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07-17 09:03张向松
铁道货运 2020年6期
关键词:货场专用线增量

金 伟,张向松,李 青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货运部,北京 100860)

1 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发展现状

1.1 现状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铁路货运发展趋势,以“公转铁”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货运增量行动,深化货运营销力度,提高货运产品供给质量,提高经营管理质量,不断提升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实现货运稳定增长,引领货运高质量发展。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局集团公司”)主要管辖北京、丰台、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货运中心和京铁物流中心,对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邯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阳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合资公司货运业务进行指导[1],铁路货运及物流服务范围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德州、山西阳泉等部分地区,现有292 个货运营业站,大宗货物运输品类主要为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石油等物资[1]。

自2018 年以来,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系统全力推进“公转铁”运输,加快物流基地、城市铁路货场、专用线等建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集装箱、商品车等多式联运,推进货运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国家政策层面,结合“三年货运增量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京津冀地方政府加大“公转铁”推进力度,加快建设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健全完善疏港设备设施,严格治理公路超载。同时,客户“公转铁”的意识和意愿逐渐加强,对京津冀地区“公转铁”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在京津冀地区政府层面,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铁路集装化公铁联运优势,提升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功能,加快物流基地、集装箱办理站、城市铁路货场等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逐步加大35 t 敞顶箱投放力度,协调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装车组织效率。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如表1 所示。

(1)稳大宗。按照“稳定大宗货源、深度与企业合作、实现路企双赢”原则,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运输组织。2019 年,北京局集团公司与36 家大型国有企业签订互保协议20 845万t,全年完成21 517.4万t,超协议运量672.4 万t,同比增加473.3 万t,占北京局集团公司总运量的65.2%。2019 年北京局集团公司煤炭运量18 039 万t,同比减少523.5 万t,降幅3.6%;钢材发送1 949 万t,同比增加281 万t,增幅16.8%;矿建发送805 万t,同比增加650 万t,增幅519%。

(2)抓港口。结合天津、黄骅、曹妃甸港不同特点,实施“一港一策”组织方案。天津港按照“南散北集、集散分开、平衡两港”要求,合理安排出港径路,优化机车交路,打通外部通道瓶颈;黄骅港通过“以重补空、重来重去”和实施个性化装车、协调港口资源配置、完善车站功能等措施,在满足直通运输同时,提升通道能力,实现装车最大化;曹妃甸港采取内电混跑,“点到点”运输,“菜单”装车等扩大区域到重措施取得良好实效。2019 年全局金属矿石运量7 623 万t,同比增加2 135 万t,增幅38.9%,比2017 年增加3 315 万t,增幅76.9%。

(3)增白货。以加强集装箱、商品车、冷链运输管理,促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集装箱、商品车、冷链运输。针对集装箱发送箱结构、货源组织、重点项目、在站停时、单箱静载重、收入率等效益指标情况,研究解决方案,组织好疏港金属矿石、有色矿以及砂石料运输等重点项目,积极促进零散白货入箱运输,完善装备体系,大力发展35 t 通用箱运输,推动敞顶箱跨局直通运输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扩大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组织新增集装箱办理站点44 个,累计达到185 个,保障增运增收,努力提升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及效益。在商品汽车运输上,积极对接北京现代、长城、一汽等汽车集团,开展大客户营销,按项目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行商品汽车跨局班列,有序推进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巩固扩大商品汽车运输市场份额;做大铁路冷链物流市场,深化与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特货”)合作,积极开发港口市场,共同营销冷链货源,充分利用保温车、冷藏箱组织冻肉、牛奶、冰激淋等冷链货物运输。2019 年,集装箱发送84.3万TEU,增幅53.9%;开行中欧、中亚班列469 列48 057 TEU;商品车82.6 万台,同比增加19.3 万台,增幅30.5%,冷链物流运输43 616 t,同比增加19 903 t,增幅83.9%。

