗产地管理和共同记忆;研究奥斯维辛-比克瑙——研究视角与学术自由;放眼新世代——处理过去与年轻人赋权。两个主题展览于22日至30 日举行,主题分别是《揭开罪行:大屠杀的初代研究者》和《看见奥斯维辛》。

在1月27日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与200 多名奥斯威辛和大屠杀幸存者以及数十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起,在奥斯威辛纪念馆举行纪念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解放75 周年的活动。

位于波兰的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于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展现了纳粹德国在原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即第三帝国最大的灭绝营中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状况。奥斯维辛是20 世纪人类对其同类进行残酷虐杀的见证。(来源:世界遗产中心网站)

9. ICCROM 出版关于保护马赛克的阿拉伯语新书

ICCROM 和盖蒂基金会(Getty Foundation)于2020 年1 月21 日联合发布了马赛克保护主题的第一本阿拉伯语的著作汇编,可在ICCROM 网站上免费下载。

直到今天,有关马赛克保护的阿拉伯语专业文献仍旧很少。该出版物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并促进该地区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本书使用了过去30 年的精选基本文献,阐述了考古马赛克保护领域的关键问题和概念。它从马赛克遗产的历史和技术概述开始,并配有丰富的插图,同时还附上了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章程和公约的摘要。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地中海区域马赛克遗产的历史和技术概述,以及马赛克保护理论简介;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决策;保护与记录多种方法和工具;材料损坏和养护处理的原理和实例;可作为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回填和保护性外壳。(来源:ICCROM 网站)

10. 伊朗大理石王宫四十余年后重新向公众开放

2020 年1 月26 日,位于伊朗德黑兰市中心的大理石王宫向媒体及相关人士开放,之后向公众开放。这是大理石王宫1979 年关闭以来,时隔41 年之后再次向公众开放。

大理石宫是在第一位巴列维国王Reza Shah 的命令下建造的。它由伊朗-亚美尼亚建筑师Leon Tadosian 设计的,在制定《国家国库法案》之前曾担任国王的办公室,该法案要求将伊朗的国家珠宝从Golestan 宫转移到大理石王宫的地下室。

为了让公众更加了解Reza Shah 国王,宫殿于1976 年更名为“巴列维博物馆”,并于1978 年6 月列入伊朗国家遗产名录。大理石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由鉴定委员会Expediency Discrementment Council 运营多年。伊斯兰革命运动的Mostazafan基金会今年收回了该建筑,并决定再次将其改建为博物馆。(来源:Iran Front Page 网站)

11. 谷歌发布新研究成果揭示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带来的损害

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Google Arts&Culture)“边缘遗产(Heritage on the Edge)”于2020 年2 月5 日公开了其最新项目的成果,该项目已在线平台的形式,重点关注了五处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该项目关注的五处世界遗产地分别是:智利复活节岛的古代石像、英国爱丁堡的历史城区、坦桑尼亚南海岸基尔瓦基斯瓦尼遗址、孟加拉国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秘鲁昌昌城考古遗迹。项目重点关注了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极端天气是如何影响这些全球各地的地标的。

该项目的成果是与国际博物馆和遗址理事会(Icomos)共同创建的,并于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网站和手机应用发布,该项目托管在Google 艺术与文化网站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上,是与国际博物馆和遗址理事会(ICOMOS)共同创建的。此外,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CyArk 组织也参与了这个项目。CyArk 是一家专门从事通过非侵入性技术对遗址进行数字地图绘制的非盈利机构。这两个组织的专家都使用了航空和地面摄影,摄影测量法和3D 激光扫描(激光雷达)技术,与当地遗产部门合作,记录了每个遗址的保护情况。(来源:The Art Newspaper 网站)

中国动态

1. 周口店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保护类建筑金奖

2019 年11 月5 日在孟加拉国达卡,2019 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获奖名单公布,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 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2019 年亚洲建筑师协会保护类建筑唯一金奖。该工程采用大跨度弧形壳体钢结构横跨猿人洞遗址之上,全方位覆盖整个遗址,保护棚采取成熟的绿植屋面形式,整体铺设屋顶绿化,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入遗址环境之中,在对猿人洞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建筑设计与遗址环境相协调,实现对遗址的全面保护又不喧宾夺主。评奖陪审团认为,在这个不寻常的设计中,汇聚了建筑、艺术、考古及尖端技术,并与周围的地形和绿色融为一体,严格遵守其所承诺的功能。在自然条件下,半封闭、单跨、双层的结构小心地保护着珍贵而脆弱的世界遗产地,使它免受雨水地侵蚀,同时又能接触空气与间接的光线。该结构被设计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周围环境无缝融合,保持最小干扰和可逆性的概念。(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人民网)

