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学风建设品牌的探索

2020-07-27 15:58蒋丽怡曹海燕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品牌化供给侧改革

蒋丽怡 曹海燕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方面。本文审视学风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学生工作品牌“七彩桥”志愿服务站为例,探讨供给侧改革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实践,提出在师资团队、平台、思政教育模式等供给侧改革要素的改革举措,以期有助于学风建设品牌化。

关键词: 学风建设    供给侧改革    品牌化

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者个人或包括大學在内的学术界的学术品格”。在一定程度上,一所高校的学风体现出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学习风气。对于学风建设品牌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概括: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作风与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的实践并使之品牌化。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该理论主要强调供方要素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引申到教育领域来看,在高校学风建设中,需求方是高校全体学生,供给方是高校,如何从需求侧过渡到供给侧为高校新一阶段的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1]上指出决定和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是高校的校风和学风;能够营造出好的学习气候、创造好的学习生态,思政工作就能构启迪人生,开发智慧,增加学生的精神力量,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这一论断对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教育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极其深刻的阐述,即学风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载体和途径;在此背景下,通过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从师资团队、平台建设等教育供给侧要素创新出发研究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的形式,逐步从以往的灌输式、单一性教学向多渠道学风平台建设和多样性师资团队整合等转变,通过学风建设相关的创新实践探讨品牌化的学生工作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1.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上强调高校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党的十九大[2](1-57)报告进一步强调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风主要指高校学生的学习的行为、态度、目的、效果的一种综合表现,通过有效的实践和引导形成的优良学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确立远大的人生志向,锻炼情感意志,提升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教化引导作用,与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信仰等综合素质具有同向性,都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的具体实践,同时学风建设的实践成果检验着高校立德树人的综合成效。

2.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继而又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地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1-5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目标重点在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对国家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释义上说,外延式发展强调在数量和空间上的扩大和发展,与之相对,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更注重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实力的增强;从教育层面定义,是高校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追求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治学实际质量,而高校学风建设则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优良的学风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其次,优良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同时,锻炼意志品质。最后,优良的学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确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创新进取的正确学习观念。

3.加强学风建设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主要内容是侧重启发学习者,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继而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实际上是引导学习者将自身的固有的认知,与以往的经验相结合,使学习者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人本学习理论与其他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要工作是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除此以外,鼓励学习者从自身出发感知世界,进而提出和发展自己的理解,最终达成自我实现。该理论放在学风建设的语境中可以解释为:高校教授利用自身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不是通过灌输式的单向输出,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实践,从而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契合全国教育大会“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根本途径是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自觉尊重和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遵循客观学习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向学、乐学、好学,从而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明悟慎思,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反作用于学风建设。

二、一些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在一些大学校园中,存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不明确,职业选择迷茫,导致学习目标模糊甚至没有目标。这部分同学学习动力内在性缺失,学习积极性不足,时常发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能力提高和职业规划。

2.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习惯方面自律性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学风和环境的影响,对学习这项根本任务抱有一种无所谓的随意态度;部分学生抱有投机心理,平时学习不用心,为了应付各门课程的结业考试,在考前一两周走马观花进行所谓的“复习”,有些甚至发展到考试作弊,损害个人的诚信道德;这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不扎实,学习和实践能力均比较差。

3.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恰當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大学的不适应体现在多方面:在学业方面突出表现为学习方法调节迟滞,沿用高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主要为单一被动接受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课后的时间则沉迷网络等多样的娱乐化活动,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升。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是第一课堂为辅,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为主,简而言之,应为老师教授知识为辅,学生自我主动学习为主,这种学习不仅是学习有字之书,更要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三、以往教学模式对比于新形势的不足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互通的时代,近年来频繁提出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出信息时代对于教学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呈现出不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的时间地点与线上随时随地沟通的对比

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教学,对于双方的个人时间、教学地点要求较高,比如配备多媒体设备、研讨室等;新形势下的网络教学却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不需要固定时间地点,利用网络视听平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知识学习和传授。

2.单一的教学形式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比

以往的教学模式依托课堂,包括教学、交流互动、课后答疑、手段单一,并未充分挖掘其他人员和形式的学习潜能。新形势下的学习,从单一性转变成了多样性。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提出有效丰富了学习形式。高校还涌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学业辅导中心,并从线下的学习辅导延展到利用QQ、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的线上答疑辅导,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四、供给侧要素改革在学风建设品牌化中的应用实践