(4)推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围绕构建首都绿色物流体系,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进京生活必需品和砂石料“公转铁”增量为切入点,2019年一季度开通大红门、三家店物流基地,全年进京米、面等民生物资12 万t;针对进京砂石料运输特点,打造唐山、承德、宣化地区绿色基地,开辟大红门、马坊、黄村、丰台西等黄金专用线场站接卸基地,组织进京砂石料210 万t,同比增加20 余倍。研究制定天津市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方案,向天津市政府提出“345”规划(暨新港北、北疆港、塘沽地区3个集装箱专业物流中心,西营门、张贵庄、南仓、塘沽4 个城市快消品服务型物流基地,大毕庄、北塘西、三百吨、汉沟中农专用线、杨村5 个商品车专业物流基地),获得了政府批准。围绕货运“公转铁”增量需求,以提升货场、专用线装卸车能力为目标,全面梳理既有货场、专用线能力适应情况,研究制定更新改造方案,对确定的“公转铁”项目重点推进,完成顺义货场(二期)、杨村货场、清苑货场(三期)小汽车增量和沙城、东光货场块煤入箱改造、河北普阳、天津荣程联合钢铁有限公司专用线等13个“公转铁”短平快项目。

表1 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Tab.1 Completion of the major operation indicators of freight transport at Beijing Group

(5)提高卸车组织效率。深化与管内重点企业合作,突出抓好电厂、钢厂、港口等重点企业卸车,从加强卸车组织、提升通道能力、优化作业流程、加大设备设施投入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卸车能力,动态掌握30 个重点卸车站卸车、待卸车进度,对于到卸较大的唐山、邯郸、天津“三区域”,强化现场卸车督导,实施卸车菜单制度,以卸定装、源头控制,实现了均衡接卸、减少了积压和列车保留,努力增加空车来源,确保畅通,提高效率。2019 年北京局集团公司日均卸车16 464 车,分别较2018年、2017 年增加1 947 车、3 609 车,增幅分别为11.3%、28.1%。

1.2 影响因素

(1)货运增量增收任务艰巨。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复工复产不足、部分工矿企业关闭或限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北京局集团公司面临煤炭及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减少,国家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自2020 年1 月1 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加之煤电设备利用率持续走低,经调研分析,北京局集团公司管内煤炭运量占总运量60%以上,2020 年煤炭货源需求减少1 000 万t 以上,大宗货源运输将受到严重冲击[2]。同时,随着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深入,地方政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北京局集团公司管内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受限影响严重,生产和消费增长趋缓,产品外发及原材料到达等运输需求明显减少。

(2)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铁路主要承担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铁海联运占港口比例低,铁路在短距离运输、多式联运、接取送达、两端延伸服务上存在着短板,物流成本高,利润微薄,缺乏货源;而公路运输企业多是各自组织全程运输或是单独进行接取送达,在绿色物流方面,2018 年以来,国家为推动物流用车电动化,推出了不少新能源利好政策,清洁能源汽车的大量投入使用,灵活、高效、多样的公路运输产品,以及运费较低的水路运输,使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货场能力亟需补强。自2018 年开始落实三年铁路货运增量行动方案以来,虽然北京局集团公司已经投资约9 275 万元对徐水、顺义、杨村等14个货场进行了功能改造提升,新建开通企业铁路专用线8 条,但随着“公转铁”增量,集装箱(敞顶箱)大规模使用,既有货场从功能和能力难以满足需求,2020 年芦台、辛集、沙河、隆化等17 个货场急需进行改造补强,拟新建企业专用线16 条,以解决能力适应性不足问题。

(4)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各货运系统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迭代效应;同时大部分信息系统基于铁路内网运行,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使用不足,缺乏与港口、外部企业及其他交通方式信息开发共享与互联互通。

