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向上的乐享阳光小创客

2020-08-03 02:04侯晓蕾
教育界·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阳光教育课程管理综合实践

侯晓蕾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承载了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笔者基于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特质,浅谈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综合实践;阳光教育;课程管理

一、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承载了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在2017年10月教育部新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导下,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阳光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着力打造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综合实践品牌。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江科大附小”)创办于1933年,坐落于镇江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边,学校以“圆融、唤醒、乐享”为核心理念实施“阳光教育”,致力于“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发展营造阳光环境”。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每天带着“太阳的气息”成长。诠释圆融、唤醒、乐享的教育——洋溢着“太阳的味道”,其中,圆融——普照世界,阳光教育接納包容,全面发展;唤醒——万物生长,阳光教育尊重差异,唤醒潜能;乐享——温暖源泉,阳光教育人文滋养,乐于分享。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自信、坚毅、乐享、创新的阳光小创客。在这里,“阳光”是一种比喻,一种意象,代表着明亮、温暖、活力、积极、向上、多彩、公平、普适等教育元素,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影响力与精神生长力。如今,我们更明晰“阳光教育”的内涵,“阳光教育”旨在关注每一个师生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温暖、灿烂,找到成长的自信、快乐与梦想,每天带着“太阳的气息”成长,拥有幸福而完整的阳光人生。

今天,笔者基于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质,浅谈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实施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架构的基础

1.认知基础

办学理念与课程实施理念的比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

对照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的实施理念,我们进行了梳理。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表格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我校办学理念之间的共同之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提出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在江科大附小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创客文化”在环境、课程、课堂、平台等领域生成有价值可推广的成果,形成一种适应未来的主动探究、勇于创新、乐于分享的新生态文化。再如基于综合实践理念提出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我们提出了办学理念—“阳光教育”。因此,我们只需要依据课程纲的要求对固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

2.学校已有的课程建设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架构提供了实践基础

图1是学校原有的课程框架,我们可以看出,在阳光少年的培养目标下,我们有了四类课程,分别是延展性学科课程、德育活动课程、项目课程和研学行走课程。其中我们的延展性课程包含了学校原有的六类小项目课程,其他三项课程里都有自己的小项目。

3.江科大科研院所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

学校作为江苏科技大学的附属小学,拥有江科大强大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可共享高校优质资源。学校常年着力于科学教育研究和科技活动的开展,聘请江科大的教授、博士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共建车模、船模、机器人等多个社团,每年组织兼具特色和创意的科技嘉年华活动,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这个优势就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内容

1.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质,我们对学校固有的课程, 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达成目标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整合和加工。我们整合加工的思路是:面向学生的整体生活,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个经度,从探究性学习、社会性服务、职业性体验、创意性设计四个纬度方面,按照“三经四纬”的方式交叉融合地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

2.对课程内容的架构

图2是学校的整体课程架构,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我们在架构课程的时候,可参考下面图谱。

(1)学校整体课程的图谱架构。

我们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创意实践、尚美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享儿童,培养我们江科大附小的阳光小创客。对应着这些课程目标,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我们学校自己的拓展性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架构,在学习方式上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让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整合,学会探究,学会活动,学会体验。有些课程涉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这三个经度。我们对应着课程目标,将国家课程分成四个纬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是责任担当;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学会学习;科学信息劳动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创意实践;音乐美术体育的课程目标是尚美健康。以国家基础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学生除完成必修科目外,这门课程已经涉及学校的传统课程。江科大附小又融入了孩子的责任担当意识,从儿童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少年雷锋班,参与社会体验,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延展性课程公益课程。再比如研学课程,STEM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这些课程与综合实践有很多的相关性,从儿童与自然的角度思考,我们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学校以拓展性课程为主体,依据课程纲要对拓展性课程进行了深度地梳理,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综合实践课程群。

(2) 四大课程群。

图3是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图谱,因为是在实践初期,还不成熟,我们会边做边总结,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内容。