2. 中法在京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

2019 年11 月6 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法国文化部部长里斯特在京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为双方开展巴黎圣母院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根据这份文件,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中法双方将在2020 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共同参与现场修复工作。文件还明确中法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明象征之一,其火灾后修复工作受到法国国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中国文化遗产,其保护研究也一直广受国际关注。选取巴黎圣母院和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两个两国各自最具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开展保护修复和研究,将极大拓展中法文化遗产合作的深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示范效应。(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3. 2019 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9 年11 月8 至10 日,“2019 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此次会议以“近70 年建筑史研究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纪念”为主题,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 年纪念、建筑史教学研究新探、建筑史学史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街区研究与保护、历史建筑研究保护与利用、文物建筑修缮及利用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实践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来源:北工大建规公众号)

4. 2019 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上海召开

2019 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学委会”)年会于11 月8日至10 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主题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机制、政策、路径”。会议由名城学委会主办,设计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承办。会议讨论了遗产整体性保护、城市更新机制与路径、工业遗产保护等重要议题,同时还介绍了江南水乡、南粤古驿道、良渚古城等重要保护案例。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机构的200 余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网站)

5. 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9 年11 月8 日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两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认真汲取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和日本首里城等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火灾事故教训,针对我国文物、博物馆单位防火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在全面总结我国文物消防工作经验做法,认真梳理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文物、博物馆单位防火特点,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从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管理、整治火灾隐患、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应急能力、开展宣传教育和严格督察问责等七个方面,提出了22 项具体意见和要求。(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6.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地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 年11 月14—15 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ICOMOS CIVVIH)、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19 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地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委会论坛在北京召开。

研讨会以“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历史性城镇景观可持续管理方法”为主题,围绕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与实践、城市历史景观重要案例研究、城市历史景观的管理、城市历史景观的管理方法与工具等五部分展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发表演讲,希望历史城镇保护工作加强规划制定、保护观念、开放态度三个方面的工作。(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7. 山西召开立法论证会拟建立乡村文化遗产全覆盖保护体系

2019 年11 月16 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立法论证会,讨论《山西省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草案)》。该草案着眼于建立全省域乡村文化遗产的全覆盖保护体系,探索建立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全部纳入保护对象,形成“村落+院落+建筑”的全覆盖保护体系,在国内属于较为领先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的保护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保护体系不完善、发展基础薄弱、利用方式单一、空心化趋势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完善地方立法提供法治保障。目前,条例草案共7 章,总计47 条。其主要内容是在坚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出建立全覆盖的分级保护体系、实行整体保护和分区保护、重视功能复兴和活化利用、强化资金政策保障机制等措施,旨在立出一部真正管用有效,同时也为保护、利用和传承好传统村落、传统院落和传统建筑提供法制保障的高质量法规。(来源:山西日报)

8. 第四批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京公布

2019 年12 月3 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 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物学会还就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发展提出倡言,并公布了第四批项目名单。此次入选项目包括全国政协礼堂(旧楼)、洪山宾馆、西安中日友好纪念建筑之青龙寺空海纪念碑院等共计98 处,其中新中国建筑占45%。

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自2016 年首次举办以来,全国已有20 世纪建筑遗产396 项,涉及十几种建筑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来源:中国文物报)

9. 文保工程资质管理“一网通办”,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和甲、一级资质单位在线管理系统开通试运行

2019 年12 月5 日国家文物局在杭州举行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开通了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和在线管理系统,推进文保工程资质管理“一网通办”。国家文物局表示,数据库将实现动态更新功能,由当事人(从业单位)自行填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核,第三方专业机构及国家文物局复核,从业信息各条目一经审核认定即对其进行“锁定”并对外公开,避免从业主体多次重复提交信息,避免审核工作人员的重复审核,大大加快了审核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这一举措,行业管理部门和公众可以掌握真实可信、内容完备、便于查询的从业主体信息。据介绍,该数据库下一步将以全流程监管系统与资质资格管理系统为基础,推动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专业监管机构的机构、机制建设,逐步形成真实、可信的从业主体信用大数据并向全社会开放,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来源:新华社)

