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版产业第三方服务转型升级

2020-07-23 06:16蔡巍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摘要】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效益和应对人力资源的大幅提升,部分出版社逐步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了第三方外包,如印刷、排版、校对、仓储、物流等。但是受限于产业链的不完整,一般都是分工序,分工种,小规模的外包业务。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集成经济等成为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下不断与出版行业结缘的面向未来的经济或商业形态,一种融合型的出版生产方式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出版产业;第三方服务;转型升级

一、出版社传统业务第三方服务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70-80年代,国家集中成立了一大批出版社,成立一直以来都是审批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一直都本着小而全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办社方针,出版社完成所有图书印前的工作,印刷流程就交给对口印刷厂,发行业务则交给国有新华书店。直到上世纪末期,出版社为了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提高效益,逐步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了第三方外包,如印刷、排版、校对、仓储、物流等。到了本世纪初,出版社分批完成了转企改制,有些出版社甚至分区域,分项目将一部分组稿策划、美术装帧设计、图书发行等核心业务也进行了第三方外包。近几年来,出版企业的出版量大幅提升,有些出版社甚至将编校业务都进行了第三方外包。

进入21世纪,中国出版业为进一步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一直在探索新兴的出版生产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各类新兴技术积极推动出版变革,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兴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用户生产内容(UGC或UCC)、众编、众筹、众包、长尾理论等突出强调了用户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改变了传统的出版经济理论、内容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集成经济等成为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下不断与出版行业结缘的面向未来的经济或商业形态,一种融合型的出版生产方式也随之出现。

二、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弊端

作为付费知识服务的主流媒体,一个出版社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除了作为国家赋予出版专有权的机构以外,就要看能否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换句话说,能否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就是未来出版单位生存的关键。出版单位如何能够有效利用资源,集中力量做好主业研发呢?本着工作协作“社会化”的原则进行第三方工作外包,是加强核心业务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佳路径。

上述工作中除“流程管理”涉及的相关工作内容可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寻求第三方服务外包以外,其余工作环节都是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核心业务范畴。工作协作“社会化”的根本原则就是需要将原有工作差异化配置,从而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但同时出版社原有的一些工作就自认而然的弱化了。以出版社的传统核心业务审校工作为例,审校工作社会化从提高出版效率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缓解出版社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但是如何能够保障出版质量,达到国家的出版要求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另外审校工作中的有些环节,如主要文字校对和版式设计工作等仅需对文字质量和内容编排形式负责的工作环节,出版社只需要建立合适的检查机制做好质量控制;但是对于所出版内容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舆论导向……的把关就需要出版社调整优化流程,在审稿环节特别是终审环节进一步落实工作效果,加强职能意识。

另外对于有些硬件投入较大产能不高且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如仓储、物流以及排版工作,有大量的出版社已经在尝试外包服务,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出版机构,一方面控制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服务水平。但是由于图书行业的特殊属性,如单品种的价值不高但属重货;同时在销的品种较多配货麻烦:因寄销产生的大量退货……都使得一些第三方服务企业不是体量太小而导致成本较高;就是经营品类较多,难以适应图书的特殊属性达不到出版社的要求,从而导致出版社还要自建仓储、物流体系。

由此可见,厘清工作执业属性,加强出版社的执业职能,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高质量的配套企业集群是以出版社为核心构建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出版产业链的必要条件。

三、优化第三方外包企业,建立出版第三方业务综合服务产业链

如何能够有效履行质量控制职能,把控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呢?首先,出版企业必需具备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业务对接:其次,需要上下游关联业务市场相对成熟、规范,具备相当数量的优质第三方业务外包服务商可供选择:最后,需要在国家或行业层面,构建有效的工序分包管理机制和质量监控追责体系,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档案,有效评估第三方机构的执业资格,形成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群。

一方面出版机构需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将附加值低、重复性高的非核心业务所涉及的生产流程外包,从而达到调整出版社人员结构,突出内容策划开发、导向把关以及质量控制的职能属性;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不断培育和优化为出版配套产业的市场环境,从而培养一批业务精通、执业规范、具备资质的优质第三方服务商,最终实现出版产业优化升级,出版文化进一步繁荣的目标。

四、融合创新开创出版蓝海,服务外包网络化已经成为趋势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为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带来一个无限可能的市场。4G、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三网融合、宽带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互联网出版商走向蓝海铺平了技术路径。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行业的蓝海。

随着内容形态和运营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社技术外包、运营外包以及传统业务外包业务的异地化、集约化都将成为一种趋势。出版单位也从依赖传统渠道逐渐向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从完全2B的业务形态转型到2C和2B兼有。从线下对于渠道的精细化管理到线上的产品用户运营,一套好用、可靠、人性化、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同时一套专业、稳定、有序且成本可控的线下产业链条是助力出版企业快速发展,专心内容所必不可少的。

随着行业的垂直整合,出版企业通过搜集大量的用户数据,更加贴近用户、理解用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离用户更近,如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出版社追求的目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出版单位的平台职能将进一步凸显,平台职能中的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解决,只有某一个或两个专有职能,也可理解为核心职能,出版单位则需要整合资源自建平台,着重发展,不断壮大,也只有这样,出版单位的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才会随之凸显出来。

结语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出版发展思路、方向和趋势,“互联网+”环境下,除了内容策划、审校加工、按需印刷、读者获取、读者精准服务所需要的数据库、云计算、网络信息收集等高科技工作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仓储物流、内容审校、排版印刷等传统业务的运营也越来越超越地域限制。服务质量、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率成为了衡量业务外包的重要标准,高水平、有资质的出版业综合服务商将应运而生,这也将成为出版融合发展的另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黎强,袁筠.编辑业务外包及其利弊分析[J].北京:新形势·新思考——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2007.

[2]卞葆.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意见:田胜立主编.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汪忠.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08(08)58-63.

[4]郭宪.谈谈审稿人与审校人的区别[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1998(05):24-26.

[5]黄先蓉,刘菡.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需求与制度、模式创新[J].中国编辑,2011(01):25-27.

【作者简介】蔡巍,硕士研究生,湖北开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副编审、总經理;目前主要从事科技类图书策划,学术活动传媒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