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20-07-27 15:58张继红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状

张继红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文教材选入的古典诗词数量偏少;对诵读普遍重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滥用多媒体技术。借鉴古代诗歌教育传统,总结当代诗歌教育经验,古典诗词教学应抓好以下环节:加强诵读能力培养;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教材应加大古典诗词比重;适当鼓励学生仿写旧体诗词。引导青少年爱诗、读诗、学诗、作诗,正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古典诗词教学    教学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作用,诗歌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悠久的“诗教”传统,对我国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典诗词一直是当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古典诗词教学成为当代诗歌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继承着古代“诗教”传统,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但是,中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淡;学了十多年,却不会抑揚顿挫地诵读古典诗词,更谈不上吟诗填词;学生不懂得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不会欣赏诗词的意境,不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等。这些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尤为突出。

一、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现状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和教学受到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极大影响,在古典诗词教学方面,突出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选入古典诗词的数量偏少。

2009年教育部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但是,无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选入的古典诗词篇目都十分有限,全套教材包含的古典诗词数量仅约10首。

(二)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对诵读普遍重视不够,学生往往缺乏自主诵读能力。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不重视诵读艺术熏陶,缺乏诗词诵读训练,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仍然像读一般文章那样朗读诗词。他们朗读诗词几乎就是读“顺口溜”,有时与说“快板”或“数来宝”似乎没有区别。一些语文教师往往缺乏诵读诗词的基本素养,只知道照本宣科,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朗读背诵,难以对学生进行诗词诵读指导。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往往没有形成诵读诗词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非常推崇“齐读”的方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徜徉古诗词王国》一文中指出:“齐读只是一种方法,整齐、一律,读音比较规范是做到了,但往往是满足于一般要求,共同标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极少,个性特点难以发挥,对佳作的深入理解常常受到影响。因而,这种方法在古诗词阅读中应少用、慎用,让学生自主诵读的天地更为广阔。”①(38)

(三)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定位较低,没有仿写古典诗词的要求。

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自魏晋南北朝之后,能否作诗已经成为衡量文人文化素养高低的一把标尺。在古代诗歌教育中,读写结合是学习诗歌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几乎从不涉及旧体诗词写作的问题。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材对这一问题略有提及,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更低,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方面,对于旧体诗词写作方面从无要求。

(四)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较差。

由于文学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文学阅读与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因此,古典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但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往往从应试出发,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灌输,只是运用灌输的方法讲述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讲解字词含义、翻译诗句大意,往往把一首首优美生动的古典诗词肢解为一道道枯燥乏味的练习题,忽视诗词鉴赏中更重要的因素——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不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没有掌握最基本的鉴赏方法,获得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印象。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教为中心”这一突出问题,在《阅读是人生的伴侣》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画地为牢,学生学习常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情感、意志、人格等均未获得充分发展。看起来是‘学的问题,实质是‘教的问题。”①(6)

(五)古典诗词教学滥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出现以观看课件代替阅读文本的倾向。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师开展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给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对于古典诗词教学来说,阅读文本始终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学生正是要从诗词的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离开了文本阅读,就没有了语文学科。多媒体图像再怎么丰富多彩,再怎么美观动听,只能是古典诗词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取代文本阅读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古典诗词教学中,已经逐渐出现了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代替阅读文本的现象。与原来的“填鸭式”“满堂灌”相比,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变化——人“填”变成了机“填”,人“灌”变成了机“灌”。

二、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古典诗词教学改革的对策

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大敌,语文教师文化修养不足和教学方法呆板是影响古典诗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如何改进古典诗词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借鉴古代诗歌教育传统,总结当代语文教师开展诗歌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应当抓好以下环节,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

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最佳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十分推崇的读书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②(369)可见诵读的作用之大。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论读诗曰:“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诗全在讽诵之功。”“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③(267)

现当代学者对于古典诗词教学有许多论述。叶圣陶先生指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境相通感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④(125)叶圣陶先生将有感情的诵读称为“美读”,其实,“美读”就是“诵读”和“感悟”的最佳组合。叶圣陶先生还特别强调:“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⑤(13)朱自清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一文中曾就中学生学习旧体诗提出以下主张:“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具表现法式。初学觉得诗难懂,大半便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⑥(173-176)朱自清先生还说:“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⑥(173-176)可见诵读对于学习诗词是多么重要。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其次是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声调、节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疾徐有致地朗诵,准确表达文本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从语音、语速、语调、停顿、重音、节奏等方面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古典诗词的诵读水平,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校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场所。因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光大民族精神方面,语文教师首当其冲。古典诗词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典诗词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如果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那么鉴赏古典诗词无异于“鲇鱼上竹竿”。吴小如先生曾给自己立下赏析古典诗词的规矩:“一曰通训诂,二曰明典故,三曰察背景,四曰考身世。”⑦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基本要求。

