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部针刀松解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及头痛的临床研究

2020-07-17 14:11张存权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椎动脉

张存权,刘 伟,路 刚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候群,常因枕颈部其他病变导致椎动脉的供血不足而引起,临床中多伴有颈肩部的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多种表现[1]。而颈性头痛是一组以颞部、头顶以及后枕等部位疼痛为主的症候群,其可能是由枕大、小神经以及耳大神经在受到双侧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的卡压或刺激而引起的。1926年Barre首次提出了颈性眩晕及头痛的概念,并由Lieou完善,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2]。中医则将其归于“项痹”条目中,多认为该病易发于老年人,与正气不足、长久劳损有着一定的关系[3]。目前对该病的传统性治疗多以针灸、推拿、药物性理疗为主,存在疗程长和复发率高等不足,患者接纳度较低,而使用针刀松解疗法,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相对较低,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刀松解治疗Barre-Lieou综合征30例,疗效明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5月-2019年9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及门诊诊断为颈性眩晕及头痛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 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7±5.41)岁,平均病程(5.93±2.5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03±4.88)岁,平均病程(6.13±2.57)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4]制定相关标准。①与颈部活动有关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眩晕、视物旋转、模糊以及头痛;②合并有枕颈部位肌肉紧张、僵硬或是疼痛;③旋颈试验为阳性;④影像学表现:寰齿关节不稳、寰枢关节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及间隙变窄,颈反曲及椎动脉狭窄等;⑤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有两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颈性眩晕及头痛的诊断标准[4];③配合研究者完成临床资料采集;④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枕颈区存在畸形及眩晕由单纯血管因素引起(由影像学鉴定椎动脉狭窄≥50%以上,或是有椎动脉闭塞等);②存在锁骨下动脉、前循环盗血以胸廓上口综合征等;③由外伤导致的严重性颈椎病、滑脱和骨折等;④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1)针刀选择:以4号小针刀为最佳,可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性采取一次或两次治疗。(2)治疗方法:①定点,共选8个点,分别为下项线枕外隆突下2 cm处、中线旁开2 cm和5 cm处各一点、颈2棘突处、颈2棘突两侧2 cm处各一点,定点要选最有效、可以彻底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点,安全第一;②常规消毒,大小以半径稍大,避免感染;③铺巾;④局麻,以2%利多卡因配比生理盐水,浓度控制在0.5%左右(安全),每点注射1.5~2 mL,待吸收3 min 再进针;⑤治疗,以下项线处通透松解为先,刀尖与颅骨球状面垂直,在浅层斜方肌、头半棘肌、深层的并没有后大小直肌及头上斜肌依次进行通透松解,后于颈2棘突处及颈2棘突旁对斜方肌、项韧带及头上斜肌处进行点刺松解;⑥拔针后按压,以3~5 min为限用指腹按压针眼处,以避免由于出血造成的局部血肿及感染。(3)操作原则:枕后操作时,针刀方向与颅骨面一定要垂直,离开颅骨面易造成危险。颈2棘突及棘旁操作时,需对针刀的深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椎管或椎动脉造成影响。

1.5.2 针刺疗法:①取穴,以颈夹脊、天柱、大椎为主穴,根据症状可临床配穴。②方法,俯卧位下常规消毒,选用0.30×40 mm毫针直刺,深度为30 mm,经提插捻转后得气,再留针,时间约为30 min,其间每10 min行针一次。

1.5.3 治疗疗程:①针刀疗法组根据情况行1~2次,间隔为1周。②针刺治疗组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对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扭曲试验、肌肉紧张痉挛、颈后压痛及颈肩部疼痛等进行观察。

1.6.2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

1.6.3 临床疗效评价: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6]改善率为准(量表包括眩晕16分、颈肩痛4分、心理与社会适应4分、头痛2分及日常生活与工作4分,共30分)。治愈:ESCV评分改善率≥90%,症状基本消失;显效:70%≤改善率<90%,症状明显缓解;有效:30%≤改善率<70%,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改善率<30%,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6.4 生活质量调查: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7]进行评价,包括一般健康状态、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内容,对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评价。

1.6.5 安全性检测: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测定。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扭曲试验、颈肩部疼痛、肌肉紧张痉挛、颈后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疼痛阳性率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肾功能比较:治疗组有效28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24例,有效率80.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23,P<0.05),见表3。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和肌酐治疗前后及 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种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安全性。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对于颈性眩晕及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国内外专家多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病变学说”和“神经刺激学说”为主,而对于顽固性颈性眩晕及头痛则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一是因颈椎部位的生物力学发生失稳而对椎动脉颅外段的血流造成阻滞,这类与体位的变化有关系;其二是因多种因素对交感神经产生牵拉或挤压而引起[8];其三是后枕部椎动脉和枕神经因上方肌肉痉挛,抑或是缺血变性等刺激或卡压而造成[9]。中医则将该病归于“项痹”范畴,在病因学上多认为由内外因素引起,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本虚及气滞血瘀痰凝等标实引起局部经脉不通而致[10],此理论与血流动力学理论有一定的相合性。目前对于该病的保守治疗多为中药、手法、针灸等方法,主要是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压迫进行舒缓[11]。

本研究中使用针刀松解疗法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及头痛,主要针对颈椎部位生物力学的失衡,通过对后枕部及上颈段病变部位肌肉的松解而进行调整和治疗。针灸针虽能到达病灶,但由于其针体较细,对软组织修复、肌肉解痉和血运改善等方面效果有限。故相对于针灸针,使用针刀松解疗法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及头痛,作用有四点:其一是对损伤的软组织进行修复;其二是对痉挛的肌肉进行松解;其三是对局部组织血液供应进行改善;其四是对脊柱静态和动态失衡进行调整。中医认为使用针刀具有疏通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达到了“以松止通、通则不痛”的效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松解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松解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紧张痉挛、颈后压痛及颈肩部疼痛;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松解疗法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及头痛优于对照组; 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松解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椎动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