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0-07-28 03:22董亚辉
微创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食管癌标志物内镜

董亚辉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食管癌是一种发生于食管上皮组织细胞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随早期筛查观念的普及和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外科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常用手段,传统开放性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大,易引发大面积感染,且需通过胸腔切除,癌症复发率高[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可完整地切除肿瘤病灶,获得完整的病理学标本,病变组织残留少,术后复发率低[2]。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由肿瘤病灶合成的生物活性分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负荷程度[3]。本文选择7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ESD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7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早期食管癌诊断标准[4];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障碍。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5~64(43.26±1.27)岁;病变直径7~15(11.26±2.14)mm。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3~67(44.04±1.30)岁;病变直径8~16(12.02±1.65)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变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术前实施静脉全麻和气管插管,术中患者取右侧卧位,在左胸后外侧做长度约15 cm的切口,于第6肋间进胸,游离胃后清扫淋巴结,切除食管病灶。研究组行ESD治疗:术前实施静脉全麻和气管插管,用碘剂对全段食管进行染色,以便确认病灶位置和大小。确认病灶位置后,在距离其0.5 cm处用Dual刀做一标记,在标记位置沿黏膜注射生理盐水至病灶部位隆起后,用Dual刀剥离病灶,且在剥离过程中反复注射生理盐水,同时对出血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补液、抑酸等对症支持,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2)血清肿瘤标志物: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各5 mL,室温静置后,离心分离处理,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fragment antigen 21-1, 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SC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52个条目,分为体育运动(physical activity,PA)、健康责任(health responsibility,HR)、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SM)、营养(Nutrition,N)、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IR)和精神成长(spiritual growth,SG)6个因子结构,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4)并发症:腹泻、食管炎、呼吸道感染、吻合口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x±s)

2.2 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YFRA21-1、NSE、SSCA和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YFRA21-1、NSE、SSCA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x±s,μg/L)

续表2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PLP-I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PLP-II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LP-I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x±s,分)

续表3

2.4 并发症与预后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预后情况分析 [n(%)]

3 讨 论

受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已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5]。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因吞咽困难前去就诊,但最佳治疗时机已错失,综合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不足20%。随着内镜筛查技术越来越先进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食管癌早期筛查率较高,而早期食管癌的癌细胞未出现转移和扩散,仅局限于食管黏膜层[6-7]。因此,早期食管癌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早诊断、早治疗,且治疗方案应兼顾切除范围和术后恢复。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早期食管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传统开放切除术手术创伤大、切除范围广,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而ESD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恢复。ESD的整体切除技术将病变组织的残留和复发率降至最低,克服了内镜下黏膜切除缺陷,且获得的病理学标本完整[8-9]。ESD在早期食管癌中的根治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本研究选择7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ESD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SCA、CEA水平更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有效体现肿瘤恶性程度、生长状况和预后,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CYFRA21-1、NSE、SSCA、CEA等是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效检测指标[10-11]。

传统开放切除术破坏了食管黏膜抗反流功能,患者术后易出现腹泻、食管炎、呼吸道感染等各种并发症[12]。本研究中ESD治疗的患者术后上述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8.11%)明显低于传统开放切除术(27.03%)。这主要是传统开放切除术将迷走神经阻断,导致胃泌素、胃酸等分泌紊乱,且在手术过程中对胸廓造成损害。而ESD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并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体现在ESD治疗的患者HPLP-II量表中PA、HR、SM、N、IR和SG因子的评分均升高,即ESD治疗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1年内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ESD不会提高术后转移和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改善良好。

猜你喜欢
食管癌标志物内镜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