2 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高质量发展对策

2.1 多措并举,实现货运稳定增长

(1)争取“公转铁”政策支持。抓住国家“三年行动计划”有利契机,完善路地协调联动机制[3],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制定出台“公转铁”相关支持政策,重点推进北京市混凝土企业接收“公转铁”砂石料考核指标、评判标准和交通奖励措施的发布实施,助推政策的落地落实,形成路地共抓“公转铁”的强大合力。

(2)深化重点企业协议运输。充分发挥铁路与企业运能运量互保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管内38 家重点企业合作,签订2020 年铁路运量互保协议,计划协议运量21 125 万t,占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量计划35 750 万t 的59%。组织互保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积极与下游客户对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稳定既有客户;同时完善诚信经营机制,保持运输政策稳定,提高铁路信誉度,努力发展新客户,确保货源稳定、均衡运输,协议运量超额完成[4]。

(3)实现以白补黑货运增量。一是加强与管内天津、曹妃甸、黄骅港3 个港口合作,开展联合营销,采取“敞顶箱+汽车短倒”运输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组织集港煤炭运输,实现重来重去,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2020 年,3 个港口每日装车安排68.2 列,全年货运量9 421 万t,实现增量1 977万t[5]。二是以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河钢集团、首钢集团等钢铁企业战略合作,同时,加强与管内其他钢铁企业对接,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和运输需求,根据运输需求,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制定运输方案,大力开发钢材货源,上半年必保钢材每日装车1 200 车以上,下半年1 500 车,全年运量2 677 万t,实现增量738 万t。三是以砂石料等矿建物资为重点,加大35 t 敞顶箱推广运用力度,围绕唐山、承德、宣化、井陉等地区,打造矿建物资发运基地,全力承接“公转铁”运量,全年确保运量1 500 万t 以上,实现增量700 万t。

(4)抓好卸车效率提高。以天津、唐山、邯郸“三区域”为重点,充分发挥新研发卸车系统作用,动态掌握管内各卸车站的卸车情况和在途到卸车流情况,提前预报并组织企业制定接卸方案,做好卸车准备;强化“前店”“后厂”协调联动,激发整体合力,加强34 个“双控”卸车站和困难卸车站卸车组织和盯控,必保卸车达标;坚持以卸定装,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接卸“菜单”,有序控制接卸车流。遇到达集中时,积极主动组织企业进行变更和调卸,保证接卸畅通。

2.2 提质增效,提升货运产品供给质量

(1)加快融入多式联运体系。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推进“散改集”工作部署,深入与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港口、船货公司合作,共同梳理开发适箱货源;充分利用敞顶箱投入,采取“敞顶箱+汽车短搬”公铁联运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吸引货源回归;根据需求增开集装箱办理站点,加大集装箱正面吊设备投入,提升作业能力,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覆盖范围,全年必保集装箱运输145 万TEU,实现增量60.26 万TEU。强化与中铁特货北京分公司合作,共同深入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联合营销,加快商品车装车场地设备设施补强,提高装车和存储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满足运输需求,扩大商品车增量。

(2)完善市场化价格调整机制。一是完善价格调整机制,运用价格杠杆,合理制定“一口价”方案,吸引货源回归。在货运增量基础上,重点研究增收项目,确保在增量的同时,实现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充分运用价格政策,大力开发钢材等高费率货源,重点与首钢集团、河钢集团对接,实现河钢集团进京钢材零公路运输。三是开展全程物流费用调查,加强与地方政府、专用线企业和托运企业沟通协调,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压缩两端费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6]。

(3)推进铁路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北京局集团公司增量攻坚行动,在2019 年开通8 条专用线的基础上,2020 年重点推进唐山、邯郸地区钢铁企业专用线建设,完善天津、黄骅、曹妃甸港集疏运体系,力争全年建成铁路专用线25 条以上,鼓励开展专用线共用和扩大共用品类,在新建专用线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潜增量能力,为货运增运增收提供保证。积极做好高碑店、文安、保定、承德、下花园、芦台、大毕庄、辛集、沙河等17 个货运增量“短平快”货场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查等相关工作,督导加快施工进度,为后期货场增量提供设备保障。

