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散点图对患者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早检出率的比较

2020-07-17 13:51周向华冯雪虹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窦性房性心电

周向华,冯雪虹

(1.如皋市人民医院 心电图室,江苏 如皋 2265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功能室,江苏 无锡 214000)

房早即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异位提前的心脏搏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1]。少部分房早可引起身体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约60%的成年人发生过房早,疲劳、焦虑、吸烟、应用洋地黄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房早[2]。健康人群发生房早多不需特殊治疗,部分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原始疾病导致房早的患者需进行对症治疗,当原始疾病好转时,房早可减少或消失[3]。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 s,多与其他心律不齐合并存在,病因较为复杂[4]。临床上,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发心脏衰竭,准确诊断心律失常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功能有限,极大地依赖有经验的医生对心电图进行人工识别。动态心电散点图是对大量心电数据进行非线性分析,对诊断心率失常具有较大的优势[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散点图与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早患者疾病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早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疑似房早患者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35.5~61岁,平均(48.2±5.07)岁;病程2.5~14个月,平均(8.26±2.32)个月。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疑似窦性心律不齐患者98例,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36~61.5岁,平均(48.6±5.06)岁;病程2.6~14个月,平均(8.32±2.23)个月。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疑似房早或者疑似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6];②认知功能正常;③知情同意;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糖尿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病历资料缺失。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散点图检测。采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盒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得出24 h心电散点图。心电散点图以前个R-R间期作为横坐标,后个R-R间期作为纵坐标,坐标单位为ms。以前个R-R间期为心电散点的横坐标,以后个R-R间期为心电散点的纵坐标,单位为ms,依照时间顺序追踪而成。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窦性心律不齐、房早的实际患病人数。②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散点图对房早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③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散点图对窦性心律不齐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经金标准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患者77例,房早患者76例。

图1 典型房早患者动态心电散点图

2.2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散点图对房早的诊出情况分析 常规心电图检测房早准确率为81.91%(77/94),特异度为77.78%(14/18),灵敏度为82.89%(63/76)。动态心电散点图准确率为94.68%(89/94),特异度为88.89%(16/18),灵敏度为96.05%(73/76)。如表1、2所示,动态心电散点图诊断房早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方法对房早的诊断结果

表2 两种方法诊断房早的比较

2.3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散点图对窦性心律不齐的诊出情况分析 常规心电图准确率为78.57%(77/98),特异度为71.42%(15/21),灵敏度为80.52%(62/77)。动态心电散点图准确率为93.88%(92/98),特异度为85.71%(18/21),灵敏度为96.10%(74/77)。如表3、4所示,动态心电散点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种方法对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结果

表4 两种方法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的比较

3 讨论

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指的是窦房结不规则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律改变[7]。房性期前收缩的起源点为心房异位,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8]。严重的窦性心律不齐可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失常,心排血量下降,甚至发生猝死。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出现而增加,在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前常有房性早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者休克。及时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和房性期前收缩是心内科重点研究的问题。常规心电图鉴别窦性心律不齐与房性期前收缩存在一定的困难。临床上通常依据P-P 间期提前、P 波形态发生变化来诊断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P波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常规心电图存在将其误诊为房性期前收缩的可能性[9]。普通心电图诊断自动检测准确率较低,需要临床工作者进行校对,耗费时间较长[10]。动态心电散点图是计算机借助动态心电图自动绘出散点图,在诊断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11-1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分别探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散点图与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早患者疾病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心电散点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房早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看出动态心电散点图较常规心电图能够更为准确地对窦性心律不齐和房早进行诊断,其原因分析如下:动态心电散点图自动绘制患者R-R间期的心电散点图,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追踪患者R-R间期的心率,最大限度了解患者的心率变化,同时心电散点图对瞬时变化较为敏感,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3]。动态心电散点图操作便捷、无需临床医生再次进行人工校对,可以让临床医师得到准确率较高的结果[14]。刘孟春等[15]研究表明,心电散点图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独立、准确的判断,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房早的心电散点图表现为图形多为4~8分布,散点集和坐标轴有一定斜率。房早是一种病理变化,而窦性心律不齐多为生理变化[16]。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晚发房早时可因为窦性心律不齐间期相近将其误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心电散点图有助于提高房早的诊断正确率。当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房早和窦性心律不齐存在困难时,建议联合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心电散点图以做出准确诊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动态心电散点图对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早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窦性房性心电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一流心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及发展前景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如何解读窦性心律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