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丰富德育工作手段

2020-08-03 02:04严春凤
教育界·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素质能力自主管理德育教育

严春凤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传统德育工作手段单一、滞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提升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切实强化德育教育实效性和全面性。文章以小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题内容,进一步深化探究,创新德育工作手段,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管理;小学生;德育教育;素质能力

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应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在关注人才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培养。小学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同步开展,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促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手段单一,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选择合理的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综合研究分析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丰富德育工作手段,积累经验,可以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经验依据。

一、学生自主管理概述

学生自主管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设置自我实现的目标,自主积极开展活动,并通过自我评价来达成自我教育目标。教学中应加强小学生自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无形中赋予学生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自主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思想,整合了个人目标追求和集体目标追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与班级管理要求相契合,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空间平台。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改善人际关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1]。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人格塑造尤为关键,通过德育教育的积极引导,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学习体验,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学生是教育主体,也是客体,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强化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赋予学生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经验,学会决策,提升素质能力,为个体后续发展奠定基础[2]。

小学生自主管理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其一,学生自主管理有助于班级管理,有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塑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其二,学生自主管理应关注管理品质,避免盲目追求量;注重表扬激励,针对性对待学生存在的错误和偏差;关注指导方法以及实现过程。其三,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开展要统一任务、统一时间、统一标准和统一地点[3]。

三、推动德育方法创新、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方法

1.加强学校检查监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应对现有德育方法进行改进创新,选择合适的管理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卫生、纪律和出勤情况等,管理内容多样、繁杂,这些常规检查内容可以交由相应的学生负责完成。为学生提供自我推荐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学校常规检查责任。检查期间,学生为了保证常规检查公正,需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分值来检查和记录工作情况,将学生个体、集体检查结果通过分值表现出来,对比分析,查缺补漏[4]。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契合自主管理的目标。

2.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将其作为德育教育新阵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协调配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体验,这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设立多样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自行招募成员、发动活动和培训,切身感受社团创建的艰辛,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很多社团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要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这一问题,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5]。与此同时,可以设立文明监督岗,鼓励学生轮流执勤,落实职责到具体岗位。具体内容有:劝阻同学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将无人管理的垃圾及时清扫干净,积极参加班级卫生和仪表评比,履行安全员的义务,如果发现同学有意外伤害或是打架斗殴,要及时制止并报告,在每日执勤活动后,与相关教师及时交流沟通,按照统一格式来编制书面总结报告,对比评比结果[6]。

3.开展班会和晨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班会和晨会,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以往多是理念灌输和说教,局限性较大。因此,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师生共同选择主题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达成某一阶段的德育目标,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公。班会内容更具针对性,加强班风建设,分析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由浅入深进行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如组织主题为“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班会,将其层层分解:什么是好习惯和坏习惯?我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和坏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我该如何改掉坏习惯,继续培养好习惯?通过目标分解,循序渐进,逐渐达成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7]。在班会形式方面,可以进一步创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干部主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其中,选择合适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分析和讨论。班会形式创新方面,有才艺展示、小品表演导入、经验推广式、问题讨论式、师生恳谈、方法介绍和问题辩论等形式,打破传统班会沉闷、枯燥的氛围,赋予课堂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作为班会教育主体,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地位对话、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教育效果。

4.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小学生自主管理,可以推行评分制来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其他学生的自主管理成果进行评分。自主管理中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指出执勤学生的不足,可以使用“希望”“建议”等字眼来表达看法,情理交融。定期组织表彰活动,从执勤学生中选择一名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模范,给学生积极的熏陶和影响[8]。同时,自主管理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为表现较差的学生提供正面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身心变化较大,不可避免地出现执勤期间威胁、欺压和报复他人的情况,如果发现此类问题,教师需要严厉批评,并耐心引導和指正犯错学生。

通過此种参与学校或班级管理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此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在最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校园管理的实效性。此外,班级还可以以设立班委会的方式加强管理,由班干部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活动,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模仿,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这对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

5.扩大校园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本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提升其心理素质,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可以提升学生对校园宣传工作的认知,适当地增强宣传力度,设置文化站,基于文化传媒和校园广播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宣传中来。长期受到文化的熏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设立“好人好事”栏目,学生可以将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写下并进行投稿,弘扬正能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而学校也在活动的开展中切实提升了德育教育实效性和全面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它唤醒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时俱进转变了德育教育理念,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 提升自信、化零为整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休闲保键专业部为例[J]. 才智,2018(22):129.

[2]郭辉,韩玲.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坚持有格德育,促进自主发展[J]. 中国德育,2020(06):59-62.

[3]谢清田. 创新德育模式 成就生命精彩——基于“三主体”策略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J]. 基础教育参考,2018(06):29-31+5.

[4]仝宽. 善用教学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谈小学班级管理[J]. 华夏教师,2019(14):92-93.

[5]翟秀娟. 实行人本化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浅析班主任管理中的德育[J]. 内蒙古教育,2019(09):122-123.

[6]孙格格. 铸造德育品牌 建构幸福德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德育工作综述[J]. 中国德育,2019(02):56-60.

[7]李立军. 培养良好习惯,实施自主管理——探索中职学校管理新途径[J]. 职业技术,2019,18(01):105-108.

[8]戴志伟. 实现学生自治 培养自主管理——“一三九”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16-18.

猜你喜欢
素质能力自主管理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谈报纸版面主编的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