①考察探究学习课程群。省编教材的内容里“背着书包去上学”“秋天的童话”等是必修科目,我们结合“三经四纬”的设计思路,融入STEM课程、船舶课程、农桑课程这些选修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应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向目标就是问题解决。我们课程群的架构基于学校文化、体现儿童视角,将儿童融进课程,努力实现和儿童一起做课程的理想。比如,蚕宝宝研究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就开发了“小创客探秘蚕宝宝”的农桑课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②社会性服务课程群。低年级的我是劳动小能手,中年级的走进家务劳动,高年级的美化社区我参与等属于必修科目,在此基础上融入我们自己的公益课程,即低年级自我服务,中年级服务班级和学校,高年级服务社区与社会,我们设计的依据就是学生从我到我们再到他们的认知过程,以及以人为本的逻辑。涉及儿童领域,指向责任担当,在建设这些课程的时候依据学生从“我—我们—他们”认知的人本逻辑来设计的,从而形成螺旋上升的课程状态。

③创意类设计课程群。在这里,我有一双小巧手、创意玩具DIY校园、小小设计师等内容作为必修项目。根据国家基础课程中的延展性课程,创意工坊、创想舞台,戏剧英语,都作为创意设计类课程的选修课程,目的在于让低年级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的巧手,中年级的孩子能了解“原住民”的相关信息,高年级的孩子成为信息小达人。我们所有设计的指向都是创意物化。

④职业式体验课程群。我是少先队员、跟着家人去菜场、我是家庭小医生等都是必修科目,我们的仪式课程、行走课程则是选修科目,依据的仍然是“三经四纬”的设计思路,课程建设的指向是价值体验。

3.分项课程图谱

(1)考察探究课程群、社会性服务课程群、创意类设计课程群和职业式体验课程群的内容及年段分布如下表所示。

四、课程实施

1. 主题内容上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在课程体系里除了架构之外,综合纲要的附录里也提供给了老师可选择的内容,另外,学校的传统活动在特定时间内进一步修订加工的项目也可供老师们选择。在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图谱中,我就已经将课程的选修和必修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分类。老师们只要根据自己年级和班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必修内容就可以了。

2. 实施时间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就一个主题而言,集中,有时是指用课表的固定时间。这个时间里,不仅仅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而且给出学生活动时的要求,让学生集中讨论、反思,从而进行成果的整理,在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策划下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分散,更多地衍生到家庭、社区或者不同的实践场馆等场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思考。基于上述的阐述,为了使课程的活动顺利地进行,我校想采用“学程周”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每周每班的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集中起来,放到一周的时间里集中使用。重新组合新的课堂,让课堂更精彩,让学习更丰富。

3. 空间安排上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白了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运用多种手段,调用多方资源给孩子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建立学生的课程意识,让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得者。通过这样的一种课程实施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和独特气质的江科大附小阳光学子。

五、课程的管理

1.对活动的管理

(1)班级,年级,学校规划的一致性。

学校出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顶层设计,年级依据学校的规划方案,写出年级的规划实施方案,班级再依据年级的规划方案,写出班级的规划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规划的一致性,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

(2)相同主题实施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规划过程中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目标。每学期结束后,学校、年级和班级要对一学期实施的内容相近的主题进行梳理、调整、修订,以便保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呈现不一样的精彩,使得知识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让孩子在江科大附小的六年时光里,对同样的知识主题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

(3)保障课程活动的过程性和丰富性。

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收集过程性资料的习惯。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务单的下方,都要有收集和整理的意识。

2.对教师的管理

(1)理念的渗透。

(2)培训的指导。

(3)团队的建设。

3.对学生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记录、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学校要关注学生成长评定载体—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每一次的主题研究活动,教师都要将每一个小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研究主题、搜集到的详细资料、策划的活动方案、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活动的反思等资料,装进他们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将这些记录学生成长经历的系列档案资料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就能对学生的成长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形成江科大附小的特有评价形式。

六、课程评价

对于江科大附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我们将形成两个“一”,即一套课程證书和一个课程平台。

一套课程证书:指的是我们的评价体系。一方课程平台:指的是我们要对学生、老师、家长在不同的活动中所有的过程性资料指导上传到学校指定的活动网站上,以确保过程性资料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以上就是江科大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想法,江科大附小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呈现给大家六个“一”的美好发展蓝图:即一个课程目标、一张课程图谱、一组课程样本、一批课程基地、一方课程平台、一套课程证书。我们期待在专家的引领之下,这一美好时刻的到来。

猜你喜欢
阳光教育课程管理综合实践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特色“阳光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