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

2020-07-23 06:58蔡雪佳谷晓帆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蔡雪佳 谷晓帆

摘    要: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把阐释学与翻译结合了起来,提出了理解也是翻译,并提出了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包括信赖,侵入,吸收,补偿。本文主要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作为指导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分析了杨宪益和华兹生两个英译版本,发现不同的译者在文化地域生长环境知识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习惯,使用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证实了译者本身的重要性,即译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翻译策略;阐释学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

一、从阐释学到阐释学翻译理论

阐释学也叫解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在19世纪形成独立的学科。阐释学是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架构下发展,把重建文本和作者原意作为最高目标,阐释学被描述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这与翻译过程很像,在翻译中,很多译者都是把源文本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所谓的忠实原文,此外翻译也是理解原文的过程。所以阐释学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出发探讨《陈涉世家》两个英译文本体现译者主体性

(一)信赖

信赖指的是译者在阅读或翻译源文本之前,译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信赖”这一步骤,译者相信原文言之有物;相信原作具有翻译的价值。《陈涉世家》出自史记,是一篇文学与史学韵味十足的著作。杨宪益和他的夫人一直以来专注文学翻译,他翻译文学类的目的是为了将经典中国文学英译介绍给西方普通学者,建立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华兹生,认为司马迁《史记》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他对《史记》的语言风格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相信作品,相信原作具有翻译价值。因此,《陈涉世家》对两位译者来说,极具翻譯价值。

(二)侵入与吸收

“侵入”是指在理解原文时发生的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冲突“吸收”是指原文的意思和形式被移植,在引进的过程中,译入语可能变得丰富,也可能将源语同化。

例: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杨译:“Ah,” said Chen She with a deep sigh. “Can a sparrow know a wild swans ambition?”

华译:“Chen She gave a great sigh, oh well”, he said. “How could you little sparrows b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ambitions of the swan?”

分析:原文“嗟乎”,一词翻译的有所不同,杨译版本为,“Ah”;华译版本为 ”oh, well” 有所不同。首先,“嗟乎”在这里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嗟乎”准确的来说是叹词,表示感叹,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所以两个版本在“侵入”方面理解的都没有问题,都理解成了感叹的意思。但是,在“吸收”方面却有差别,”Ah”更偏向于直译,而”oh,well”更符合西方用语,所以相对来说符合“吸收”的标准,即用目的语导出。这里涉及到的翻译策略实际上是异化与归化。毫无疑问,杨译更异化;而华译则偏归化。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华译在吸收方面做的比较好,略胜一筹。在这一过程,充分证实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三)补偿

“补偿”就是在经过前三个步骤之后让源文本再次回归原文,遵循原文意思。为达到原文和译文达到平衡状态,译者大多采取补偿策略,使用脚注或者文内补偿的方式。

例::“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知鬼乎。”

华译:The diviner guessed what the two were planning, and replied,“Your undertakings will all meet with success. But might you not seek your fortune with the spirits?"

此处又加脚注为:

Like all good diviners,this one is careful to answer ambiguously. His remark may be interpreted to mean“Though your plan may succeed will you not find yourselves among the spirits of the dead?”But Chen She and Wu Kuang prefer to interpret him differently.

分析:原文中文意思大概为,卜者对陈胜说事能办成,但是需问问鬼神的旨意。中文意思说的有隐含成分在里面,陈涉可能了解不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这句话不止说事情能办成,言外之意可能这件事存在危险成分,所以可能需要加脚注,来把事情阐述的更完整。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角度看,符合补偿这一特点,让读者更清楚明白。

三、结语

阐释学翻译理论四个步骤无一不体现译者的主体性这一特点,为人们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更多可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翻译指导原则,但多数情况下由于不同的译者文化背景,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不尽相同,译者通常对原文理解也不尽相同,选择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也不同,所以使得译文各不相同。综上分析,可以得知译者主体性存在于整个翻译过程,译者的主体性是使得翻译文本多种多样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李亚舒, 黄忠廉.《科学翻译学》[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20—30.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