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塑造

2020-08-04 02:45杜彦芬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杜彦芬

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是指学生对真实历史资料作出准确判断与结论过程中所展现的历史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这项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也不是仅仅凭借教师的给予、说教就能形成的,这也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行程,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立足学生实际,为学生的实践分析、思考提供充分的条件,并加强他们在分析中的主动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提高。

(二)史料实证素养的教育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落实历史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求。在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注那种指出,历史教学应当让学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继承良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而学生想要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客观分析历史内涵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史料实证素养正是立足于这种要求所形成的,通过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史料的过程中,站在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认知,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信息的内化,促使他们能够形成“借古照今”的思想,提高历史的学习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认知与探究,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前提,主要是基于学生对课堂的热爱,或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也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须进行转变,从原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等单一教学状态,转变为以探究、互动等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的新型教学状态中。

最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一环,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指标。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史料实证其关键在于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在一些时候还需要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的史料,而不管是识别还是搜集的过程,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史料实证素养需要学生在了解信息后,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进行判断,这个过程则是属于一种深入探讨的过程,这也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产生一种推动力,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利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到学生史料实证的参与过程,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究式的学习,进一步放大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效果。

比如说,在教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的时候,针对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教师可以先将可能的原因都列举出来,有听信谗言、社会反抗比较剧烈、社会矛盾未调解好、方便管理、让秦朝从一世传到万世、与儒家交好等,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是哪个原因导致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在经过讨论之后,部分学生认为是当时秦朝刚刚统一,社会还比较动荡,社会矛盾比较大,秦始皇便于秦朝管理便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历史记载,还有些学生会根据自己看的电视剧或者是野史,认为秦始皇是听信谗言,与儒家交好,学生的分析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分为不同阵营,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得出观点的方式出发,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学习方式。

(二)指导学生考证历史内容,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解读,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中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这是学生在进行史料实证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凸显“实证”特色的关键步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史料解读的环境,让学生去进行分析与验证,由于教学是依托学生实际认知开展的,所以学生自然会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课时的时候,初中的时候就有《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文,这篇课文将抗日战争中的惊心动魄和条件艰辛以及我国人民的慷慨激昂生动的展示出来,但是很多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史料实证方面的探讨活动,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史料,可以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后来的回忆录,以及当时参与这一战争的幸存者的采访,再加上日本方面相关的记载,最终得出狼牙山五壮士是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这样一系列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锻炼学生查找、辨析、运用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能力。

(三)精心挑选史料实证,丰富学生的探究过程

历史就是在漫漫长河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和出现的人物,但是在长时间的侵蚀下,历史的描述或缺失,或遗失,使得现在历史的真实性很难保证,相关的历史资料能够使得历史的真相更全面的浮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挑选史料实证来证实教材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在选取史料的时候,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因素考虑进去,有针对性,从多角度的选择史料进行教学的补充,选择的史料一定是经过多方的认证的,真实性需要有保障,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同时,在学生实际探究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在自主探究分析中定然会遭遇不少的问题与阻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教师还要丰富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不管是在史料的呈现形式还是学生的探究形式上,高中历史教师更要做好全方位的的创新。比如说,在史料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影视资源,比如说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时,教师除了可以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还可以将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电视剧进行剪辑,分别从当时社会现象、政府表现、进步人士的呐喊等多个角度作为资料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直观展现可以更进一步带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同时,在探究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机制,不管是史料的搜集还是整理、分析,教师都可以将其交给学生小组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对于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发展也是具有较强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教师应当在平时教学中,全面重视这项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经验,为学生构建不同的史料情境,在带动他们思考、探究兴趣的同时,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的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史料二则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