针对现阶段学风建设的新问题、新要求,笔者所在的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基于教育供给侧要素,在师资团队、平台建设两个方面探索并建立了学风建设品牌项目:“七彩桥”志愿服务站。项目已持续开展五年,将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学业,加强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为主旨,建立并完善了朋辈师资库,积累了各类数据材料、文字记录10万字左右,从三个维度提升了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并使该品牌具有了可移植性和可推广性。

1.全方位筛选、建立朋辈师资库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笔者在项目初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最终累计回收1178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对象全面覆盖了全校本科硕士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样本较为全面。结果表明,约有92.31%的学生面临学习困难、动力缺失、毅力不足等问题。而其中73.08%的学生更愿意寻求同学或者学长学姐的帮助。在此背景下,“七彩桥”志愿服务站开始着手建立朋辈师资库,经过五年的完善,已经形成了学业、心理、职规三位一体的师资库,累计共有人员400名。学业团队采用党员志愿参加,其他同学自荐或者推荐的公开选拔形式,每期师资库共有40余位本研成绩优异的同学作为小教师。心理团队方面,打破旧有的“优秀”模式,遴选吸纳在特定方向有专长的同学,比如经过学校培训的心理委员,包括全国百佳心委刘丹,以及学生榜样典型,包括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谷乐,东大好青年等,他们与学校的专业咨询老师共同组成了心理辅导团队。除上面两者的职规团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开展职业规划,整合校内校外双重资源,邀请合作企业HR团队与优秀毕业生校友、知名企业实习生学长学姐,通过讲座宣传、技巧解读、模拟面试大赛等等形式帮助学生。

2.多层次搭建学风建设志愿平台

该项目经过连续五期的实践,已经搭建并完善了个性化、开放式、实践性的辅导体系,同时在平台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第一期的朋辈互助、师资库建设到二期心理团辅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再到三、四期的线上慕课答疑平台进阶,我们从单一的学习帮扶,到从心理和未来规划全面考虑学生个人发展,最终结合新媒体平台,更加高效地解决学生学业问题,已经在多点形成了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有效实践平台(详见下图)。

该志愿服务平台充分突出了朋辈互助和志愿服务两大特点,具有模块化特点,这些模块可根据不同的现实需求进行整体迁移和推广,具有便捷性、兼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一些交流平台探索学习的意义,推进从方法论到价值观的转变,即从关注“如何学”向“为何学”的转变,实现整体平台外延式到内涵式的递进升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反馈机制方面,平台建立了学院—班级—宿舍三级管理体系。通过深入班级和宿舍,以班团一体化建设为试点,提升优良学风的辐射性和影响力。

3.全过程在学风建设中浸入思政教育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1]上指出:决定和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是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的关键在于学风建设,最终高校立德树人的综合成效将以文化方式呈现;“七彩桥”学风建设品牌项目恰逢其会,将志愿服务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为载体,利用朋辈互助模式,充分发掘大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和社会提供更加高层次、专业性的公益性服务的特点,增强大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团队意识,培育和提升优良学风的辐射性和影响力,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环境、文化和精神支撑。

在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并使之品牌化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当今供给侧改革和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七彩桥”志愿服务站作为供给侧要素改革在学风建设品牌化中的应用实践,从供给侧的两大要素出发,以朋辈互助的形式建立师资团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搭建学习平台,在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学风建设品牌化的现实路径,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注释:

①即为以供给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采用改革作为方法来推进结构的调整,通过对扭曲的要素配置的矫正,努力提高供给的有效程度,达成在需求变化的时候,供给结构对这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美]卡尔罗杰斯,等.自由学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陈世清.对称经济学术语表[EB/OL].[2019-08-28]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165706/91d8TIcm0Ag JMEW08kqS-PzK-glgfx8CSjM6Rhk_Sy41fPOxjB7sZ7Gea3kw 1lo2fj79m9k2e4OXfvXD89yPFeT6uWk[引用日期2019-12-04]

(省)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联(17SZB-27);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20JDSZ3029)。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品牌化供给侧改革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品牌化经营椒子换来大把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