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中的应用

2020-07-18 11:43曹友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曹友义,邓 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一、高职英美文学赏析教学的现状

英美文学赏析课程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中问题较为凸显的一门课程,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过多关注文学作品表层意思

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小,词汇量相对较小,文学素养相对较差。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字面意思,主要方式是通过查词典来理解其意思,没有习惯从宏观上去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特点,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这就达不到评析文学作品的目的,扭曲了英美文学赏析学习的本质。

(二)教师英美文学赏析教学方式单一

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都会对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同作者在同一时代下、以及相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代下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赏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先从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入手,再到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容。但众所周知,在鉴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的剖析面很广,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其中一个或几个剖析面,但由于课时有限,授课内容多,教师也不可能从不同角度将同一个文学作品分析透彻。这就导致了学生会因为无法深入理解作品而丧失兴趣,课后也不会主动去赏析更多的文学作品。

(三)英美文学赏析课程考核方式片面

目前英美文学赏析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笔试为主,多为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的内容过多局限在课堂授课内容。这种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参与课堂及课后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影响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起不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作用。

(四)学生学习渠道多而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APP、公众号、平台都会上传大量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其需求搜索到很多相关信息,这看似是好事。其实不然,各种资料唾手可得,影响了学生自己动脑的积极性;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不系统,很零散,同一个信息在不同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出来。阅读这些信息会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做重复的事情。

二、产出导向法的概述

产出导向法产出导向法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以Swain(1985)的“输出假设”为重要理论基础。从2007文秋芳教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开始,发展至今,产出导向法经历了五个阶段:预热期,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说”(2007年-2013年);雏形期,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3年—2014年);成型期,首次构建了POA理论体系(2015年--2016年);修订期,修订POA理论体系(2016年--2017年);再修订期,再次修订POA理论体系(2017年—2018年)。到2018年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最后修正如下表1[1]:

表1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文秋芳,2018)

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在最新的理论体系中,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与“关键能力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教学流程包括以教师为主导的“驱动—促成—评价”N循环。

产出导向法颠覆了传统PPP教学法所提倡的先输入,后输出的常规教学顺序,取而代之的是“输出—输入—输出”。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起点,学生通过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明确产出任务的交际价值的同时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从而为促成做好铺垫。产出导向法在提倡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与中国的教育特点相吻合,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2]。

三、产出导向法在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都在关注或研究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但大部分实践研究都是集中在综合英语、口语、写作等技能性课程中。2019年曹友义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将英语口语教学分成五个步骤:精选电影、剪辑制作、导向驱动、任务促成、全面评价,这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3]。2018年洪琪基于产出导向法在英美文学赏析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实用性和工具性”的驱动下带着极大兴趣研习文学作品,收获了“实用”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4]。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产出导向法能促使英美文学赏析赏析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显示为教学活动参与率为100%,学习效率提高了200%,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率为90%,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为90%,其中98%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接下来笔者主要阐述产出导向法在英美文学赏析课堂中实践应用。根据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价,本研究将课堂分成三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另外,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笔者从课堂三个阶段、评价方式及网络资源的正确使用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产出导向法在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阶段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中将学生分成学生人数大致均等的若干组,时而随机分配,时而按需分配。确定了所要教授的文学作品后,授课教师需提前挖掘文学作品的剖析点,并通过蓝墨云班课发布任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在发布任务的同时可告知学生可查资源,让学生能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向。由于读者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赏析文学作品,因此每组同学的任务是不一样的,这样才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全面理解文学作品。各组同学通力合作,形成一份读书报告。任务必须要提前发布,以便学生能在课前上传自己组的报告。当然,教师也要提前浏览一下学生的完成情况,掌握一个大致的方向,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补充和总结。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自己给出的几个剖析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升华,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该作品认识和理解。

(二)课中阶段

课堂中,授课教师首先需要从不同的剖析点宏观全面地赏析该文学作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没有理解到位。教师还应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各个剖析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理解是脱节的。通过这一宏观而全面的赏析能较好地驱动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接着教师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去赏析作品,让学生知道作品是怎么一步一步地把其艺术性渲染到顶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前所写的读书报告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升华学生对作品理解。整个课堂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提问是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来提的,引导性的问题是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一步一步地升华。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要立即给出评价。告知学生哪些方面是还可以提升的,收到及时评价的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三)课后阶段

英美文学赏析的课后作业一般会有两个侧重点:第一、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讲解也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继续思考课堂讨论问题,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这种作业的题型应该为论述题,或者为简答题;第二、英美文学赏析课程要求学生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量,所以作业的第二侧重点在于促使学生课后自行阅读英美文学赏析作品。这种作业的题型可以为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宗旨,以让学生逐步掌握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为目的的。

(四)评价方式

在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在英美文学赏析课堂中时,其评价方式是以“以评促学”为导向的师生合作评价,即全体学生及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在课堂中主要以及时评价为主,在学生谈了自己的观点后,同学或教师给予及时的回应,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针对性地展开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则主要采取延时评价为主。学生写好自己的读书报告,或是完成了自己的书面作业,需要上传蓝墨云班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匿名互评,再由教师进行评价。不管是何种方式的评价,一定是要求给出评语,而不是简单、冰冷的一个分数。评语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起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五)分析并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网络资源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正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现在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课前和课后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要熟读自己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将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在恰当的教学阶段推送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拓宽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此外,教师的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总之,在老师合理的引导下,网络资源会给英美文学赏析课堂带来更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英美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不可能只局限在课堂和书本知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也是达不到英美文学赏析的目的的。产出导向法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后时间,在老师的主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产出导向法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让学生逐渐掌握研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步辇图赏析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英美常见表达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