(4)提高集装箱装卸作业能力。按照轻重缓急,增量为先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新增站点设备设施先行,既有站点不间断生产的思想,重点落实18 台集装箱正面吊安装事宜,解决隆化、双桥、承德、大毕庄、白羊墅、高碑店、文安等11 站点能力不足问题,满足集装箱运输增长需求,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2.3 创新驱动,引领货运高质量发展

(1)做实“天网”+“地网”绿色智慧物流体系。一是借助国铁集团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智慧货场、智慧城配等领域,进一步完善京铁云智慧平台功能,打造业内知名信息平台。二是充分利用首都市域内铁路专用线(含专用和地方铁路)资源,为首都绿色运输体系建设扩能。以适应生活必需品、钢材、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生产生活物资铁路运输为样板,调查摸底首都市域内铁路专用线(含专用和地方铁路)既有和可扩展资源,筛选适用的铁路专用线场站。将筛选出的专用线场站铁路资源纳入首都绿色运输体系的地网,每个站点的信息数据全部纳入京铁云平台,实现大数据实时交换,打造首都“天网”+“地网”智慧物流品牌。

(2)利用京铁云平台提升客户满意度。围绕铁路货票信息,整合内部相关数据资源,对全作业过程相关信息深度分析与实时掌控。通过对装车、品类、去向、来源、收入、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不让客户跑车站”、实现货运业务办理“零接触”为目标,对接和融入客户生产、销售、流通、加工全供应链管理,完善京铁云平台功能,拓展增值服务,构建智能、共生的供应链平台和物流生态,实现对内辅助经营决策,对外提升客户服务体验[7]。

(3)结合信息化技术优化作业流程。推广北京货运中心依托货运票据电子化,优化货运作业流程的经验,利用数据抓取、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整合电商、货运站、货运制票、车站货调报告、运输收入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6 大系统,纵向集中货运计划、核算、制票、交付、客服5 个现有岗位业务,实行全流程操作;横向覆盖多个网点内勤业务,实现多维度整合。进一步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优化货运各工种作业内容,提高劳动效率。

(4)打造“智慧货场”提高作业效率。一是推广天津开发区盛铁物流有限公司 “智慧货场”的宝贵经验,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无人机巡检、货位可视化管理、进出库管理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全流程实时监控。进一步推进智能化集装箱场站建设,实现集装箱门吊远程控制自动化装卸作业。对内满足管理标准落实需要,对外适应广大客户便利需求,打造铁路运输品牌。二是加快推进货运营销分析系统建设和卸车信息系统培训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做好“铁路货运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信息安全定级、试运行,以及对货运相关信息系统的调研、优化等工作。

(5)智慧发展,推进绿色物流建设。一是服务雄安新区,打造集约智能共享的物流体系,积极融入雄安新区“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智慧绿色物流,做强雄安新区建材铁路绿色物流基地,以高碑店、文安铁路货场为核心,对雄安新区周边铁路货运场站(含专用线、专用铁路、地方铁路)设施进行调研分析,推进雄安新区铁路物流方案的编制和落地,为客户提供绿色物流全流程服务[8]。二是突出服务首都功能,构建以铁路为骨干、外集内配的城市绿色物流体系。规划高碑店、马坊2 个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作为北京城市物流外部集散点,推进黄村、大红门、顺义、三家店等既有铁路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强化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的多式联运功能,实现无缝衔接。

3 结束语

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增长速度基础上的发展,推动货运高质量发展应在保持铁路货运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探索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货运高质量创新发展,在实现国铁企业保值增值的同时,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不断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猜你喜欢
货场专用线增量
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畅通铁路“前后一公里”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考虑铁路货场繁忙度与成本的枢纽内货运调度决策研究
北京局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发展对策探讨
国内第一条石材铁路专用线获准立项
铁路货场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