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践

2020-07-27 15:58张兆延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索教学效果

张兆延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教师。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从提高教师素质、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聚焦热点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对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    实践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等方面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但鉴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存在“专业课重要,理论课次要”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缺少学习热情,玩手机、打瞌睡、开小差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时代如何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让学生听得进、有所得,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认识。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理论素养、道德素质、语言魅力、传授技巧等都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谆谆叮嘱和殷切期待,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富有个人魅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让自身信仰坚定、业务过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胜任铸魂育人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是苦练内功,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解决自身知识结构与体系单一、自身阅历和实践经历单薄等问题,努力将外化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气质,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二是以研促教,提升教学水平。秉持“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的理念,坚持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思路,不断攻克教学理论与实践难关,积极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論,不断提高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三是提高道德修养,铸就高尚师德,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要遵循习总书记的“六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人师表,培育英才。四是锻造能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群体特征和现实需求,转变学生普遍存在的“专业课认真听,理论课不想听”错误认识,从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充实教学内容是重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灵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鲜活和深刻,善于设计、及时充实和丰富教材教学内容,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主要把握两点:一是重视新理论、新观点的引入,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态感、时代感;二是重视新案例的选择,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和时代气息。

2018年3月,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进行全面修订[1],形成了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重点教材“基础”(2018年版)。应当说,这次教材的修订更新和充实了许多内容。但是,还是很难把所有的科研成果和新的理论成果都充实进来。例如,“基础”(2018年版)已经充实了大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在不断发展中,现有教材内容只涵盖2018年3月之前的理论成果。因此,笔者有意识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3月以来在各种场合讲话的精神及时地融入“基础”课教学内容体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推动“基础”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等精神,笔者结合讲授“基础”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时,及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新的讲话精神,引领大学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信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不仅加深了课堂教学的深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保证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是思政课建设的重点所在,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服务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锦言激趣,趣化教学内容,乐化教学过程,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例如,现行“基础”课教材不含绪论,有六章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聚焦问题,按照专题教学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克服内容多、学科广、课时不足等矛盾,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而行之的良性循环状态[2](161-164)。

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过“聚焦问题、讨论问题、找出回答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分析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疑难和现实症结、初步达成共识”等这样一种以“聚焦问题”为线索的专题式教学方法,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满堂灌”,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针对思政课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的问题,笔者注意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究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努力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难懂的原理具体化。为此,需要挖掘优秀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眼球,挖掘人物逸闻趣事,提高学生抬头率,大胆借鉴和使用社会流行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以及教育格言、成语典故、名人语录、诗词歌赋、小故事、顺口溜等,形成思政课教学富有时代性、感染力、贴近学生、接地气的特有语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感召学生。

在具体讲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时,笔者用中外名人名言谈理想,再利用毛泽东的《赠父诗》、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等抒发人生理想抱负的诗句导入新课,这些名言佳句学生既熟悉又喜欢,那些从前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很快被吸引过来,等待老师讲解,效果不错。当然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本学期笔者改用提问题、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如果有一天,你必须去最苦的地方,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你可以坚持多久?”先以发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紧接着阐述故事的主人公,以年龄最小、去了最苦的地方且待的时间最长,和同学们的感受一样,刚开始也迷惘、彷徨、不适应。但是半年后,经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等“五关”考验,开始了长达七年艰苦岁月磨炼的故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教师将伟人成长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精神、无私的爱民情怀更是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聚焦热点问题是法宝

与时俱进是思政课的最大特色,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倾听时代发展声音,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深耕教材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质疑穷理,设疑激趣,能够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的课程,是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又一法宝。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学生成长;直面社会热点问题,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思想实际,精心选取教学案例,捕捉新闻热点,契合教学重难点,化解学生实际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力避就概念讲概念,就原理谈原理,而是创新思维开展教学,充分运用雨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吸引学生,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内容融入“基础”课程的相关专题中,确保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主张、重大方针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同时,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比如“教育公平”“创新创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爱国行动”等问题,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青春困惑”。教师要敢于直面问题,正视现实,选取正确的视角和切入点,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和材料,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层面阐述。例如笔者讲述第三章第二节做忠诚爱国者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光辉历程,以中国共产党人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等烈士有血有肉的生动事迹,深刻阐述新时代的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又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从情感维度、规则维度和实践维度回应学生内在的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又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三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时,笔者聚焦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面对现实,我们的爱情还能走多远?”“如果爱,我们怎么爱”等一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课堂大讨论。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而细致入微地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考察自己所持的爱情观,澄清自己的爱情期望,培养区分爱和喜欢,提高识别爱的能力,等等。在学生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讲述“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深受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舒婷《致橡树》的配乐诗朗诵,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心理共鸣,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五、加强实践教学是手段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利用外部场所与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长期以来思政课偏重说教、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办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思政课教学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师要积极顺应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规律,借助实践教学平台,做活第二课堂,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推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33-35)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注意在学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及时将课堂延伸到行业与企业,延伸到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第一线,引导学生领悟理论魅力、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担当;其次,配合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

结合“基础”课程学习,组织开展社会考察与红色之旅活动,开展各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和文化艺术沙龙等,让学生缅怀革命历史,感受党的恩泽,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与民情,强化使命意识,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学生获得感。第三,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建立和巩固思政课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继续推进大学生“三下乡”智力扶贫工程、推进科技服务项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此外,在思政课教学中,笔者还组织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积极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通过组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马克思传》,举办专题学习沙龙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珍惜当下,规划人生,坚定理想,立志成才。

总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一项十分紧迫又艰巨的工作,每一位思政教师都应把思政课教学当作一项事业,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精品课程。

參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曾红宇,郑洁.“以问题为线索专题教学”法设计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经济社会发展,2014(4).

[3]刘红兵.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五个维度”[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教育工委第二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项目(201808037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索教学效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