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情:师生沟通的艺术张力

2020-07-30 14:02仇巧瑾
求知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沟通师生小学

摘 要:师生沟通的艺术在于情感交流的张力,以展示师生间相互接纳、尊重对方的心情与感受。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途径,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通过示范、引导、启发、熏陶等方法,以情动人,以情悦人,以情说理;通过生活、活动、展示,提高师生同心共情水平。情感教育到位,沟通艺术自然将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能。

關键词:小学;师生;沟通;情感张力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8-0095-02

引 言

《颜氏家训》有云:“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良好的沟通能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距离,促使学生认同并遵守教师所传递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而师生沟通的艺术在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张力,沟通了师生间的思想,协调了师生间的关系,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

一、了解“心”状态:师生沟通的情感接纳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只有真正关注彼此的境况和情感,体会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尊重,才有希望走向理解、和谐与共鸣。

1.向学生示好

学生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师生沟通需要教师抓牢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满足他们稚嫩的心灵,从而使其更加愿意亲近教师。

当学生上课扰乱纪律时,教师多会大力批评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给他们自由辩解的机会,做中间“好人”,他们就会发现教师不那么主观和不近人情。

教师要想沟通高效,就要了解学生心理,“投其所好”,使学生在沟通时具有良好的心境。

2.向学生“示弱”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适度“示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而是创建师生沟通的平台。

校运会上,笔者计划发表一篇校园通讯稿,于是就在班上感叹:“唉,我的打字速度慢,也没有照相机,不然,咱们班的精彩表现就能挂到校园网上了。”没想到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老师,我们来弄。”于是,笔者让学生小唐负责此事,第二天,小唐就编辑好了图文并茂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润色并投稿,这篇报道很快就在校园网上刊登了,学生们感觉很自豪。

向学生“示弱”,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担当之心、尝试之胆、成就之欲,让他们主动请缨、主动思考、主动设想而与教师沟通。因此,教师要学会“示弱”,学会俯下身子,学会激发学生潜能。运用示弱法最明显的效果是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师生沟通更加和谐[1]。

3.向学生示愿

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进行培训,所以师生通过沟通进行愿景激励,能引导学生思想,激发其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我们怎样才能轮值当班干部或小组长?”“我们怎样才能享受‘免作业权?”“我们怎样才能自主命题自主考试?”“我们怎样才能与校长合一次影?”少年心事当拿云,梦想在前方,不愁不兴奋,不愁难交流。

在一次国庆诗歌表演活动中,我们都希望能获得金奖。为了这个愿景,师生一起商量节目形式、研究舞蹈动作、讨论队形、设计道具,经过无数次的商讨沟通,终于在国庆节当天,师生一起登台献出精彩表演,如愿捧回金奖。

愿景的完成离不开师生的不断沟通,尤其是面临困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方法,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不动摇。

4.给学生示信

渴望得到信任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所有学生到学校来都想成为好学生,只不过在个体内在的差异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下,表现得良莠不齐罢了。

有一次,班级丢失了物品,学生把矛头指向孙同学,因为孙同学以前拿过同学的东西。看着孙同学委屈的脸,笔者说:“老师不相信是同学拿的,我们再去找一找。”最后丢失的物品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学生纷纷跟孙同学道歉。之后,笔者把班级的钥匙郑重交给孙同学保管,让他管理班级的物品,在孙同学的管理下,再也没有丢过东西。信任给了对方安全感,让彼此的心靠近,彼此了解、彼此沟通。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信任学生的同时获得学生信任,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二、巧用“心”策略:师生沟通的情感保持

人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在多次的交往、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与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彼此了解,加深师生情谊。

1.善观学生衣食住行

只有了解并理解学生一切细节,知道并懂得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教师才可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

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可通过信息调查表来询问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运动爱好、性格偏向等。教师只有充分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关心和关注学生,用怎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和爱护,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便从这里建立起来了。

2.巧问学生东南西北

师生的互动对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问询尤为重要,这样交流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待和实时关注。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今天什么事让你最开心?”这类话题学生都能回答,哪怕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很自然地与教师拉近了距离。每一次单独接触旭同学,笔者总会和他聊上一会,或者围绕作业的情况,或者围绕最近阅读的一本书,有时我们也会围绕彼此的经历谈上几句。尽管他在学习上并不出色,他从不会因此而害怕与教师沟通。

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在每次对话中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沟通,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会听学生喜怒哀惧

积极倾听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被教师尊重、理解与接纳。教师要会听学生的喜怒哀惧,用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他们的成长。

一名女孩在课堂上因男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言大吵大闹,课下,笔者倾听了她的烦恼,知道在她小的时候,她的父亲经常打她母亲。于是,笔者就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件咨询了心理专家,原来她对成年男子有着敌对和排斥心理。对此,笔者及时联系其家长,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在倾听学生的心声时,教师要善于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愿意与教师沟通并接受教师的帮助。

4.乐赞学生点点滴滴

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拥有属于他们的成功。这样美好的期待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态度与人格,以及智力发展。

班上一名来自澳洲的学生,讲话口齿不清,写字潦草。从笔者表扬他发言声音响亮开始,他就迈出了向前努力的脚步,尽管n、l不分,他卻拼读认真;尽管口齿不清,他却思考积极。教师的赞扬能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点亮其心灯,激励学生用优点改不足、用优点促进步。赞美是一种投入很少但收益很大的感情投资,是驱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动力源泉。

三、用好“心”智慧:师生沟通的情感交融

1.爱称暖人心

称谓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了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会对交际对象产生一定的积极反应。亲昵的称谓语让每位学生感到自己被特殊照顾。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名字特点,笔者给每位学生都取了小名。长得可爱的、圆圆脸的甜同学,我们叫她“小甜心”;杰同学特别喜欢提问题,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笔者把“小问号”的绰号送给他。课间,笔者亲切地叫着他们充满赞美意义的小外号,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

亲昵的称谓语如同打开交流之门的一把钥匙,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带来了积极的沟通效果。

2.通道无障碍

师生间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每日的学生作业评语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作业评语不仅是对作业本身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师生之间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沟通,当师生之间真正喊出“理解万岁”时,师生沟通将不再是难题。

3.师生一起嗨

教师花时间参与学生喜爱的活动可以证明其对学生的尊重和喜欢。在学生眼里和心里,此时的教师是一个可以放心交流的人,这样的交往会更多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过年刚开学,笔者给全班学生发放了压岁钱,现场每人发个小红包,里面装着一块钱,逗得学生乐翻天;端午节给他们每人买一条彩线系在手上,互道祝福。

活动并不是学生在动,教师在看,学生的活动,教师也是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对教师也有了期待,这期待里包含着尊重、喜欢和向往。

4.分享你我他

师生互相分享,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特快列车”,能使师生和谐前行。

笔者旅游出差回来会给学生买旅游纪念品,去北京买了故宫书签,去呼伦贝尔买了小马挂件……班级的学生耳濡目染,旅游回来也常常主动带来旅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用作各类活动的奖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生一起交流分享旅途中的收获,回忆快乐。

笔者还经常组织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共同探讨解决方式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结 语

总之,情感是心灵的钥匙,深厚的师生感情会在班级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学生精力饱满、情绪高涨。教育实践证明,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无不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沟通,用情感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胡伟,胡军.沟通交流与口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仇巧瑾(1983.9—),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沟通师生小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