10. 国家文物局首次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及案例

2019 年12 月5 日国家文物局在杭州举行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首次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选取全国各地文物建筑开放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展示行业和社会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共同作出的努力。据统计,我国现有76.7 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文物建筑数量最多、范围最广。2017 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并于2019 年12 月24 日正式修订为《文物建筑开放导则》,从理念和技术层面对各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进行指导。

在此基础上,《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以开放条件、功能适宜、价值阐释等7 大要素为纲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各地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的复制推广。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入选的40 余处案例,体现了文物传承文化、立足当代、服务公众的基本定位。下一步,将在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方面持续发力,继续发现、培育一批可推广复制的案例,推动各地积极开展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来源:新华社)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据新华社12 月5 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用4 年左右时间,到2023 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 年底前完成。通过建设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来源:新华社)

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19 年12 月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同时要求各地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和国家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积极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本批次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主申请、相关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共入选49 处。(来源:工信部网站)

13. 拉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019 年12 月18 日上午,拉萨市政府召开《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拉萨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内容、原则等情况,以进一步加强对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据介绍,此次规划的范围为拉萨市域范围,总面积29 518 km2,重点针对拉萨市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制定保护要求和管理措施,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一是梳理拉萨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发展沿革和文化特色,将拉萨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与历史发展脉络一一对应;二是从全市域、拉萨河谷(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五个不同层次推动保护工作的全域化、特色化、层次化;三是从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角度,构建适合于拉萨名城发展的整体框架;四是在政策法规和规划技术等层面形成具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

据了解,《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解决了自1982 年拉萨市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拉萨市缺少名城类专项规划的问题,对新时代如何开展拉萨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来源:新华社)

14. 沈阳将实施88 个文化项目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据新华社记者2019 年12 月21 日报道,沈阳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至2021 年将以实施88 个文化项目为抓手,抢救性保护濒危文物和历史建筑,突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以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之都。

沈阳将以实施88 个文化项目为载体,开展文物修缮与发掘、历史建筑抢救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城市历史片区更新利用等工程;启动实施北大营遗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故宫太庙建筑群等文物修缮及北崴遗址考古发掘;加快堂子街建筑群等历史建筑主体的抢救性修缮;对盛京皇城、中山路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综合提升,更新利用八卦街地区、北市场地区、盛京城郭等。(来源:新华社)

15. “中国营造学社90 周年纪念展览:营造学社之道”开幕式暨座谈会在京举办

2019 年12 月25 日,“中国营造学社90 周年纪念展览:营造学社之道”开幕式暨座谈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杂志社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十余家国内高校和机构协办。展览的分为学术专题篇与人物篇系统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先贤们以及他们的学术征程、研究成果和巨大影响。

开幕式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及营造学社前辈亲属代表致辞,共同追忆并致敬中国营造学社前辈。开幕式后的座谈会上,多位建筑史学领域的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心得。随后学社研究和展览相关的学者,以及营造学社前辈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卢绳等先生的亲属,也在座谈会上交流了各自的感受。(来源:建筑学报公众号)

16. 成都市公布第16 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通知

2019 年12 月31 日,为进一步加大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成都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规定,成都市政府决定将温泉潭苏禅廊桥等24 处建(构)筑物列为我市第16 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并予以公布,同时要求成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认真做好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来源:宝葫网)

17.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建,呈现3000 年前殷商都邑布局

据新华社记者2020 年1 月1 日报道,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周期8 至10 年,建成后将呈现一个完整的3 000 多年前殷商都邑布局。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工后,首先进行环境整治,逐步恢复殷商时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此外,还将建设公园的核心工程殷墟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15亩,地上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将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考古成果,打造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传播平台、旅游服务中心和文化产业创新平台。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投资约150 亿元,规划范围涵盖整个殷墟保护区。项目建设内容丰富,除殷墟遗址博物馆外,重点实施宫殿宗庙区及王陵区提升等工程,科学划分宫殿宗庙展示区、洹北商城展示区、王陵与民俗文化展示区、考古学展示区、创意文化展示体验区、洹河文化景观带和协同展示区七大功能分区,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来源:新华社)

猜你喜欢
遗产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遗产怎么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千万遗产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