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0-07-23 10:12梁丽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提高有效性

梁丽娜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在准确地把握当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内心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境界,从而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有利于让学生逐步发现情境中所包含的科学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提高科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目前,有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盲目地追求学生取得更多的分数,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学习感受,这种“我讲你听”的模式阻碍了小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通过各种直观的演示操作来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新奇的刺激,提升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逐步加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直接印象,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直观的演示操作,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直接印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初步印象,使学生对某个概念产生直观的理解,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和畏惧感,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设计直观的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演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更为清晰的表象认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最终形成鲜明的科学概念,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习得要点知识,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直接印象。

例如,教师在教学《盐到哪里去了》时,在学生认真观察了食盐、砂糖颗粒在水中的变化后,根据现象来猜想食盐和砂糖在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指导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再次实验。把一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先不搅拌,观察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30秒之后,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同时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在实验中,学生会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先是沉在水底,慢慢晕开,变成了紫色的一片。随着玻璃棒的搅拌,从水底升起了缕缕紫“烟”,萦绕成旋涡,紫色逐渐扩散到整杯水里,而高锰酸钾颗粒也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了,原来无色透明的水也变成了透亮的淡紫色。实验现象直观而生动,有力地佐证了食盐、砂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

二、展示鲜活的实物材料,丰富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努力将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起来,尽可能地借助现实世界中的实际物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密切连接,逐步降低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陌生程度,使学生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展示鲜活的实物材料,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便于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实物的特征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逐步丰富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岩石》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各色各样的岩石,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学生们对岩石纷纷产生了高涨的探究热情,有的学生说用眼睛可以看到巖石的形状、斑点、颜色、花纹以及大小。有的学生说用手触摸岩石可以感觉岩石的光滑粗糙程度。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掂一掂岩石的重量……最后,学生逐渐对岩石的特征形成初步的表象,与此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画面,丰富学生的科学教学资源,扩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直接地感知科学现象,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更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情境,活跃学生探究科学的氛围,逐渐提高学生参加探究科学知识活动的热情,加快他们接受科学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震》、《火山》 时,首先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展现了猛烈的地震来袭和火山喷发,给学生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让学生觉得很震撼。其次,视频中的内容引起了学生对地球内部运动的关注与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探究其成因的兴趣,使学生上课的状态更为专注。再联系在上节课《地表探秘》中学习的板块运动,引导学生建立对地球内部运动的整体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的热情。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科学表象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学习科学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认知社会各种现象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通过全面感知外界事物的变化,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事实的表象,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特征有一个认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表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领学生全面地感知外界事物,以此来丰富学生脑中所接受到的信息,不断扩充学生的科学知识,促进其科学素养的稳定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塑料》时,以学生熟悉的餐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从颜色、轻重、光滑、软硬等去感知生活中常用的餐具,如金属碗、陶瓷勺、塑料碗、木勺等。通过观察,学生甲发现: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学生乙发现:陶瓷——重、易碎、光滑。学生丙发现:塑料——轻、颜色多、光滑。学生丁发现: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对不同材质的餐具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对材料的表象逐渐变得丰富,最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地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直观性的演示操作,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更为直接的印象,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实物材料,逐步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转变学生以往对科学课的消极态度,善于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表象,从而促进其科学素养的稳定提升,逐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蒋福明.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49.

[2] 宗念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69-170.

[3] 翁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6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提高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