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7-16 13:05刘少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高龄

刘少亮

河南杞县中医院骨科 杞县 475200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占髋部骨折的45%,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1-2]。收集2017-01—2019-04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的纳入标准:(1)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具备明确手术指征[3]。均无器质性病变、髋部手术史、其他部位骨折、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患者与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75~86岁,平均80.51岁。摔伤20例,车祸伤15例,6例坠落伤。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1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5~87岁,平均80.73岁。摔伤21例,车祸伤14例,坠落伤6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控制并存疾病。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措施,术前30 min均给予二代头孢预防性静滴。观察组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麻,健侧卧位。取大粗隆外侧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显露并切开关节囊。自小粗隆上方约1.5 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测量直径。清理髋臼内壁,扩大髓腔,选取并置入匹配试模。复位髋关节满意后,取出假体试模,打入髓腔栓,注入骨水泥,以10°~15°的前倾角安装匹配的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调拌骨水泥,直至完全凝固。复位满意后冲洗创面、严密止血、缝合切口。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全麻,平卧于牵引床上,C型臂X线透视下复位。经大粗隆顶点向近端的4 cm切口开孔、放置导针。扩髓后置放11 mm主钉于关节面下5 mm。置入螺旋刀片,拧入防旋螺钉,安装远端锁钉、尾帽,闭合切口。2组术后均继续控制并存疾病和预防感染、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指导患者适时开展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间。(2)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3)随访6个月期间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末次随访,以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含功能(47分)、疼痛(44分)、活动范围(5分)、畸形(4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并发症观察组发生2例并发症(4.88%),1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对照组发生10例并发症(24.39%),2例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术后骨折不愈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P=0.012)。

2.3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为(84.56±5.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6±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89,P<0.05)。

3 讨论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可出现肢体短缩、患髋部畸形、跛行等后遗症。对于高龄患者,非手术治疗制动时间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残疾及病死率。故对有适应证患者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以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4]。

PFNA是临床常用的髓内固定术式,其依据生物力要求设计,与髓外固定术比较,不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同时固定牢靠,稳定性好等诸多优势[5-6]。但对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若为严重粉碎性骨折,因螺钉对骨组织咬合力减弱,从而诱发髋内翻畸形、内固定物脱出等并发症[7]。

与PFNA内固定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骨水泥对假体具有即刻机械稳定作用,可坚固固定假体,帮助患者早日下地负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感染、压疮等并发症。(2)配合现代化骨水泥技术(髓腔冲洗、中置化装置)操作,能有效保障骨水泥厚度均匀,预防术后假体松动。(3)人体负重时,髋部所受压力为体质量的3~5倍,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生物力学要求,能够承受人体负重时轴向载荷,髋关节力学强度得到有效提高[8]。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接受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床负重锻炼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肯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1)年龄≥75岁,预计寿命5~10 a。(2)并存严重内科疾病,不宜长期卧床,需早日活动者。(3)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者。(4)受伤前能负重行走,有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要求。

综上所述,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下床负锻炼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高龄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