由于多年来师范院校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当前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必须尽快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一是在现行语文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增加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鉴赏方面的内容,引导语文教师重视学习传统文化。二是鼓励语文教师自学传统文化典籍,提高古典文化修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自然水到渠成。三是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提高中文专业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素养,为他们走向课堂打好坚实基础。

(三)在语文教材中加大古典诗词的比重,适当增加背诵篇目。

古代诗歌教育有固定的基本教材。《诗经》自成书之后一直是传统诗歌教育的最主要读本。《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是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诗歌读本,至今尚有很大影响。通行的《神童诗》选用五言绝句48首,篇幅短小,浅白清新,音韵和谐,易于记诵。通行的《千家诗》选录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共220多首,在编选时充分照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民间深受欢迎,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涵盖了五言和七言各种诗体,是一本质量上乘的诗歌读本,至今仍然是人们学习唐诗的首选读本,风行海内外。仅从清代诗歌教育情况来看,从《神童诗》《千家诗》《唐詩三百首》之类到《诗经》,粗略估计,清代文人在取得“秀才”之前,仅就“诗”而言,至少背诵600首左右,实际数量还应更多。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中国古典诗文被从课本中去掉现象明确表态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材改革,加强古典诗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借鉴古代诗歌教育的经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应当确定数量较多的古典诗词基本篇目,至少应不少于100首。当然,不必都作为讲读课,但作为讲读课的篇目不宜太少。在在校学习2年期间,平均每年背诵的篇目不过50首,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古典诗词就会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将会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古典诗词奠定坚实基础。

(四)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方法,增大古典诗词教学的空间。

文学语言往往具有隐喻性、暗示性和歧义性,文学鉴赏最忌简单化和标准化。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古典诗词的语言更精粹,意义更丰富,借以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古典诗词鉴赏最忌穿凿附会和胶柱鼓瑟。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针对战国时代有人以断章取义的方式解诗说诗的现象,提出“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主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针对某些人鉴赏古诗时以偏概全、“凌迟”作者的现象指出:“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⑧(344)

当前的语文考试依然盛行“标准答案”,所谓“参考答案”往往是评分的唯一“标准”。当然,考试评卷不能没有一个“标准”,对于文学鉴赏来说,这“标准”却不能死板。诵读同一首诗,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会有很大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诵读同一首诗,在不同的心境下,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完全相同。如果规定了“标准答案”,只要死记硬背就足够了,文学鉴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标准答案”是文学鉴赏的天敌。只有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方法,古典诗词教学才有生命力,学生才能获得成长的空间。

(五)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仿写古典诗词。

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来说,仅仅诵读两三百首古典诗词是远远不够的。从总体上看,学习古典诗词如果不以学会写作诗词为目标,继承和弘扬古典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要将古典诗词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习写作旧体诗词应当是最有效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古典诗词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当然,首先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提倡语文教师学习作诗填词。否则,语文教师连“打油诗”或“顺口溜”也不会写,如何指导学生作诗填词呢?

实际上,鼓励已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学生仿写古诗,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引导和鼓励学生仿写旧体诗词时,对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的要求应尽可能宽松一些,不可要求太嚴太高。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虽然不应要求所有学生都学会作诗,但鼓励大多数学生尝试一下,便于他们领略作诗的辛苦和快乐,有利于调动和巩固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即使他们写成“打油诗”和“顺口溜”也无妨。

中国古代曾出现许多神童诗人,如谢道韫、萧纲、王勃、骆宾王、张九龄、王维、白居易、李冶、薛涛、李贺、晏殊、李清照、夏完淳、王士祯等,原因在于他们自幼就接受了系统有效的诗歌教育,尤其是诗歌读写方面的训练。古代诗歌教育将读诗与写诗相结合,使古代文人从幼年起就一边学习读诗、一边开始学习写诗。

引导和鼓励学生仿写一些古体诗词,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传承和创新诗歌艺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和培植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百利而无一害。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爱诗、读诗、学诗、作诗,正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注释:

①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②刘勰,黄叔琳,李详补,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③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⑤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⑥朱自清.朱自清说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⑦吴小如.代序(我是怎样讲析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札丛[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⑧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参考文献:

[1]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勰,黄叔琳,李详补,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9.

[3]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67.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朱自清.朱自清说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44.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